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搂树叶(lōu lǒu) 震动(zhèn zhèng)
钻进(zuàn zuān) 可恶(è wù)
扁豆(piān biǎn) 重新(chóng zhòng)
2、“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这句话作者是( )
A.冰心
B.艾青
C.朱光潜
D.华兹华斯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拟人)
B.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设问)
C.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夸张)
D.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比喻)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枝折花落(shé zhé)
召开(zhào zhāo)
勾当(dāng dàng)
风号浪吼(háo hào)
静谧(mì bì)
可恶(è wù)
步调急速(tiáo diào)
扮演角色(jiǎo jué)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B.《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讲的是“我”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写了“我”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三部分
C.《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蜂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D.《西门豹治邺》的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调查原因”“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件事
6、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钱糖江大潮的诗句是(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林总相宜。
B.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C.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D.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7、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齐头并进 愤发图强 重整旗鼓 永立潮头
B.山崩地裂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奔流不息
C.随遇而安 暮色降临 左故右盼 灌溉农田
D.横七竖八 手舞足蹈 努力拼博 通情达理
8、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砸:①打,捣:~钉子|~地基。②打坏,打破:碗~了|~碎铁锁链。③失败:这件事搞~了。
王红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课时,不明白“砸锅”这个词的意思,她通过查字典,先查“砸”的部首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画。查到了“砸”的3种意思,在这个词语中“砸”应该选第___________种解释。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鹿 柴
[唐] 王 维
空山不见人,________。
________,复照青苔上。
【1】补全诗句。
【2】选择词语正确的解释。
① 但闻:( )
A. 只听见。 B. 还看见。
C. 但知道。 D. 仅闻到。
② 返景:( )
A. 回头后看到的景色。 B. 夕阳返照的光。
C. 返回后看到的树影。
【3】诗中直接表现出鹿柴寂静的诗句是_____;通过听觉,间接表现出鹿柴寂静的诗句是______;以光亮反衬幽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片段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相近的词语。
融洽:( ) 特别:( )
【2】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1)_____(2)_____
【3】文中最后一段话的作用是:( )
A.提出问题,总起。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过渡。
11、课内大搜索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高大坚固,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平整如宽阔的马路,五六匹( )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设有两米高的垛子,一座连着一座。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遥相呼应。遥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浴血( )拼杀,戍边的将士为固国安邦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1)长城的构造特点是:
(2)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构造特点:
(3)这一段主要采取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对应的括号时打“√”。
A、打比方和列数字( )
B、列数字和作比较( )
C、作比较和举例子( )
(4)第一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5)用“ ”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
(6)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2、
燕子甲:他的身材真高大,顶天立地像铁塔!
燕子乙:他的衣服好漂亮,金光闪闪放光芒!
燕子丙:他的眼睛多神奇,嵌着两颗蓝宝石!
燕子丁:他的笑容最迷人,冰天雪地暖人心!
【1】这四句是燕子甲、乙、丙、丁分别对快乐王子的________,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2】正是因为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才能看见远处穷人们的疾苦。而王子的金光闪闪的衣服和神奇的蓝眼睛,都送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快乐王子牺牲自己,帮助穷人的真实写照。
13、阅读。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正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1】出淤泥而不染中“染“的意思是( )
A.用燃料使东西着色
B.污染,沾染
C.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之一
【2】荷花有哪些特点?请用简单的语言分条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3】“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句中的“近”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来荷花中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知识,苏联作家米·伊琳的《_____________》也有很多这样的知识,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黄河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并非不受其害,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读读想想,选择合适的答案填空。
(1)“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是________句。
A设问 B反问 C 疑问 D陈述
(2)短文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和作比较 B举例子和列数字 C 列数字和作比较 D打比方和列数字
(3)下列句子,与本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_________
A 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用水排进黄河。 B宁夏每年3亿吨生活用水排进黄河。
C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排进黄河。 D宁夏每年约80%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排进黄河。
【2】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文中加点词“旧的问题”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问题”是指________ 。参照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③段中横线上应补出一句话_________。
【3】阅读第①自然段,请你概括说出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老师。(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受到了豌豆的鼓舞。 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病句改写完整
1.嘹亮的国歌声在体育场内。_______________
2.一阵大雨下了一天一夜。_____________
3.一张神秘的画卷展览在我们面前。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诊断室。(修改病句)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非常喜欢看《故事大王》、《水浒传》和《科学报》这些书。
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养成了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天下午下了一整天大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同学们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30分)
题目:当国旗升起的时候
要求:(1)要反映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2)抓住场面描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