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选出判词对应女子正确的一项( )。
①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③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④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A.秦可卿 王熙凤 香 菱 袭 人 B.袭 人 香 菱 王熙凤 秦可卿
C.香 菱 秦可卿 王熙凤 袭 人 D.香 菱 王熙凤 袭 人 秦可卿
2、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终身从事名山事业,过目的史料浩如烟海,私人藏书汗牛充栋。几十载遍访名山大川,惨淡经营,终成太史公书,留给世人的可谓空谷足音。
B. 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组织蠢蠢欲动,在一些热点地区如雨后春笋。面对恐怖组织的围困,叙利亚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其主力。现在在叙的恐怖组织虽仍负隅顽抗,但已无力移天易日。
C. 秦末连年征战,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刘邦和他的战友们筚路蓝缕,苦心孤诣,最终建立了大汉帝国。大汉开国以后,休养生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迎来了光风霁月的政治局面。
D. 一个大黑暗时代往往具有如下特征:政客们沽名钓誉,又道貌岸然:暴发户们附庸风雅;文人们或舞文弄墨,或拾人牙慧;言官们噤若寒蝉。
4、对原文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不可以,只是没有一百步而已,也是逃跑啊。
B.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要学识渊博而且每天反省自己,就能智慧通达而且行为没有什么过错了。
C.原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翻译:向南取得了百越的土地,把它们作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把自己的性命交付给秦的司法官吏。
D.原文: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那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遇到地位低下的人就感到很羞耻,遇到官职高的人就去阿谀奉承。
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东封郑 ②又欲肆其西封 B.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予过维扬
C.①行李之往来 ②则修文德以来之 D.①晋军函陵 ②沛公军霸上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棣花之荷
徐祯霞
对于棣花的荷,我好奇着,疑惑着,一直处于隔县观望的状态。天下美荷,多在南方,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养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养得如此多的荷?更何况是千亩之荷,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
去过棣花的人都说棣花的荷美,有水道,能划船,花开之际,一眼望不到边,荷头攒动,绿叶招展,真真是个美煞人也。人如此说,我是有些不相信的。我始终以为,不是荷有多美,而是荷因为棣花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荷花长在棣花的土地上,贾平凹出生在棣花,人因贾平凹而来棣花,因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棣花的荷便因贾平凹而与其它的荷大大不同了。
这些年见的荷多了,有私人庭院的荷,有公园的荷,有水塘的荷,更有南方的荷。尤其是在济南,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大明湖的荷,那可真真是不辜负传说,石桥、曲廊、画舫、古亭,都是最美的风景画,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忽然楹联出现在我的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是对大明湖景色最好的概括,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浩瀚无边。
棣花的荷塘开放好久了,我一直没有去,常见之物,也少了去探究它的兴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丹凤,同行之人要去看棣花的荷,便陪同前往。来到棣花,放眼四望,棣花的荷竟不逊于大明湖的荷花的,我诧异,在秦岭山中,一个崇山峻岭的县城,也会有如此浩瀚的江南之地,烟波水乡,让我吃惊不小,千亩荷塘,真不是一个传说。我不仅诧异了,而且惊喜了,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乡,而就在我所处的商洛,也一样有着一个水光潋滟荷叶田田的水乡,我竟然几年视而不见,太辜负这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了。
来到荷塘边,我放眼望去,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铺开的一幅硕大的锦画,绿荷、拱桥、长亭、游船,一眼望不到边。我静静地打量了数分钟,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总是喜欢江南的开阔,喜欢江南的无遮无拦,喜欢一眼可以看出几里外的视觉,眼前的荷塘,又让我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的船只,我不禁心动起来,划船去,划船去!
