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A.百姓之不见保 B.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变徽 尸骸 负屈显冤 孤身只影
B.素练 餐刀 顺水推船 动地惊天
C.刑宪 亢旱 杳无音信 苌弘化璧
D.典刑 甘霖 前合后偃 披枷带索
3、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B.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也叫做“填词”。
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D.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由孔子编定。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4、下列各句中,关于语序方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B.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C.这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
D.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5、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少数人把不经之谈当作新闻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行为,我们深表气愤。
B.我只是个绘画初学者,要是把自己的作品拿去展览,岂不被贻笑大方?
C.如果老师对课文讲解得过偏过细,那么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会出现目无全牛的现象。
D.您家的新居宽敞明亮,但摆设略显单调,若能在客厅挂一幅我的油画,定会蓬筚生辉啊。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水缸里的文学
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那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来往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了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和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
⑥我童年时代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从没有幻想过今天的互联网帮助人们飞越了时空。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的家庭只能提供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青少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的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性腺,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
⑧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中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文章第⑤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第⑦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2】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上片中“_________”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都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波涛的汹涌之状。
(2)《雨霖铃》中用了列锦(名词连缀)修辞来表达别后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说出躲避廉颇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中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抒发了自身功业未就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9、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①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人臣之义,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②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
(注)①物故:指人死亡②相字:互相以字称呼。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 交付
B.光卒与安世白太后 终于
C.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 开拓
D.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 看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
B.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
C.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
D.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指天子、帝王的死;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征,与“辟”相同,指征召,同“察茂才”“举孝廉”中“察、举”一样,都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C.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制国家后,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D.儒者,所谓“儒”,实际就是温文儒雅,谦恭礼让;儒者即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代以后范指一般读书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胜年少而孤,喜欢求师学习。他年少时虽是孤儿,但非常喜欢学习;他做学问专诚仔细,请教的老师不只一个,受到朝廷征召。
B.夏侯胜直言不讳,敢于坚持原则。宣帝即位后要颂扬先帝,夏侯胜认为武帝虽有安国扩疆之功,但对百姓缺乏德泽,不应设立庙乐。
C.夏侯胜平易质朴,不拘礼节。他拜见天子时称皇上为君,在皇上面前敢以字号称呼,入朝拜见天子之后敢把天子说的话对外人说。
D.夏侯胜擅长经术,乐于传授他人。在被关押时,黄霸恳求向他学习经术,他欣然应允;关在监狱的两个冬天里,他的讲授从不懈怠。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春节。武汉首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灾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军队武警公安民政医疗等各个部门迅速行动,投入到了紧张的驰援中。与此同时个人、企业、民间组织也开始自发地捐款捐物,爱心正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人感动着我们,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他们无价的爱心给予我们永存的光明。
禅宗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有爱所以世界更加美好。
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出你的感悟或见解。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