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用,诚信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果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生活贫困
D.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能够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3、选出下列表述中有关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的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B.《史记》体例中有“世家三十”。世家的主体分为四种,一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如吴太伯世家、晋世家;二是汉朝宗亲诸侯大臣,如外戚世家、萧相国世家;三是乱世英豪,仅一篇《陈涉世家》;四是著名思想家,仅一篇《孔子世家》。世家以前两种为主。
C.编年体史书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整理修订而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后两篇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
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B.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清兵卫与葫芦》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②《宋史-刘敞(字原甫)传》: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真,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色有无中”借用王维诗句,写登平山堂远望江南,可欣赏到美妙的远近山色,自然贴切。
B.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二词,更深化了感情的表达,凄婉感伤,深情萦怀。
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他的赞誉之情。
D.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下片勉人劝己,从被送者写到送者,一气呵成。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文化?
王呈伟
①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②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选择什么的问题,是继承有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
③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百家研读,百花齐放,有的结出些老百姓能吃的瓜果,有的只开些花儿让百姓看,有的只长刺;批评家们像蜜蜂飞旋在花丛中,忙着采蜜,传粉,当然也有只会嗡嗡地叫来吸引人们视线的,春光乍现一片喧闹而繁忙的景象。不过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 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一小部分, 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因此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传播到老百姓可以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须作答的问题。
④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们的经典特别注重把道理的深意融化成生活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接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播的内容应当是重叙事而非强化理论的,重感悟而非强调灌输的,重生活而非学术表达的,重朴素而非刻意诗化的,重远播而非画地为牢的。而我们因为历史的厚重则使文化越来越深重,如此下去恐怕民族飞翔的翅膀就有承载不动的那一天,使民族文化经典终会沉寂成书馆的摆设。当文化滤去了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体现出一种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播才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⑤目前,电视上读经典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视听大众避不开的文化话题。那种生动而非刻板的,生活而非学术的,平民而非精英的,普及而非个体的讲述方式,终使文化经典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歌其食”、“劳其事”。其实大众的需求就是讲者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⑥话说回来,目前的文化传播还只停留在热烈地回味民族文化经典的层面,要激发出人们关注现实的勇气和睁眼看世界的智慧,把解决现实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还须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普世教育家的情怀和本色。
【1】“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是指 。
【2】文章②③段分别从文化经典传播的_____ 和_______两个角度提出其存在的社会问题。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 也
B.因为 所以
C.如果 就
D.虽然 却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文中的意思是 。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中作者对于于丹传播文化经典《论语》这一现象,从文化普及层面上给予了恰当而中肯的评价。
B.为维护社会规范秩序,历朝历代的儒学学者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的。
C.第③中作者把批评家比作蜜蜂,是为了表达对那些批评家勤奋于文化经典传播的崇敬与肯定。
D.“歌其食”、“劳其事”原指《诗经》内容,在文中则表达作者希望文化经典能贴近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愿望。
【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传播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应做哪些改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为子贡解释“恕”的意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认为《离骚》虽然内容细小但旨趣极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内容却很深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认为江东英才良多,可助项羽东山再起,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三题)
(1)仰之弥高,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苏轼《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李白《蜀道难》)
(4)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 ,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连用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答应男子立即成婚,她说原因不是自己愿误佳期,而是他没有找媒人不合礼仪,然后说“____________”,于此男子暴戾的性情已露端倪。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月色的清冷之景,抒发离别之情;“______________”一句借鸟声描写琵琶声的婉转流利。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í)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③曹瞒: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两个“一”连用气势更雄伟。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词的上片缅怀三国赤壁之战,感叹兴亡,抒发忧时伤世之情。下片寻访遗踪,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忧国伤时的感慨。
【2】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日:“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日:“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B.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C.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D.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2】下面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解(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解。
C.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D.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专用为官宦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道孝顺母亲。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查道到河边戳开河中坚冰,得到鳜鱼献给母亲,后来母亲痊愈。
B.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招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强盗中有人认出他是查道,认为他很仁慈,抛下兵器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C.查道有情有义。居住在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中的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理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极为节俭。
D.查道宅心仁厚。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胥吏有过失的,也不答罚;老百姓拖欠赋税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2)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予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1)阅读上面一段话,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还有一年时间,同学们将结束中学生活,开启新的人生之旅,明天在呼唤你请以《明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