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包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足以极视听之娱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举以予人

  • 2、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有杂剧、散曲之分,包括唱、科、白三要素。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

    B.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陈情表》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是他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理由的一封奏章。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曾和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另有代表作《长恨歌》。

    D.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作有《震川文集》等。

  • 3、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声而然也 恶:厌恶

    B.无羞之心 恶:憎恶

    C.廉君宣言 恶:不好

    D.彼且乎待哉 恶:哪里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中“跋”。由作者书写,其作用在于向读者推荐自己的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C.“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臣下进献给皇帝的奏章,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铺陈叙事,讲究文采,《阿房宫赋》是晚唐骈散结合得较好的一篇。

  • 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B.孝者,所以事君也

    C.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D.过去有人,痴无智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诗性智慧”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原始人生活在思维的昏暗与混沌之中,生来就对事物无知,也没有逻辑推理的能力,但他们“浑身是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这使他们创造出了人类童年的诗篇。

    散文在中国,是堪与诗歌比肩的一笔巨大文学遗产,中国的散文正是在传统文化与中国诗性智慧的孕育下发展壮大的。比如,历代文人雅士都倾心于“平常心是道”的禅风,而且在诗文中追求一种禅意、禅趣和禅境。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这样一篇颇具“禅味”的散文小品。禅意、禅趣和禅境,是人性的一种特殊感悟能力,而散文是一种表达真情和性灵的无拘无束的文体,两者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相适性与共通性。也正因此,禅意和散文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了。

    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很大程度上是在中国诗性智慧的滋润下成长起来的。比如在现代的许地山、废名、丰子恺等人的散文中,都能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诗性智慧。在当代的贾平凹、韩少功、南帆的散文中,也处处闪烁着中国诗性智慧的玄机。

    贾平凹的这类散文,或寄情山水,或感悟生活,或发掘沉积于秦砖汉瓦的文化,但他落笔的中心不在于临摹山水的形态,如实记录各种生活的琐事或借文化思考民族和文人的命运。对贾平凹而言,他追求的是一种天地人贯通的大境界,一种物我合一、主客体相融的生命顿悟。贾平凹的诗性智慧秉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因此,研究贾平凹的散文不能拘泥于从文字的字面意义来领会内涵,而是要透过文字,从整体上把握他作品中的诗性智慧,要在纯净、幽静、空灵的境界中体会其“韵外之致”和“言外之意”。

    韩少功的诗性智慧主要不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更多地具有西方思辨哲学的特征。这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从现象出发转而直逼事物核心的阐释方式,一旦与智性的大脑、丰沛的心灵相结合,自然会带来一派散文的新景观。这可以在他的一系列《词语新解》中得到印证。韩少功的散文写作既是智慧的,也是诗性的。他的诗性智慧的源头活水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启示与激发,来自于他的既出世又入世的人生态度,更来自于他的生命感悟和对事物的洞彻。

    散文,尤其是散文中的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本,智慧从根本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的境界和心血的燃烧,一种带着生命体温的可触可感的文字。散文中的诗性智慧,只有具备了上述的品格,才能真正燃烧起来。

    (选自陈剑晖《散文的诗性智慧在于“诗”与“智”的融合》,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诗性智慧将理性与感性融合,西方的诗性智慧更注重理逻辑思维的理性。

    B.作者认为,原始人有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创作了人类童年的诗篇。

    C.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诗性智慧影响了历代文人雅士,也孕育并促进了中国的散文发展。

    D.散文和禅意能走到一起,因此两者存在着许多内在的相适性与共通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先指出“诗性智慧”概念的产生,然后指出中国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诗性智慧的关系。

    B.文章举历代文人雅士都倾心于“平常心是道”的禅风之例,证明他们在诗文中追求一种禅意、禅趣和禅境。

    C.作者以贾平凹、韩少功的散文创作为例,论证了中国诗性智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散文。

    D.最后作者指出散文的创作既需要“智慧”即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又需要激情和对生命的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平凹的诗性智慧秉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因此只要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就不难理解他散文中的“大境界”。

    B.韩少功的诗性智慧是以理性思维为基础,更多地具有西方思辨哲学的特征。他的散文写作既是智慧的,也是诗性的。

    C.过去中国散文的诗性智慧特征明显,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这种诗性智慧将会逐渐消减甚至消失。

    D.有“智”而没有“诗”的散文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具备“诗性智慧”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全下列空缺的句子。

    (1)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

    (3)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4)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运用比喻表明不愿与廉颇争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刘裕的声威气势,“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刻画出刘义隆的狼狈之态。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_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月”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比较常见,使用该意象可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类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的生命之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心。杜牧《泊秦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竭力渲染秦淮河边夜色的清淡素雅,并点明了夜泊的具体地点。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了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又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2)李白的《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描写洞庭湖湖水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②元戎:主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女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皇城奢靡的生活,联想到夫君征戍在外,顿生愤懑不平之情与深切思念。

    B. 颔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都表达出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

    C. 颈联上句借用典故表现女主人公的绵绵愁思,回文诗可以反复回旋地阅读,恰若思妇情意百转千回。

    D. 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2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乞诗之目,多至不可胜应:而诗之格,亦多至不可胜品。然其于诗,类皆本无是情,而设情以为之。夫设情以为之者,其趋在于干诗之名。干诗之名,其势必至于之袭诗之格而剿其华词,审如是,则诗之实亡矣,是之谓有诗人而无诗。

    (节选自徐渭《肖甫诗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

    2材料中关于诗歌本质的观点,在南朝钟嵘所著____和南宋严羽所著______也都有相关的阐述。

    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有诗人而无诗”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仰望天空 陈衍强( ( 云南) )

    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 .

    我在云南彝良

    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随时仰望天空

    看是否有九头鸟①飞过

    ​​​​   2020.01.22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日本某学校给学生家长发去这样的校园通知:

    “随着信息在新闻和网络上不断扩散,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这事时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

    ①九头鸟,又称九凤、鬼车、鬼鸟、姑获鸟。《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有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九凤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人面鸟身有九首的九凤,是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古时楚国辖湖北、湖南两地。自古英才辈出,而荆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劳且聪慧,举国皆知,故有一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