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治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树叶(lōu  lǒu)   动(zhèn  zhèng

    进(zuàn  zuān)     è  wù)  

    豆(piān  biǎn新(chóng zhòng

     

  • 2、“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这句话作者是(       

    A.冰心

    B.艾青

    C.朱光潜

    D.华兹华斯

  •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拟人)

    B.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设问)

    C.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夸张)

    D.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比喻)

  •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花落(shé   zhé

    开(zhào zhāo

    dāng   dàng

    浪吼(háo   hào

    è

    急速(tiáo diào

    扮演色(jiǎo   jué

     

  •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B.《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讲的是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写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三部分

    C.《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蜂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D.《西门豹治邺》的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调查原因”“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件事

  • 6、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钱糖江大潮的诗句是(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林总相宜。

    B.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C.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D.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 7、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齐头并进   愤发图强 重整旗鼓 永立潮头

    B.山崩地裂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奔流不息

    C.随遇而安   暮色降临 左故右盼 灌溉农田

    D.横七竖八 手舞足蹈   努力拼博   通情达理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砸:①打,捣:~钉子|~地基。②打坏,打破:碗~了|~碎铁锁链。③失败:这件事搞~了。

    王红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课时,不明白“砸锅”这个词的意思,她通过查字典,先查“砸”的部首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画。查到了“砸”的3种意思,在这个词语中“砸”应该选第___________种解释。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鹿 柴

    [唐] 王 维

    空山不见人,________

    ________,复照青苔上。

    【1】补全诗句。

    【2】选择词语正确的解释。

    ① 但闻:( )

    A. 只听见。                              B. 还看见。        

    C. 但知道。                              D. 仅闻到。

    ② 返景:( )

    A. 回头后看到的景色。                 B. 夕阳返照的光。   

    C. 返回后看到的树影。

    【3】诗中直接表现出鹿柴寂静的诗句是_____;通过听觉,间接表现出鹿柴寂静的诗句是______;以光亮反衬幽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片段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相近的词语。

    融洽:( )        特别:( )

    【2】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1)_____(2)_____

    【3】文中最后一段话的作用是:(     

    A.提出问题,总起。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过渡。

  • 11、课内大搜索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高大坚固,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平整如宽阔的马路,五六匹( )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设有两米高的垛子,一座连着一座。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遥相呼应。遥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浴血( )拼杀,戍边的将士为固国安邦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1)长城的构造特点是:

    (2)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构造特点:

     

    (3)这一段主要采取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对应的括号时打“√”

    A、打比方和列数字( )

    B、列数字和作比较( )

    C、作比较和举例子( )

    (4)第一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5)   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

    (6)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 12、

    燕子甲:他的身材真高大,顶天立地像铁塔!

    燕子乙:他的衣服好漂亮,金光闪闪放光芒!

    燕子丙:他的眼睛多神奇,嵌着两颗蓝宝石!

    燕子丁:他的笑容最迷人,冰天雪地暖人心!

    1这四句是燕子甲、乙、丙、丁分别对快乐王子的________,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2正是因为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才能看见远处穷人们的疾苦。而王子的金光闪闪的衣服和神奇的蓝眼睛,都送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快乐王子牺牲自己,帮助穷人的真实写照。

  • 13、阅读。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正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1】出淤泥而不染中“染“的意思是(     

    A.用燃料使东西着色

    B.污染,沾染

    C.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之一

    【2】荷花有哪些特点?请用简单的语言分条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3】“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句中的“近”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来荷花中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知识,苏联作家米·伊琳的《_____________》也有很多这样的知识,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黄河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并非不受其害,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读读想想,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1)“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是________句。

    A设问 B反问 C 疑问 D陈述

    (2)短文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和作比较 B举例子和列数字 C 列数字和作比较 D打比方和列数字

    (3)下列句子,与本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_________

    A 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用水排进黄河。 B宁夏每年3亿吨生活用水排进黄河。

    C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排进黄河。 D宁夏每年约80%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排进黄河。

    【2】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文中加点词“旧的问题”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问题”是指________ 。参照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③段中横线上应补出一句话_________

    【3】阅读第①自然段,请你概括说出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老师。(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受到了豌豆的鼓舞。 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把下列病句改写完整

    1.嘹亮的国歌声在体育场内。_______________

    2.一阵大雨下了一天一夜。_____________

    3.一张神秘的画卷展览在我们面前。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诊断室。(修改病句)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非常喜欢看《故事大王》、《水浒传》和《科学报》这些书。

    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养成了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天下午下了一整天大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同学们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作文(30分)

    题目:当国旗升起的时候

    要求:(1)要反映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2)抓住场面描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字数在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