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C.“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属于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7颗恒星。

    D.“当时七夕笑牵牛”。“七夕”也称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与其徒上高山

    C. 人皆得以使之 D. 下江陵,顺流而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外连衡而诸侯

    A. 天下

    B. 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 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D. 之以桑

  • 4、下列关于三国武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赵子龙原为袁绍部下,因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改投公孙瓒。磐河一战中,和刘备相见,二人相见恨晚;公孙瓒兵败自焚后,四处飘零,在卧牛山附近得遇刘备、关羽,从此跟随刘备。

    B.太史慈感念孔融对自己母亲的照拂,单枪匹马去救被围困的孔融。北海之围解后,太史慈又跟随刘备、孔融解救被曹操围困的陶谦。后酣斗小霸王孙权,被设计活捉,遂投降孙权。

    C.典韦为曹操手下猛将,曹操称他为“古之恶来”。曹操中计陷落濮阳城时,典韦冒烟突火,杀入城中,救出曹操;张绣夜袭曹操营寨时,典韦身无片甲,死拒寨门,让曹操有机会逃脱。

    D.徐晃原为杨奉手下将领,曹操请天子驾幸许都时,徐晃当先拦路。曹操爱其才,遣满宠游说徐晃,徐晃愿投曹操,却绝不愿杀杨奉以为进见之礼,满宠称其义士。入见曹操,操大喜。

  •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对这两门外语都很_________,而且都是自学的。

    ②在光彩夺目的背后其实_________着更多的焦虑,而这些焦虑来自多个方面。

    ③一男子在公交车上将司机的头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_________的流氓行为,必须依照法律严惩不贷。

    ④要以开放的胸襟、深沉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对中国新诗进行_________。

    A.熟悉   压抑   不可思议   估计

    B.熟悉   压制   不可理喻   估量

    C.熟习   压制   不可思议   估计

    D.熟习   压抑   不可理喻   估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的解读来自学术界,视角总体上也离不开三个维度,即力量之变、时局之变以及中国的定位。

    人类社会任何一次称得上“大变局”的历史现象,几乎都发端于物资力量对比的变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即是生产力革命。某种程度上说,谁主导了世界生产力,谁就能推动力量之变。进入21世纪后,力量的平衡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发生了明显变化。世界首次面临“力量中心”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移。在这轮“力量之变”中,最突出的变量是中国因素。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占比为16%(仅次于美国的24%),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工业制造品世界占比增加到40%。尽管如此,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结束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东西方的力量天平并没有完全改变,充其量只能说在逼近力量均衡的临界点。

    时局之变是事实,但如何变还未可知。用某些学者的话说,如今的世界秩序正在进入“无人区”。一方面,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能力出现式微,但意愿却一点都没有降低;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参与国际治理的意愿在增强,但却在能力上还没有达到与西方势均力敌的程度。随着东西方力量的天平进一步向非西方倾斜,“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尖锐。按常理说,西方只有通过改革,在现有体系中更多地吸纳非西方国家的诉求,才可能维持世界秩序的平稳运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更倾向于循着历史的惯性,凭借历史积累的优势,延续西方的主导地位。特朗普政府更是以“破坏性建设”的方式,企图再现美国绝对主导的历史。换句话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对时局之变的回应,远不如历史上它们“创造”世界秩序时那样包容和理性。而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不会坐等“被塑造”。世界秩序进入“无人区”,也意味着时局之变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中国如何定位都尤为关键。从中国自身角度看,如何在大变局中把握和创造机遇、化解潜在的风险,是中国不得不面临的核心问题。从世界角度看,大变局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中国,没有之一。用已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说,中国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参与者”。这样量级的参与者,处于大变局中的世界无法忽视其存在和诉求。

    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同时也会影响未来世界秩序演变的结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定位不会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化的过程。这个演化过程对中国来说,具体而言就是如何看待机遇与挑战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高度重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要“化危为机”,让中国赢得更好的发展。

    某种程度上说,把中国的定位认知为一个演化的过程,本身就超越了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权力竞争的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天然带有的开放、理性与包容因素,是对目前西方政治中“非理性”现象的正面回应。

    (摘编自雷墨《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力量、时局及定位为核心才可以全面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当今世界,力量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并从西方国家移向了非西方国家。

    C.美国政府以“破坏性建设”的方式导致世界秩序进入了“无人区”。

    D.大变局中的中国,核心任务就是把握和创造机遇、化解潜在的风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意义重大的原因分析为前提,进而提出观点。

    B.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手法,冷静剖析了世界秩序为何会进入“无人区”。

    C.文章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如何定位自己,思路特别清晰。

    D.文章擅长运用理论讲道理但读起来又不枯燥,得益于语言的精炼和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携带的一些天然因素,能有效快速让目前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化危为机”。

    B.哲学家伯克曾说:“不要依据过去策划未来”,这与文中提到的“中国的定位不会是静态的”理念是相通的。

    C.2019年美中两国贸易战的频繁爆发,体现了“延续西方的主导地位”与不愿意坐等“被塑造”之间的矛盾。

    D.虽然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但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得以维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在横线出填写作品原句。

    ①地也,________!天也,_______!《窦娥冤》

    _________,谁怕?________。《定风波》

    _________,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④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⑤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⑦人总有因处境艰难而备感光阴难熬之时,晚景凄凉的李清照就在《声声慢》里直言自己最为难熬的时刻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月对驿近寺

    杜甫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

    金刹清枫外,朱楼白水边。

    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注】 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已入暮年的诗人乘船出三峡东下归乡,由于生活困难,不能北归,被迫往南行。②朱楼:这里指驿舍。③眇眇:形容啼声细小。娟娟:姿态柔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深了,由于明月当头,清辉遍洒人间,船上也用不着点起灯烛,皎月入舱,船中自明。

    B.佛寺宝塔、驿站朱楼在月光下静静地安睡着,诗人以静寂之景来表达内心的平静之情。

    C.诗人隐隐听到城楼上传来的乌鸦啼叫声,借着月光能看到江边沙洲上夜宿的娟娟鹭鸟。

    D.诗人以皓首江湖客自比,在月朗声幽的寂寂深夜,江船之上,诗人无眠,钩帘望月。

    【2】末句“钩帘独未眠”,诗人“独未眠”的原因都有哪些?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幾,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凌、安阳,拔之。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明年,秦兵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B.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C.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D.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挑战 时汉连伐胡,通使相窥观

    B. 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

    C. 相国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吏常惠等

    D. 廉颇死于寿春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颇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廉颇转战四方,先后打败了齐国的一支军队,占领了齐国的幾邑,占领了魏国的防凌、安阳,反击燕军,夺取魏国的繁阳。

    B. 廉颇为国尽忠,不计前嫌。长平之战,廉颇因延误战机被罢职,后仍能以国家大局为重,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尽心尽力为国尽忠,击退燕国入侵。

    C. 廉颇为人耿直,言语直率。击退燕国入侵后,之前因廉颇失势离开的门客重新投奔廉颇。但是廉颇很直白地让门客们离开,丝毫不想留下他们。

    D. 廉颇性格刚烈,处事鲁莽。当赵悼襄王让乐乘代替廉颇为将时,廉颇一怒之下,发兵攻打乐乘,乐乘败走。廉颇逞一时之气后投奔魏国大梁。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观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请以“态度与高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