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B.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
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展开行动。
2、找出写错的字,画上横线 ,再改在( )里。
叛断 ( ) 迟纯 ( ) 描会( )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蟋蟀的住宅______在青草丛中,非常______。如果不仔细______,很难找到。
A.隐蔽 隐藏 搜索
B.隐藏 隐蔽 搜索
C.隐蔽 隐藏 探索
D.隐藏 隐蔽 探索
4、[易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浙江(zhè) 祈求(qí) 和尚(shɑng)
B.蜿蜒(wān) 漆黑(xī) 一簇(cù)
C.扭打(niǔ) 恭敬(gōng) 晋察冀(jìn)
D.捆绑(bǎnɡ) 劫难(jié) 塞进(sāi)
5、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 )
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A.神机妙算
B.未卜先知
C.各显神通
D.神通广大
6、和“屈服”意思最不接近的词语是( )
A.委屈
B.折服
C.屈从
D.降服
7、女排夺冠之路坎坷,我们的学习路也会有“拦路虎”。请找出下面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阀门(fá) 家雀儿(què) 世记 愤愤不平
B.露面(lòu) 旋转跳跃(xuàn) 灌溉 通情达里
C.荧屏(pín) 哄堂大笑(hōnɡ) 拔河 呼风换雨
D.宁(nìnɡ)可 唉声叹气(āi) 担忧 无可奈何
8、补充词语
一( )惊( ) 漫( )( )心 ( )不及( )
( )云( )云 ( )口( )声 独( )无( )
9、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首诗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全诗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感官)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季________(时间)江边的景色。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荷叶
荷叶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舒舒服服地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地,溅起来的水花飘落在荷叶上。一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
有一个孩子欢快地说___你们快来看哟___那荷叶上面托着的水珠多美啊___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___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已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听了微笑不语。
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点点水印。
【1】给文章的第3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写在文中横线上。
有一个孩子欢快地说________你们快来看哟________那荷叶上面托着的水珠多美啊________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把词语写完整。
例:水花飘落
水珠________ 太阳________ 鱼儿________
【3】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荷叶像一张大蒲扇做的,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水珠像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
A. 水珠虽然美,但是会被蒸发的道理。
B. 听到赞美,盲目骄傲,结果是可悲的。
C. 水珠太骄傲,只有荷叶才谦虚。
11、课外阅读。
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象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有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1】概括一下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你认为他们是小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又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í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ang sha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 ) 延续( ) 激动(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母亲的话“……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_____的心情。
【2】“突兀森郁”体现出( )
A.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B.十分显眼、阴森可怖
【3】语段主要写了_____。
【4】作者在介绍外洞时,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上。
2.写出文中两个表现“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 )
A.天气很好。 B.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4.“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纸条上的话可以看出“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词句段运用。
(1)照样子,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描绘一下美丽的烟花,用一句话写下来。
忽然 顿时 霎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通过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是严谨的一部科学著作。
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列病句。
(1)尽管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但是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放箭,怎样开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语段(4处语病)。
今年的六月一日,我校召开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校长首先讲话。她说,在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祝同学们节日愉快。接着,各年级代表发言。六年级代表表示,在即将快要离开母校的前夕,一定要下苦功夫学习不可,争做合格毕业生。最后,学校文艺队还表演了五颜六色的节目。
_____
19、习作乐园。
选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