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昌是一个什么人( )
A.射箭能手 B.骑马能手
2、下列不是指动物的家的是( )
A.狗洞
B.猪圈
C.马厩
3、下列词语书写全错的一项是( )
A.局促 声调
B.啤气 昂手
C.朦胧 一丝不苟
D.冰厢 汤圆
4、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振奋(zhèn)宁可(nìng) 疑惑 胸怀 赞美
B.花卉(huì) 憎恨(zēng) 拨河 茂盛 研究
C.哄骗(hōng)投降(xiáng)悲惨 出塞 掩护
D.血液(xuè) 旋转(xuán) 清晰 竟赛 豌豆
5、找出每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用“______”画出。
(1)汽车 火车 电车 风车 马车
(2)排球 足球 篮球 乒乓球 地球
(3)农民 教师 工人 老人 医生
(4)鸽子 黑熊 豹子 老虎 狼
(5)苹果 梨子 冬瓜 菠萝 西瓜
6、“璧”字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个词有关?( )
A.开辟
B.宝玉
C.开启
D.土墙
7、下列句子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黄梅时节家家雨,月明荞麦花如雪。
8、把词语补充完整。
无( )奈( ) 无( )无( ) 通( )理
( )天( )地 ( )心( )手 不( )色
左( )右( ) 面( )色 手( )足( )
9、课内阅读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的____。
【2】对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理解正确的是 ( )
A.秦朝时期的明月和边关,汉朝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B.秦朝时期的明月,汉朝时期的边关
C.秦朝时期的边关,汉朝时期的明月
【3】这首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____。
【4】本诗中表现诗人对朝代更替,征战未断,男儿战死沙场,留下无数悲剧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诗写了匈奴大军对李广的畏惧
B.这句诗用“龙城飞将”的典故,婉转地讽刺了现在边防将帅的骄惰无能
10、课外阅读。
汝州医生西安高铁站施针救人
①“没什么,救人是应该的。”5月14日上午,提起在西安高铁站救人的事,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全国劳动模范宋兆普笑着说。今年57岁的宋兆普出生于医学世家,已行医42年。他说,他每次外出都会随身携带银针,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施救。
②5月11日,宋兆普在西安北站候车,听到广播中说有一乘客发病,急寻医生。他顾不上多想,随即前往救人。病人嘴唇发青、发紫,情况十分危急。
③宋兆普首先对病人实施脉诊,并询问身边人情况,然后他一边拍打病人肘窝处,一边用随身所带的银针进行针灸。“肘窝拍打可起到心脏按摩和按压作用。针灸更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救命方法。”宋兆普说。因为抢救及时,病人很快脱离危险。一粒药没吃治住了病,现场顿时响起阵阵掌声。被救者和随行人员更是弯腰鞠躬感激不尽。
④“虽然满头白发,看上去很帅”“中医博大精深”“艺高人胆大,勇气可嘉”……宋兆普救人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引来数十万人点赞和好评。
⑤“幸亏遇上了宋医生,我们当晚就回到了家,目前一切正常。”5月14日,被救者周某说,他家在成都,当天随团到西安旅游,返回时突发疾病,在宋医生急救下很快脱离了险情。
【1】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标出选文中描写宋医生语言、动作的语句各一处,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3】仿照下面句子,从“蜻蜓飞舞”“爸爸回到家”两个情境中任选一个,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宋兆普首先对病人实施脉诊,并询问身边人情况,然后他一边拍打病人肘窝处,一边用随身所带的银针进行针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时善于思考,会有很大收获。请你从本文的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任提一个问题,回答并说出解决的方法。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延伸阅读
精卫填海
在浩瀚的东海上,有一种名叫精卫的鸟。这种鸟整天忙忙碌碌,到西山上衔来小树枝、小石子,丢到大海里去。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它立志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这种鸟原来生长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它把窝筑在柘(zhè)木和桑树上。它的形状跟乌鸦差不多,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血红的爪,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那它为什么要飞到东海来,并且衔树枝和石子想填平大海呢?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炎帝有个最小的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被汹涌的海水吞没了。女娃死后化成了一种鸟,这种鸟就是精卫。
直到现在,东海边上还留有精卫誓水处——据说女娃就是在此处落水淹死的,所以精卫鸟誓死不饮这里的水。
精卫鸟以它微弱的力量想要填平浩瀚无垠的大海,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它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是鼓舞人奋发向上的。这大约就是《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一直流传的原因吧。
(有删改)
【1】“浩瀚无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3】精卫是一种怎样的鸟?用“﹏﹏﹏”画出短文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
【4】《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一直得以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卫填海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①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地,小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②小苏轼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于是骄傲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小苏轼便在自己书房挂出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③一天,有位远道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向小苏轼求教。老人说:“这本书很多字我不认识,我问了几个文人,也郝不认识。大家都说你是神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小苏轼听了,十分得意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几个字吗?我肯定得!当他翻开书,看了老人图画的一些字,立刻呆住了。他对这本书很是陌生,( )没有看过,( )书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这时,他恍然大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惭愧地摇了摇头。
④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忽然想起自己写的那幅对联不太合适,便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扔掉。就在动手的一瞬间,小苏轼忽然停住了手脚。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在这幅对联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变成了下面的字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⑤小苏轼仔细端详一番,满意地打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学习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
⑥苏轼从小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做学问上知错就改,刻苦勤奋,这让他受用终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章第①自然段中画出表现小苏轼自幼“聪明过人”的语句。
【3】文章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4】文章第④自然段“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中的“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苏轼后改的对联在原来上下联前各加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文章第⑤自然段中“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中,母亲“满意地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谁的眼睛最好
说到眼睛的犀利,人们总想到雄鹰;谈及目光的短浅,也总忘不了老鼠。其实,这只是人类的片面看法。如果真的能够让动物们对“谁的眼睛最好”发表意见的话,我们就会听到一个异口同声的回答:“自己的眼睛最好!”
