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女娲补天》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
A.4
B.5
C.6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问
B.疑问
C.设问
D.拟人
3、选择近义词。
启发 ( )
A.启迪
B.出发
C.启程
D.开启
4、用“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临摹(mó mú) 石碑(bēi bī) 嫉妒(dù hù)
淅沥(lí lì) 卷起(juǎn juàn) 踮脚(diān diǎn)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潮还有没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夸张)
B.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拟人)
C.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设问)
D.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比喻)
6、《狼王梦》一书中,紫岚先后培养了三个狼仔来实现狼王梦,依次是( )
A.双毛 蓝魂儿 黑仔
B.黑仔 双毛 蓝魂儿。
C.黑仔 蓝魂儿 双毛
D.蓝魂儿 双毛 黑仔
7、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从几个方面仔细观察,哪一个方面不是作者仔细观察的( )
A.观察爬山虎的茎。
B.观察爬山虎的脚。
C.观察爬山虎怎样爬。
D.观察爬山虎的叶子。
8、比一比,再组词。
戎(_________) 诸(_________) 竞(_________) 唯(_________)
猪(_________) 者(_________) 竟(_________) 难(_________)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下列词语。
题:________________缘: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 )——( ) ( )——( )
【3】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话说明这个道理,请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0、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 竹器;竹沥和竹菇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自古至今,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残雪还没有消融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 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寒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给下面的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 ②停止 ③消息
息息相关( ) 自强不息( )
2.这篇短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竹子的 、 两个方面。
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竿可以用来做 、 ;竹皮可以用来
;竹沥和竹菇可供 ;竹笋不仅 ,
而且 。
3.“岁寒三友”是指 、 、 。
4.用“——”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5.请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11、现代文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
(2)比喻新事物的出现。(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懒惰( ) 现实( ) 狂风暴雨( )
【3】题目中“追赶风筝的孩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两个孩子的幻想是______________,他们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______________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1903年,他们的幻想变成现实,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请至少写出一个发明及发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寻石记》,完成练习。
寻石记(作者:迟子健)
①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不明显,须等到夜里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②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有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③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发射 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④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 埋怨)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悲痛万分 大发雷霆)的。
⑤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打鱼人在收网,(A)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⑥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B)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⑦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 精神抖擞)地回家了。
⑧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 责怪)我:“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⑨(C)我真的是石头吗?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我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改动)
(1)请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你怎么理解妈妈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填一填“我”与石头的故事。
为什么“寻石”:我砸碎了家中的大青石,妈妈让我找一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
到哪里“寻石”:____________________。
“寻石”的结果:我空手回家,妈妈怪我就是一块石头。
(4)读文中画“____”的三个句子,读一读,品一品不同人对“石头”的态度。挑选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进行批注。
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句_____(填字母),你的阅读批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寻石记》,作者最想记的是什么?
A.儿时“我”独自“寻石”的天真和勇敢。
B.儿时“我”突出奇想“砸石”惹妈妈生气的愧疚与对妈妈的爱。
C.儿时“我”因为“寻石”而对大自然产生了喜爱与敬畏。
D.儿时“我”在砸石和寻石的过程中收获的友谊。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有几只鸟在争论,谁能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做一个实验。鹰觉得自己肯定能飞得最高,它就越飞越高,直到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候其他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想到,在它背上趴着一只很小的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他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要高。
我( )喜欢这个故事,( )它像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飞得更高一些。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我想,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是他们帮助我飞得更高。
【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文中的第____自然段是母亲给我讲的故事。
【4】小鸟比鹰飞得还要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这句话中“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想一下,那只小鸟得了冠军后,会对那只鹰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陀螺》精彩语段,完成练习。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追求“和平”只是我的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1】文段中两个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否定或讽刺
【2】对选段中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和小伙伴们斗陀螺的过程。
B.写出了“我”斗陀螺的技巧,不动声色巧妙取胜。
C.表现出“我”因为自己的陀螺其貌不扬而不敢正面抗击对手的心理状态。
D.为后文“我”的陀螺反败为胜作铺垫。
【3】文段中“我”的心情变化是:希望“和平”——__________ ——__________
【4】“不动声色”在文中是指“我”的陀螺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大陀螺的进攻,“鸭蛋”采取的战术是_________,这样利于_____________。
【6】大陀螺溃败后,它的主人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综合性学习。
四年级(2)班准备组织以“历史人物故事”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历史人物,你还知道哪些?请列举两例。
如:匡衡凿壁偷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轮到你来讲故事了!你会讲:_____________(谁的)故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你的好朋友小雅在分享时,因为紧张,结果不是很理想,你会这样安慰她:______________
16、看了这部电影,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7、病句辨析(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文艺演出时,同学们都无法控制自己不由自主地为我鼓掌,我不负众望,居然获得了一等奖。
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19、习作快乐吧。
寒假就要到了,你在外地读书的同学刘军要到你的家乡来旅游。请你给他写一封信,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以及它的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