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场上虽有几百人,却( ),似乎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A.风平浪静
B.窃窃私语
C.悄无声息
D.鸦雀无声
2、“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中断。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折。
3、“冰尜儿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设问
4、下列与孙悟空有关的词语是( )
A.神机妙算
B.未卜先知
C.腾云驾雾
D.三头六臂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闷雷滚动”中的“闷”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闷热
B.沉闷
C.闷头
D.闷声不响
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 的是那姿态万千的“飞天”: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敦煌壁画 是艺术瑰宝, 是记录历史的百科全书。
A.引人注目 不仅 还 B.默默无闻 不仅 还
C.鲜为人知 因为 所以 D.备受瞩目 因为 所以
7、下列词语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公鸡——毛不拔的人
B.纸老虎——表面善良、内心凶残的人
C.小蜜蜂——勤劳的人
D.哈巴狗——溜须拍马的人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这里既温暖,又舒适。(________)
(2)角色都派给了班上最机灵的几个小朋友。(________)
(3)哥哥羞愧地红着脸,眼皮也不敢抬。(________)
(4)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________)
9、课外类文阅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用“ ”画出描写所见的诗句,用“________”画出描写所闻的诗句。
【2】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写景转为抒情。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4】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会认真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侯。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足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的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时的动作的词,用○圈出来。
【2】根据文段内容,把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序补充完整。
__________→搬七块→__________→_________→铺土→________→加深加阔
【3】作者把蟋蟀挖洞说成蟋蟀“盖房子”,像描写人的活动一样描述了蟋蟀挖洞的整个过程,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蚂蚁搬食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中学习方法
走夜路
今天,我又像往常一样从即将大学毕业的表姐家补课回来。可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爸爸妈妈今天都有事外出不能来接我,而我又因为要体现自己的胆魄而拒绝了表姐的护送,因此我只好自己走夜路回家了。走夜路,平生还是第一次,向来胆小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此刻我有点害怕了,后悔自己为了面子而拒绝表姐的护送。在大街上,因为有灯,我走得比较安心,可到了巷子里,就感觉不同了——这里一盏路灯也没有,黑漆漆的一片。我更加害怕了,多次想打退堂鼓,可我转念一想:既然说了就应该做到。于是,我继续走着。
看那路边的大树,不停地摇摆着它的枝叶,好像一只只魔爪正在向我伸来,总觉得阴暗的角落里仿佛隐藏着什么东西随时要向我扑来,我心里一阵发毛,不由得左顾右盼,加快了脚步。再抬头看看天上的月牙儿,此时也好像跟我作对似的,躲进云层里去了,偶尔探出小脑袋,撒下一丝微弱的光,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阴森可怕,而此时的我也已经毛骨悚然,连大气也不敢出了。就在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从我身后擦过,我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时,我的脑海又不时浮现出电视里的那些什么妖呀、鬼的,越想越害怕,两只手紧紧握着,手心也全是汗。“啊!”我大叫一声,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差点摔了个“狗啃泥”。此时,我的潜意识告诉我不能这样害怕了,否则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到家。想着,我就慢慢地哼起了小调,脑子里想着那些令人发笑、有趣的场面。嘿,这一招还真灵,我悬着的心也开始放下,不知不觉就到了家门口。
胆量是锻炼出来的,生活能力也是锻炼出来的,如果一直把送上门的锻炼机会拒之门外,我们就永远都长不大!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夜路的起因是( )
A.爸爸妈妈没空来接“我”。
B.表姐让“我”自己回家。
【3】“我”第一次走夜路感觉怎样?短文列举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我”是怎样克服害怕的心理回到家的呢?用“________”画出来。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出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镇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有一天,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鹰,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1】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是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选文第3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折。
【3】用“﹏﹏﹏”画出选文中描写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搭救普罗米修斯的语句。
【4】请你发挥想象,把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和普罗米修斯之间的对话描写出来。
赫拉克勒斯:_________________。
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
【5】普罗米修斯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读过哪些希腊神话故事?请写出两个故事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古人盛赞钱塘潮》,完成习题。
