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楚雄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是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C. 近年来,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各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D. 这种建筑具有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使利,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寡人之国也

    B.吾尝终日思矣   小学大遗

    C.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璧,可予不

    D.验之事,合契若神   恐前语发,状语武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宋代是其全盛时期。词有词牌,词牌限制词的字数、句数、阙数、平仄、押韵等。

    B.《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写作的《史记》,第一部通史也是《史记》,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

    C.《战国策》又名《国策》,分为12策,共33篇,由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编定。

    D.《史记》开创了以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为体例的史书编撰崭新模式,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官修史书的体例基础,其中,列传记载的是除帝王贵族之外的名宦名人。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B.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塑、泽被中外的四大发明等,都令世界惊叹不已。

    C.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后者滔滔不绝讲了大概10分钟,不懂日语的特朗普却不知所云

    D.目前市面上的口罩鱼龙混杂,大部分的口罩材质都不够致密,顶多用来保暖和过滤一下灰尘和异味,在传播性病毒面前不堪一击!

  •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均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敦促日本政府认清形势,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在钓鱼岛的一切侵权行为。

    B.近二十年来,各种语文教学方法纷纷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C.顾老板搞装潢发了财,就目中无人起来,待人接物总是侧目而视,不屑一顾的样子。

    D.苹果公司已于9月12日正式发布新一代iphone6手机,消费者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电子产品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赋予其时代特色。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8.18)

    材料二:

    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甲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在闭幕式上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谢国辉表示,“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两者有灵魂上的契合”,是科技智慧与文化智慧的结合。

    一个是传统智慧的代表,一个是AI智能的探索者,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

    (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12.17)

    材料三: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报告》中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实时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以及付费趋势明显。

    数字化文化产业中,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

    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侯钧说:“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

    (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12.10)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可缺位。

    B.七夕多被年轻一代简化为单一爱情主题,这是时代发展赋予传统节日的“现实性功能”,不需过于担忧。

    C.中国围棋文化能走得更高更远,在于学习到了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做法。

    D.中国的音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原因之一是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到市井,既有因时感伤,也有清新缠绵,是七夕在变迁中“活”的表现。

    B.华为手机牵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赋予了自身更多品牌内涵,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

    C.材料三中,《报告》认为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数字文化已不可能免费消费。

    D.侯钧认为影响中国音乐走出去的原因是缺少优质原创音乐,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海外市场份额小的问题就解决了。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要想打造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样做”的推断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

    B.应为所有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进行创新性发展,并对其抱有包容心态。

    C.我们应认识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积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交融。

    D.重视文化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优质内容促进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句方面勾勒赤壁壮景。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两度挥戈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的历史事实,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两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首联中包容了六种意象——风、天、猿、渚、沙、鸟,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

    B.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哪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复粹,黄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除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为御史。廷议移毛文龙内地,复粹言:“海外亿万生灵谁非赤子,倘栖身无所,必各据一岛为盗,后患方深。”又言:“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丁艰归。服阕,还朝,出按陕西。陈治标治本之策:以任将、设防、留饷为治标;广屯、蠲赋、招抚为治本。帝褒纳之。廷议有司督赋缺额,兼罪抚按,复粹力言不可。由大理右寺丞进左少卿。居无何,超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时同命者五人,翰林惟方逢年,余皆外僚,而复粹由少卿,尤属异数。盖帝欲阁臣通知六部事,故每部简一人:首辅刘宇亮由吏部,国祥以户,逢年以礼,嗣昌以兵,国用以工,刑部无人,复粹以大理代之。累加少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十三年六月,国观罢,复粹为首辅。给事中黄云师言“宰相须才识度三者”,复粹恚,因自陈三者无一,请罢,温旨慰留。御史魏景琦劾复粹及张四知学浅才疏,伴食中书,遗讥海内。帝以妄诋下之吏。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群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复粹曰:“此乃天数。”帝曰:“虽气数,亦赖人事挽回。”复粹等不能对。帝疾初愈,大赦天下,命复粹录囚,自尚书傅宗龙以下,多所减免。是年五月致仕。国变后,卒于家。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B.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C.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D.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丁艰,即丁忧,指朝廷官员父母或祖父母若死去,无论此人处何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天起,必须回祖籍守制27个月。

    C.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D.大故,是赦免的一种,即国家对一定时期内某些种类或一般的犯罪分子普遍教免,既赦其罪,又放其刑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范复粹分析事理中肯。朝廷提议将毛文龙调到内地,范复粹以百姓无栖身处,必然作乱,否定了这一做法,这一建议被采纳。

    B.范复粹为民请命。巡视江西时,请求禁止有关部门残害百姓的六件事,并陈述治标治本的策略,这一建议又被皇帝采纳。

    C.范复释仕途顺利。他由大理寺还升为少卿,直至礼部左待郎兼东阁大学士,最后成为首辅、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大学士。

    D.范复粹深受皇上信任。范复粹为首辅,有人讽刺其才能、见识、度量三者不能皆具备,他愤而辞职,皇帝挽留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

    (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