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组词语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欢天喜地 七上八下 惊天动地 无可奈何
B.东张西望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垂头丧气
C.不紧不慢 若隐若现 半明半昧 不慌不忙
D.光秃秃 亮晶晶 团团转 白发苍苍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洞穴(xǖé) 躲避(bì) 花圃(pǔ)
B.依赖(lài) 充分(fèn) 似乎(shì)
C.尤其(yóu) 弯曲(qū) 肝脏(zàng)
D.相片(xiàng) 兴奋(xìng) 扎针(zhā)
3、“汽车在________的高速公路上奔驰,公路一侧是波澜______的大海,另一侧是______的草原。”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宽阔 辽阔 壮阔
B.辽阔 宽阔 壮阔
C.宽阔 壮阔 辽阔
D.辽阔 壮阔 宽阔
4、下面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阔的世界
B.健康的体魄
C.激烈的风雨
D.晴朗的夜空
5、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吟咏,歌唱。)
B.不识庐山真面目(认识;清楚。)
C.骚人阁笔费评章(同“搁”,放下。)
D.梅须逊雪三分白 (不及;比不上。)
6、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
B.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填塞)
C.尝与诸小儿游。(品尝)
7、下列句子出自《尚书》的一项是(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C.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D.智能之土,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经典篇:“空山不见人, __________”这两句以“人语”反衬空山的寂静;“云母屏风烛影深,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身处的环境和夜不能寐的情景;“___________ ,头高数丈触山回。”这两句则描写了涨潮时惊心动魄的情形。
2.动物篇:我们从课文中结识了不少动物朋友,如______的蟋蟀________的老麻雀和__________的鹅……
3.知识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蝙蝠夜里飞行是用___________配合起来探路的;爬山虎是有脚的,它的脚长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人类是靠________________来呼风唤雨的。
4.真理篇:王充说:“智能之士,________,不问不知。韩愈说:“人非______,孰能无惑?”这些都告诫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质疑。
9、课内阅读。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请把这首诗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
3.诗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在下面注上本诗中的读音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
舍( ) 另外的读音组词( )
似( ) 另外的读音组词( )
4.“更”的意思是 。
5.给“似陶家”选择正确的解释。( )
A.好像一户姓陶的人家
B.好像陶渊明的家一样
6.理解“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意思。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效”的意思有①效果,功用;②仿效;③为别人或组织献出(力量和生命)。文中“有志者当效此生”中“效”字的意思是______,“有效”中“效”的意思是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
【3】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宏伟志向的原因是( )
A.大伯告诉他的。
B.他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
C.他目睹了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横行霸道的行为,认识到只有国家振兴才能不受欺负。
【4】文中画横线句子中“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
11、阅读
有一次,我拿了两根香肠给他:“你拿去吃好了。”
他那双大眼睛闪了又闪,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口可乐。”
话说得不卑不亢,倒使我有点儿尴尬。我琢磨:这里的孩子们平日的开销都很大,约翰如此节俭,也许
是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是他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
【1】请模仿下面的词语,再写出两个词语
不卑不亢
(______)(______)
【2】当“我”拿两根香肠给约翰时,他是什么反应?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文中的加点词语说明( )
A. “我”能肯定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
B. “我”能肯定他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
C. “我”在推测。
【4】如果你是“他”,你会接受香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中学习方法
侦探日记
教室外的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我们不能去操场活动,只能窝在教室里。
刚上完第一节课,我正准备伸懒腰,突然听到一声刺耳的尖叫:“啊!我的钱……我的两百元钱找不到了!”我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任伊高八度的嗓音吸引住了。
“多嘴八哥”沈都马上把这件事禀报了班主任丁老师。丁老师匆忙地走进教室,对大家说:“同学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今天都当回福尔摩斯,一起来帮她找!”丁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迅速地在自己的座位上翻找起来。我也不例外,细心地查看着自己的书包。然而,我们都快把教室翻了个底朝天,依然不见钱的踪影。
难道这钱长翅膀飞了?此时任伊一脸沮丧,嘟着嘴,快要哭了。“你究竟把钱放哪儿了?”我着急地询问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一直把钱压在文具盒下面。”她的同桌吴涛突然插了一句嘴:“刚才她的文具盒掉在地上了,捡起来后不一会儿,她就说钱不见了。”
我蹲下身,在地上瞅了一圈,什么也没有,突然一把雨伞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坐在她前面的薛斯匀带来的,正躺在地上睡大觉呢!莫非……我灵机一动,“扑”一声打开伞,两张百元大钞静静地躺在那儿!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任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随着上课铃响起,教室里恢复了平静。想起刚才的一幕,我不禁微微一笑,这样的小插曲不正为这个无聊的雨天增添了许多乐趣吗?