古人盛赞钱塘潮
一年一度的钱塘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去看那千军万马般的波涛扑向岸边,去听那金鼓雷霆似的潮声震撼天地,这实在是人生一乐。
然而,真正能欣赏到这种壮观景象的人并不太多。因为钱塘江不像明媚的漓江,一年四季都向游人敞开迷人的胸怀;也不像美丽的西湖,无论阴晴雷雨都不乏动人之姿;再说偷闲前去,也未必恰巧能遇上最奇特、最令人惊叹的涨潮伟观。所以,无缘见到涨潮伟观的游客,不妨领略一下古人笔下的观潮、听潮的兴味。
钱塘潮历来为人所神往。如宋之问就为之留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名句,苏东坡对之也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赞叹。诗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山胜水见得虽多,但哪一处潮可与钱塘潮媲美呢?于是,他们就通过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描摹这天下奇观,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的惊天动地、气魄雄伟。唐诗有云:“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清诗有云:“惊涛直上海门西,欲卷青冥失会稽(jī)。”清诗人施闰章在《钱塘观潮》中形容得更妙:“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可见钱塘潮有如春雷齐鸣,万浪攒动,潮水卷起浪花,浪花追着浪头,漫天铺地,汹涌澎湃,横扫一切,大有气吞山河、包含日月之势。
【1】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浙江海宁?( )
A.一年一度的钱塘潮
B.金鼓雷霆似的潮声
C.一年四季都明媚的漓江
D.不乏动人之姿的美丽西湖
【2】钱塘潮的动人之处在哪里?( )
A.惊天动地、气魄雄伟
B.春雷齐鸣、万浪攒动
C.明媚迷人、柔情蜜意
D.动人柔美、气象万千
【3】为什么真正能欣赏到钱塘潮的壮观景象的人不多?( )
A.因为钱塘江位置偏远,游人不一定能够前往欣赏。
B.因为钱塘江气候特殊,游人由于天气不佳无法前往。
C.因为普通游客欣赏钱塘潮后无法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D.因为钱塘潮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4】古人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咏叹钱塘潮的名句?( )
A.古人觉得只有将钱塘潮描绘好了,才能吸引游客前来。
B.古人觉得钱塘潮与名山胜水一样美丽,值得用诗赞美。
C.古人虽见过颇多名山胜水,但觉得钱塘潮比其他的潮更加震撼人心。
D.古人被钱塘潮的美景震撼得无法用话语来形容,只好写诗,用文字来形容。
【5】文章以“古人盛赞钱塘潮”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出自宋之问的《灵隐寺》,描写的是灵隐寺的门对着钱塘潮的画面。有人认为这两句诗并没有描绘出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气势,用在此处不合适。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在沙漠中,刺眼的阳光暴晒和缺水是对生命的最大威胁,想要安全成功地走出沙漠,不但要做好计划,更要学会沙漠中求生的基本手段。
行走在沙漠中,如果没水了就糟糕了,当发现没水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赶快寻找水源,寻找水的地点一般在河床外面的最低处或者是沙堆最低的地方,拿出工具挖掘,如果越挖越潮湿,就要见到水了。
如果挖不到水,可以寻找沙漠中的植物,很多植物有强劲的吸水功能,它们的根部非常强大,挖出这些根可以榨取出水分。
如果实在挖不到水,也可以在沙子上挖一个长宽各一米左右、深半米左右的坑,坑上面覆盖上塑料布,下面放上接水的容器,利用昼夜温差将水蒸气凝结成水分。
注意沙漠中的食草动物,它们是要喝水的,而且比较熟悉水源所在,可以观察它们的行踪,跟着它们的步伐找到水源。
如果在沙漠中发现苍蝇蜜蜂等,就说明离水不远了,如果是肉食动物和小鸟类的,不可以作参考,因为它们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
找到水后,可以将盛水的容器灌满,然后再慢慢喝,千万不要喝得过猛,为了保证体内的水分不蒸发,在沙漠中应该穿着较宽松的衣服,同时把头脚都包起来,这也是为了防止阳光晒坏皮肤。
【1】这篇文章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什么?请以它为题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围绕要说明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为我们介绍?(至少写四条重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加点词语,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再画上“√”“×”。
(1)作者运用了很多“如果”,都是在做假设,所以没有科学依据。( )
(2)这是作者在沙漠多年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推论,通过做不同情况的假设,来说明自己要介绍的内容。( )
【4】“长宽各一米左右、深半米左右”,你认为“左右”一词用在这里的好处是什么?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科学
B.严谨
C.贴切
D.生动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繁星》写了作者巴金多次看繁星,第一自然段写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看繁星,那时的星星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第二自然段写三年前在南京的菜园看繁星,星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写在海上看繁星,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清清楚楚若隐若现。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校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
2.我闻着菊花散布出来的香味。
3.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嘱咐我说,“阴沉沉的天气,可能要下雨,你代上雨伞吧?”
18、试着修改下面的句子。
(1)比赛结束了,观众们连续从体育馆里走出来。
______
(2)我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苹果、金桔、冬瓜、樱桃等等。
______
19、习作指导。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习作开头的一种常见写法。开门见山的意思是打开门就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主题,不拐弯抹角。所以开门见山是一种非常清楚、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请你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自拟题目,然后用开门见山的写法写一写开头吧!
题目:______________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