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葫芦岛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孟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 2、下列对《谏逐客书》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 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如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的这篇作品虽然是急就章,但无论从语言、结构、情怀等方面都不失一篇上乘之作,让人感动。

    B. 小李对这件事提出的刍议很有见地,希望大家能按照这个思路认真思考,找出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C.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D. 高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虽然没有完全把握曹雪芹的思想,但也可以称为续貂之作了。

  • 4、刘备身边的五虎上将都是谁()。

    A.魏延 B.关羽 C.马超 D.黄忠 E.张飞 F.赵云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无贵无贱,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的论证缺乏说服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弱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的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双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中介保证、对保证的支持等,都是可以被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不是自己一方或对立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论证模式都不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论证是以它本身的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是谁以及他们会提出什么质疑等并不关注。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教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推测出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人。

    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的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情绪化的“粉丝”以“哄客”(起哄、攻击和制造事端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儿,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摘编自徐责《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弱化对方,容易导致双方越说越僵。

    B.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应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以获得对方的支持。

    C.相比于图尔敏论证模式,形式逻辑论证对说理对象不够重视,因此说服力较弱。

    D.从说理结构上看来很可靠的形式逻辑论证,在公共说理中不一定能说服他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角度多样,从为何向第三方说理、如何向第三方说理等层面展开论述。

    B.文章将图尔敏论证模式与形式逻辑论证进行比较,以说明该模式的优势与特点。

    C.文章将法庭上的法官与作为第三方的公众进行比较,以强调后者具有与前者同等重要的地位。

    D.文章举情绪化的“粉丝”起哄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在公共说理中理性、客观的第三方听众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说理的结果是否公正取决于第三方是否保持中立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B.学会从对方和第三方的角度完善自己的论证,可以大大提高公共说理的效果。

    C.在好的公共说理中,说理双方在陈述观点、质疑对方方面应拥有均等的权利。

    D.建设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有赖于培养出具有教养、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国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不见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全片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孟子)曰:“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

    B.若民,则无恒产,无恒心               因:就、随之。

    C.放辟邪,无不为已                         侈:奢侈。

    D.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2】下列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B.庠序: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C.家邦:指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和国,泛指国家。

    D.《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在说理中充分运用了对比,展现了他善于论辩、言辞富有气势的特点。

    B.孟子认为理想的君王必定善于“推恩”,“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他劝谏齐宣王将“足以及禽兽”的“恩”推广为“至于百姓”的“功”。

    C.“为长者折技”这一设例,旨在说明齐宣王没有施行仁政,是因为不能为。

    D.为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寒假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改变人们生活状态的同时,也让处于居的家防疫中的我们通过各类资讯和自我审视多角度地观察着世界、思考着人生。

    请大家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当中任选一个任务。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任务一:请从一百天的超长假期当中任选三天,分别写一段假期日记,表达你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任务二:高三和初三的考生们除了要战胜疫情,还要奋战高考和中考。今年二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办官微纷纷发布给高三学子的一封信,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些文采与思想齐飞、鼓励与期望并举的书信,带给高三学子们巨大的精神鼓舞。

    请你作为学长代表,在“回报母校”活动中给母校初三的学子写封信,要求联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至少在两个方面对他们提出希望,还要适当展现我校的校园文化和校训精神。

    任务三:当春天又一次到来,当校园生活又按下重启键,一切要重新适应,也要尽快适应。对重启校园生活你有哪些感悟,你又觉察到自己哪些方面的成长,你对未来又有了哪些新的规划,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