(有删改)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填写表格。
事情 | ______________ |
起因 | ______________ |
经过 | ______________ |
结果 | 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材料一 夸父①与日逐走,入日②;渴,欲③得饮④,饮于河、渭⑤;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⑥。未至,道⑦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想要。④饮:喝。⑤河、渭:黄河、渭河。⑥大泽:大湖。⑦道:在路上。
材料二 很久以前,有个长得又高又大的巨人,名字叫夸父。他看到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夜里人们什么也看不见,就打定主意,要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地上的人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能晒到太阳,得到光明。
一天早上,夸父开始追赶太阳。他跑哇,追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眼看就要抱住太阳了,他加快脚步扑上去。可太阳像个大火球,呼啦啦地喷着火,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他转身跑到黄河边,弯下腰,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没几口,黄河里的水就被他喝光了。夸父还是口渴,他又跑到渭河边,咕咚咕咚没几口,又把渭河水喝光了。夸父喝了这么多水,还是渴得难受。他就转身朝北去找水喝。他越跑越慢渐渐停了下来,身子晃了晃,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夸父渴死了。
夸父的手杖掉在了地上。不一会儿,这根手杖生了根,再过一会儿,手杖发了芽,抽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后来,这地方长出一棵又一棵桃树,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桃子。要是谁走路口渴了,摘几个桃子吃,就不渴了。人们都说,这些桃树是夸父留给勇敢又热爱光明的后代的。
【1】联系材料一注释和材料二,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与日逐走:_________________ 邓林: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概括材料内容。
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夸父因口渴而死,它的手杖化为桃树,桃树结出的果子供路人解渴。
【3】根据材料一中画“ ”的句子,在材料二中找出与它意思相对应的句子,用“ ”在画出来。
【4】下面能体现神话故事神奇的句子有( )(多选)
A.不一会儿,这根手杖生了根,再过一会儿,手杖发了芽,抽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
B.一天早上。夸父开始追赶太阳。他跑哇,追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
C.夸父还是口渴,他又跑到渭河边,咕咚咕咚没几口,又把渭河水喝光了。
【5】下面哪些词语能体现夸父的品质?( )(多选)
A.为民造福
B.勇往直前
C.足智多谋
D.镇定自若
【6】材料一、二讲的都是夸父逐日的故事,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我能行。
鲁迅小时候
鲁迅小时候很聪明,记忆力很强。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诵了。这样,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诵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诵,他都能背诵出来。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教怎样种花的书 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就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照样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 (____________) 索然无味(_____________)
【3】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用“——”在文段中画出来。
15、缩句。
1.美丽的大花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岗的战士手里握着上了刺刀的钢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学家达尔文讲了一个《蛇与庄稼》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病句。
(1)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学生、青年、解放军。
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病句门诊。
1.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所以不会受到伤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病句辨析(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文艺演出时,同学们都无法控制自己不由自主地为我鼓掌,我不负众望,居然获得了一等奖。
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的心儿怦怦跳
要求:2020年肯定有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如在推荐会介绍“最受欢迎的好地方”、参加紧张的游戏、激动地登上领奖台选其中一件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