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B.张宅的鸽子飞到了李宅去,李宅不肯交还……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
C.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D.你大名叫什么?……你站起来。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胥”指的是一种基层的办事人员。“吏”本是指替天子管理臣民,处理政务的人,即“官”,后逐渐专指小吏和差役,即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可代指天子或能出兵车万乘的大国。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郡之长,“守”是指一州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青年美术作品展上,评委高度评价了获得一等奖的两幅人物写实画,认为作者表达了无限的人文力量,与往年有些作品追求光怪陆离的画面效果相比,今年的作品给出了“很好的方向”。
B.五四时期,革命青年用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维护国人的尊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C.在上赛季韩国足球联赛中,全北现代队曾以57分雄踞榜首,并且是胜局最多、进球最多、净胜球最多的球队,但遗憾的是,该队最近已经连负三场,战绩差强人意,引发了球迷的极大不满。
D.很难想象,自动泊车、两段式尾厢开启、高技术智能天窗、多模式照明系统等原本应出现在超过C级的轿车上的豪华配置,会出现在昊锐车上;一向以配置见长的日系车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4、下列文言语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 是寡人之过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 不能容于远近。 而君幸于赵王。
C. 拜送书于庭。 虽董之以严刑。
D. 夫晋,何厌之有?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②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③岂能无意酬乌鸦,惟与蜘蛛乞巧丝。
④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A.①中秋节 ②清明节 ③端午节 ④重阳节
B.①元宵节 ②端午节 ③中秋节 ④重阳节
C.①中秋节 ②端午节 ③七夕节 ④清明节
D.①元宵节 ②清明节 ③七夕节 ④端午节
6、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选自《中外读点》)
【1】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的人。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
B. “父亲”在儿子表示怀疑的时候,“便略低下头”“急了”说明他“自尊”,把罚款收据当门票掩饰正是父亲“自欺欺人”的表现。
C. 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这“异样的情绪”是姐弟俩对父亲曾经自欺欺人的蔑视。
D. 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满足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
E. 第一人称“我”通常能使小说的情节、人物更具真实感,以“我”观小说主人公, 将作者的主观认识与“我”的身份相结合,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深入,情感更真挚。
【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
【3】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的原因在于:“古之圣人”虽然才能超出一般人很多了,“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远不及圣人,却“_____________。”
(2)杜甫晚年四处漂泊、年迈病苦、久客孤愁。他的晚期诗作《登高》对这种生活状态作了生动而准确概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对所爱之人坚贞不渝的深情。现在也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8、按要求填空。
(1)欧阳修在《蝶恋花》一词中用叠词写女主人公内心孤寂幽深的一句是 。
(2)张先在《天仙子》一词中写影的名句是 。
(3)苏轼在《定风波》中写自己面对人生风雨不畏坎坷的超脱情怀的一句是 。
(4)李煜在《虞美人》中将愁化无形为有形的两句是 ,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________”,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 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传递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无限悲凉。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邀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的衣饰和心绪,表明自己求学时心中有快乐之事,故而不在意外在的物质匮乏。
11、(1)屈原在《离骚》中吟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独白,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2)苏轼在《赤壁赋》里既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反问,表达了“浪淘尽千古英雄”的慨叹,又从宇宙万物“不变”中领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辛弃疾长于用典抒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化用前人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老当益壮之志。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上)》中指出强秦被起义军快速打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而文中最能体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寓情于景,感叹六朝历史如水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两次抗金情景,表明收复之志。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消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②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锦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原无题,后人取“风雨”为题,一语双关,既指自然风雨,也指诗人的现实处境。
B.颔联上下句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风雨中黄叶凋零的冷寂,青楼上管弦鸣奏的喧闹。
C.本诗重视炼字,颔联“仍”“自”在转折后突出表现了权贵在青楼肆意享乐的丑态。
D.本诗首尾借用郭震和马周典故,虽处逆境,但诗人相信自己终能如二人一般得到赏识。
【2】诗歌尾联写道“消愁斗几千”,从全诗看,作者的“愁”有哪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劢,字敬德,渤海蓚人也,齐太蔚、清河王岳之子也。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年七岁,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刺史,后改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邱。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太后救之,乃释。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文殊甚愧。既至邱,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若战不捷,则烧之。’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后主不从,遂弃邱东遁。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司。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仆子仆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射此遂止,百姓赖之。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高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B.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C.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D.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男子二十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 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
C. 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子,父亲为楚王所杀,后他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人楚都郢城。
D. 我国古代根据亡者社会地位不同,对亡者“死亡”的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卒、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劢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他要斩杀专弄权术的苟子溢,并表态若能杀他,纵然明天被杀也无憾。
B. 高劢见解独到,建言献策。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受到米纳。
C. 高劢仁孝忠良,深受器重。他自幼被北齐显祖宠爱,得以进爵和封官;后又屡被隋高祖委以重任。
D. 高劢安定百姓,甚得民心。他任楚州刺史时禁止滥祭,任洮州刺史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的信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2)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总是说,信任是一切之源,只有切实地相信,才可能有美好的结果。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但丁却说:“怀疑犹如草木之芽,从真理之根萌生。”而英国诗歌奠基人杰弗雷·乔叟又说:“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