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历史上,很多卓越领导人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革命理想、坚定了为民志向。比如,毛泽东同志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献身中华民族强盛,邓小平同志 16 岁就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于两年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可见,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广大青年要( )
①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不懈奋斗
②提高自身的本领,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③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④养成乐观向上、脚踏实地、能吃苦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认真分析,深刻领会
教材分析——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
判断我国取得如此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坚持依法治国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共同富裕
D.坚持按劳分配
3、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意味着( )
①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 ②道德约束,离不开执法先行
③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④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本法。”这说明( )
①良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我国逐步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③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政府应严格执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用刻苦、拼搏、坚持,实现了从农村到太空的梦想。这启示我们( )
①增强韧性,发掘生命力量②学会学习,方可成就人生
③树立梦想,坚决不言改变④充盈生命,创造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
A.张某拨打县长热线反映工地施工噪音扰民问题——民主协商
B.王某参与居民用电的阶梯价格听证会——民主决策
C.某选区选民选举赵某为人大代表——民主管理
D.杨某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民主监督
8、下侧漫画(东、西部地区)所示现象,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是( )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C.城镇化水平不高
D.地势、地形差异
9、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文化多样性
D.社会信息化
10、我市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的“双减”政策,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培训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之所以重视教育的平衡发展,因为教育( )
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是强国富民之路
③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坚持 ,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
A.自力更生
B.自主创新
C.改革开放
D.艰苦奋斗
12、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这说明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发展有信心
B.对国家有认同
C.对文化有底气
D.对梦想有追求
13、消除贫困,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列关于消除贫困认识错误的是( )
A.各国停止竞争,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B.各国积极行动,建立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
C.各国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D.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14、过去五年中我国的出生人口已经减少了40%,据预测,今年的出生人口将只有700到800万人,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却达到18.7%。这表明我国( )
A.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B.总人口增速趋缓,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人口增长快,大量的人口流动
D.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失衡
15、我们心中都充满着对美好集体的向往,亮亮和丽丽的对话表明同学们对美好集体的憧憬是( )
①友善相待、分工协作 ②目标一致、共同进步
③个人优先、充满竞争 ④愉快交往、民主公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从现在起 ,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 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①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④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正意气风发、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对图理解正确的是( )
A.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②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①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2023年,改革开放45周年。回望过去,我国依靠改革开放,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眺望未来,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①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中国梦
②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3年4月29日播出的《航拍中国》第四季台湾篇的“空中旅程”从澎湖列岛开始,随后飞越至360多年前郑成功登陆并收复台湾的地方——台南鹿耳门溪……最后停留在金门岛上,金门岛虽小,但它的视野开阔。它可以久久凝视眼前的大陆,回眸看见浅浅的海峡,还时常远眺宝岛台湾。它的眼神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该纪录片( )
A.缅怀了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
B.展示了中国完全统一的美好现实
C.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D.昭示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20、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发布的报告《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指出,中国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逐级进阶,并开启共同富裕的高阶目标,正致力于让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由此可见( )
A.我国切实保障人民幸福生活这一最大人权
B.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权理想已变成现实
C.法律是保障人权最根本最有效最有力武器
D.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
21、2021年,中国被形容“开了挂”,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中国核聚变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中国首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成功运行。科技为中国腾飞插上翅膀。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力量。有人认为,“坚持科技创新,就能实现中国梦”。请你就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22、辨别与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喻为空气,提出“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方面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自然的然地入我们的生活,深入我们的内心。而后者,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看法,如何才能切实培育和践行呢?请你辨析以下观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材料: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违法犯罪事件对有发生,有些虽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却因“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等原因,往往被从轻处理,甚至不予责罚。对未成年人的上述过错行为,是否应该严肃追责成为热议话题。薇薇认为:未成年人需关爱,过错行为莫责怪;犯错担责理应该,但应只犯小错,别违法犯罪就行了。
请对薇薇的观点进行辨析。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式现代化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之变”,科学回答“世界之问”,鲜明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为共创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
(1)请你说一说,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作为中学生,你将怎样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
25、中宣部、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9月定为我国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校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决定开展民族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在教育活动中搜集的四组关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尚统一”、“和为贵”、“天道酬勤”、“自古男儿当自强”。
(1)上述名言警句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内涵是什么?
(2)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打算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6、 “篝火能将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吓跑。”维吾尔族的这句谚语,是新疆各族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各族群众共同心愿的真实写照。今日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凝聚起建设美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强大力量。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如果去新疆旅游,你打算怎样和当地人民相处呢?
27、探究与实践。(10分)
2014年,在我们的家乡河北,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人和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材料一:2014年,一群人感动了河北,向世界书写着这片热土的时代宣言。
河北爱心救援队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1800余名志愿者,240多个日日夜夜,4000余次义务救援……不论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他们是游走在城市中的“暖心人”。 | 2002年大学一毕业,贾振海就到西藏日喀则地区支教,到现在快13年了。截至2013年,一共有97名保定学院学子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 |
(1)感动河北人物的事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些方面的内容?(2分)
材料二:2014年,河北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全年淘汰了1500万吨炼铁、1500万吨炼钢、3918万吨水泥、平板玻璃2533万重量箱,超额完成淘汰任务。而受此影响,2014年,河北省经济增速为6. 5%,与2013年比,增速低了1.7个百分点。然而在经济增长降速的同时,2014年,全省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双双提质提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跑赢全省经济增速。
(2)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发展观和执政理念?(2分)二者有何关系?(2分)
材料三:2015年1月8日,河北地方两会召开。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决定下调2015年经济增速至7qo,继续压减过剩产能。
(3)河北下调2015年经济增速至7%,继续压减过剩产能。试分析这样做的理南。(2分)
(4)上述材料和问题,反映出河北发展中的总布局是怎样的?(2分)
28、初中即将毕业,意味着我们将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十字路口。路在何方?如何选择?欢迎你来到“追梦青春”毕业晚会现场。
【面对选择】
晚会现场,大家纷纷诉说自己的梦想:小丽成绩优异,想读高中,将来当一名医生或者律师。小明家在农村,希望能读养殖方面的职业学校,将来可以回家办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小刚成绩中下游,但动手能力强,家里的电器多半都是他负责维修初中毕业后该上职业学校、读高中,还是就业?小刚一时不知如何选择
(1)小刚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畅想未来】
学校为全体毕业生开设了“梦想邮局”,每位毕业生给三年后的自己写封信,畅想美好未来,描绘多彩梦想。三年后,学校将信统一寄出,学生再对照规划反思梦想实现情况。最后,校长为全体毕业生送上了毕业赠言:“只要我努力,就会有进步。
(2)学校为什么让全体毕业生畅想未来?
(3)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们应该怎样畅想未来、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