我们上了船,船顺着水道“嗖”地向前驶去。第一次坐船。坐北方荷塘中的船,这种感觉是兴奋且激动的。我一边用手拍水,一边欣赏着满塘的荷花,突然想起了杨万里的诗:“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疑是汉殿三千女,半是红妆半淡妆。”此诗恰好写出了此时荷塘的景色。水波两边,荷花开得正艳,粉的,白的,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正是赏荷时节,我们在无意之中赶上了一塘荷的盛宴,观赏到了荷生命中最美的姿态,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地绽放。
蓦然想起了晋乐府《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时,不是采莲的季节,我只能臆想一下。我是没有采过莲子的,愈是没有机会体验的事,愈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船依然在行进,我们已经置身在满满的荷丛当中,纵眼四周,全是荷,挤挤挨挨,将我们簇拥着,心也如这船儿荡漾了起来。
自此,对于一个没有考察论证过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断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都有自己的不同,在荷的世界里,每一朵荷看似相同的,其实又是不同的,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以及地域地貌特征,都会让它们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肥厚,有的瘦削,有的丰硕,有的娇艳。而在花的世界里,它们又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轮回。有早开的,有晚开的,有绽尽一生风华的,也有被无情的风雨摧折的,而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它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它们的艰辛与磨砺我们却不知。棣花的荷,也注定有过艰辛的,也是从一个个小的叶片逐渐成长起来的,长成这郁郁葱葱健硕丰满的荷塘,而最终盛开成这一片天光灿烂的荷花。因此,任何的成长和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正如贾平凹辉煌的文学成就,也是贾平凹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耕耘,他如何能著作等身?如果没有写出优秀深刻的文学作品,他又如何能屡屡获奖,以至“荷叶田田”呢?
棣花的荷,注定是与别处的荷不同的,它有着别的荷所没有的成长经历和故事,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怀。它与天下荷是相同的,又与天下荷是不同的。
正如,众生有别。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始没有去棣花观荷,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拥有千亩荷塘,认为人们因为作家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花。
B.看到棣花的荷塘,作者感到惊诧和惊喜,为崇山峻岭中的棣花千亩荷塘的美景而陶醉,为对距离自己最近的美景却视而不见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C.作者看到棣花之荷,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说明作者骨子里还是喜欢江南的荷花,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
D.经过棣花观荷这件事,作者得到了人生有益的教训和经验,那就是只要对于一件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否则不能妄下断言。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没有探究棣花荷花的兴致,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从而使读者对棣花之荷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B.文中“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有韵律感,与大明湖荷之美相得益彰。
C.“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运用了拟人手法,“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绽放”,运用引用、比喻手法,表现棣花之荷不同于南方之荷的美。
D.通过对棣花之荷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作者引发联想,由荷花联想到了人,由棣花之荷联想到了贾平凹,认为人的成长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3】下列对文中所引诗句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引用大明湖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能更好地概括大明湖荷花浩瀚无边的美丽景色。
B.引用杨万里的诗,恰好写出了荷塘的景色,各色荷花竞相开放,共争一池春色,便于表达作者赶上一塘荷的盛宴的欣喜之情。
C.引用乐府《采莲曲》,引发联想想象,表达作者置身荷丛的惬意,情景交融。
D.文章多处引用诗句,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添了文章语言美感。
【4】作者在结尾说“正如,众生有别”。请根据文章内容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有情人离别之际泪眼相对的伤心情景。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展现出了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4)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也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他曾经说:“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吴文英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①绣。袖炉香,倩②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旧相思、偏供闲昼。春澹情浓半中酒③。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注)①拕:同“拖”②倩:同“请”③中酒:因酒醉而身体不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晴波远岫”勾勒出晴空如洗、水波荡涤、远山如黛的春天的美好景色,具有画面感。
B.“倩东风”中的“倩”与“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中“倩”的意思是不同的。
C.“花讯催时候”写闺中人对春的盼望,“旧相思、偏供闲昼”流露出对相思之情的厌恶。
D.“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用清瘦的梅花比喻闺中人清瘦的形象,将“闺怨”一笔托出。
E.词的上片从室内和室外描绘了暮春明媚的景象;下片借花写人,抒发作者对故人的相思之情。
【2】吴文英写景工丽,请分析“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是如何描写春日之景的?
9、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在文中指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C.“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D.“庠序”指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弃甲曳兵而走 吾尝终日而思矣
B.未之有也 夫晋,何厌之有
C.则移其民于河东 不拘于时,学于余
D.尽心焉耳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曲罢悯然
B.谷不可胜食 不胜杯杓
C.请以战喻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D.或百步而后止 所守或匪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多,处理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知识只需“百度一下”就能知晓,背诵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但也有人认为,背诵是一种情怀,意味着自己与文章的独处,是“孤独又快乐”的表达;还有人认为……那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背诵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呢?对此,某班组织了一场辩论,展开讨论。
假如这个班级就是你所在的班级,请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与同学交流,阐述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