鹰眼视野开阔,视力敏锐,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也能发现地面上的小动物,便于捕食。人要是处于那样的高度,能看到的范围就要窄的多,但人生活在陆地上,并不需要老鹰那样的眼睛。
虎、豹等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前侧,两眼的视野部分重叠,且具较好的立体视觉,不仅能看清楚物体,还能很好地分辨周围物体的前后位置和距离。这样的眼睛有利于追捕猎物。牛、羊、兔子等食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两眼的视野互不搭边,总的视野比较宽阔,加之对动的东西特别敏感,这样的眼睛利于及时发现前来偷袭的天敌。例如,野兔的眼睛就能同时看到前后左右的东西,在向前夺路逃跑时,也能监视背后的追敌。
水生动物的眼睛只适于在水里看东西;生活在空中和陆地上的动物,眼睛在水中是不好用的。青蛙、海龟、海豹等水陆两栖的动物,眼睛则能水陆两用。
昼行动物的眼睛,适于白天看东西;值夜班的猫头鹰却有一双极好的夜视眼,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多倍。像猫那样白天和黑夜都活跃的动物,瞳孔的大小调节自如,眼睛昼夜都好用。
长颈鹿的眼睛适于从高处看东西,老鼠的眼睛适于在黑暗中贴近地面看东西。变色龙的两只眼睛可以各自独立地向任意方向转动,这是适应一只眼睛盯着前面的猎物,另一只眼睛防备“黄雀在后”的需要。空中善飞的小昆虫视野需要特别宽阔,它们的眼睛是半球形的复眼,复眼中成千上万只“小眼”的视野镶嵌排列,构成了宽阔的总视野,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得见。
小动物眼睛的尺寸相对于身体来说特别大,大动物的眼睛相对就很小。海豚、蝙蝠蒙上眼睛,依靠听觉也能“看”得见周围的一切;蚯蚓没有眼睛,只靠感光细胞生生不息。
每种动物的眼睛对于它本身就是最好的,都能很好的适应生存。这难道不是自然界生命现象的奥秘吗?
【1】针对自然段,仿照例句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
例:课文第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鹰有怎么样的眼睛?这一段为什么要写人的眼睛?
针对第3自然段提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些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请分分类。(只填序号)
①海豚、蝙蝠的眼睛有什么用呢? ②既然蚯蚓没有眼睛,为什么还要写它? ③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④什么是复眼? |
针对内容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写法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或受到的启示)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提问。
(1)针对题目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第4自然段内容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或受到启示)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写法的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线,将动物、动物眼睛的特点及相关发明连起来。
昆虫 任意方向转动 微光夜视仪
变色龙 宽阔的总视野 鹰眼导弹
猫头鹰 视野开阔,视力敏锐 复眼照相机
老鹰 夜视眼 球状监控摄像头
14、课内阅读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上面语段选自课文《_____》
【2】在上面语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尖利——________ 沙哑——________ 安稳——________
【3】当看到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的那一刻,“我”把看到、听到的都写清楚了,用横线画出“我”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我”听到的。
【4】对于老麻雀来说,猎狗简直就是个______,但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这种力量就是________。猎狗居然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
【5】第一段中“突然”这个词能不能去掉,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排队。(写序号)
(______)教练发现贝利的球感很好,就送给他一个足球。
(______)教练被贝利的真诚感动了,就对他说:“明天你到我的训练场来吧。”
(______)贝利在一个干涸的小池塘里猛踢一个椰子壳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
(______)后来,贝利和队友一起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的金杯。
(______)圣诞节到了,贝利给教练的圣诞树挖了一个坑,以表示感谢。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布满乌云。屋边的小树在大风中轻轻地摇曳。张大爷望望天空,断定可能要下大雨,就一袋一袋立即把粮食往家里扛。
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他因为取得了好成绩,所以一点不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出开始了,同学们的眼睛都投向舞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为了防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全家人都足不出户,只有妈妈去市场买了菜。我每天做完作业就锻炼身体和睡觉和看电视。爸爸最难受,他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没有事干。
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我和 过一天
要求:
(1)请补充题目,填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如果你和他们其中的一个过上一天,你们会去哪里呢?会做些什么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