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
B.奉之弥繁,攻之愈急 弥:更加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快速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劫:胁迫,挟持
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金先生的小说《家》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觉新是家族中充满朝气的叛逆者,他的哥哥觉慧懦弱顺从,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却不敢反抗。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和卡西莫多的丑陋、弗罗洛的狠毒,形成鲜明的对比,集中体现了雨果“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
C.《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典型的贵族大家庭,包括荣国府、宁国府两支。小说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绘,也展现了这个诗礼之家没落的过程。
D.《高老头》是英国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主人公高老头为子女耗尽钱财,却只能在孤独遗憾中死去,作品无情地鞭挞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岁在癸丑”中的“癸丑”属于干支纪年法。
B.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道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其主张有“存天理,灭人欲”等。
C.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
4、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
B. 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使其从者衣褐
C. 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D.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赵强而燕弱
5、依次填入不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安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从玉树穿过。 , 。 , 。 , 。
①一个在皇宫长大的冰清玉洁的少女,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险
②向她献上真诚的颂歌
③文成公主便是沿着这条古道,从长安走到拉萨
④把自己的爱情与生命长久地留在青藏高原上
⑤其间穿过了多少湍急的河流与巍峨的雪山
⑥这样一个无可复制的传奇,吸引了历代的作家与艺术家
A.⑤③④⑥②① B.⑤②①⑥④③
C.③⑤⑥②①④ D.③⑤①④⑥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榆 钱
佚名
三月里的一场细雨,淋湿了乡村里的老榆树,薄薄的晨雾中,一串串墨黑的小绒球在榆树上悄然萌发。风一吹,小绒球摇摇摆摆晃动起来,仿佛小溪里游动的蝌蚪,乡村也悠悠地晃动起来。年少不知愁滋味,榆钱一上树,三五一群的娃娃就盘算着去哪棵老榆树上捋榆钱。放学的书包来不及扔回家,村头那棵最高最粗的老榆树就成了娃娃们的目标。蹭破了小肚皮,榆钱已经一把把捋下了,急急地揉进嘴里,唇齿间淌满馨香和甜美。小肚子鼓起来了的娃娃们还不肯罢休,捋一把榆钱放风里,看谁的榆钱飘得远,谁的榆钱飞得高。
榆钱在母亲的手里,变成了饭桌上的美味。榆钱饼,榆钱粥,凉拌榆钱,常让娃娃们胃口大开。母亲做的“榆钱苦累”我最爱吃。将榆钱洗净,和入白面儿,拌成小疙瘩,细细碎碎的,放在篦子上蒸,出锅后,放进剁碎的鸡腿葱,加蒜末、盐、明油,那叫一个香啊!每年盼着榆钱挂树,其实就是盼着那顿“榆钱苦累”的美味呢。
榆钱的生命很短,十几天功夫,就枯黄了身子,在一场晚来的风中,沸沸扬扬地漫天飘舞,像是下了一场榆钱雨。院里,野地,空气中,浮动着淡黄的身影,那片片小而圆的榆钱,结着一颗颗籽实,在泥土中,田畦间,砖缝里寻找自己的家,待来年,那里,兴许就有一个榆树的生命萌发。
榆钱落了,叶子新生出来,乡间的空气里飘浮着青叶的味道。嫩嫩的榆树叶走进庄稼人的饭盆里,瓷碗里,有了榆树叶的裹挟,乡下人的肚子温饱了几多天。
记忆中最深的味道,是母亲将晾干舂好的榆皮面掺入玉米面,红薯面,高粱面里,做成饴饹汤,玉米棒子饼,那些难以下咽的食物,立刻变得爽滑劲道。
榆树是乡村里最常见的树种之一。乡下人盖房子的檩条,大多是自家多年生的榆树或杨树,“千年柳树万年榆”,可见榆树的材质是多么坚硬。院子不管大小,必定会栽有一两棵榆树的。家里第一次盖新房,碗口粗的檩条,是父亲砍了院里的几棵老榆树做成的。新屋落成的时候,在老榆树的位置,一棵棵手指般粗细的嫩榆,已经高出了我许多。
老家的屋子二十多年了,那一根根的房檩,依然坚硬如初,身形毫不扭曲。
在榆钱串起的又一个春天,行走在乡村七拐八绕却又平坦的巷子里,我试图寻找一棵探出高墙的榆树,捋下一把清香入口。然而这试图落空了——也许儿时放进风里的榆钱,飘得太远,飞得太高,再也回不来了……
村庄在身后渐行渐远,唇齿间依然留着榆钱的味道,噙着它一路走下去,心里便有了一座村庄,村庄里便有了一个院落,院落里便有了一颗榆树,榆树上便挂满了榆钱…….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榆树落笔,写榆钱、榆叶,再回到榆树照应开头,然后再次写榆钱深化主题。
B.“小绒球摇摇摆摆晃动起来”“乡村也悠悠地晃动起来”,一实一虚化静为动写得十分巧妙。
C.“年少不知愁滋味”是指乡村孩子不懂事,看见榆钱挂满树就无心学习,争相上树捋榆钱吃。
D.“行走在乡村七拐八绕却又平坦的巷子里”“高墙”暗示了农村的变化,为后文的乡愁做铺垫。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榆树的特点和精神品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让读者意犹未尽。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音乐到达高潮时,戛然而止,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②《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现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且代表作者全部的的情感。
③《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①(其二)
杜甫
处处青江带白苹,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②赏更新。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广德二年,严武再次出任剑南节度使,邀请在外避乱的杜甫重回成都。②荆州,指晋朝征南将军山简,他在都督荆州时,常在习家池痛饮游乐,此处借指严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赴成都途中,由所见青江之景料想回草堂后还能欣赏残春景色。
B.颔联中的“无兵马”写严郑公重镇蜀地,能靖寇安边,雪山哨所毋需驻守。
C.颔联下句想象诗人回到草堂,严郑公携锦里百姓热情相迎,为之接风洗尘。
D.颈联诗人想象回到草堂之后,过上孩童迎客、鹅鸭不扰邻的欢乐和睦生活。
【2】诗歌的尾联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去病侯三岁,为骠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①。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已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②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③也。事多此类。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jī: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B.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C.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D.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功劳大的,被分封的土地就多,爵位就高。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一二品大员和宠妃死也叫“薨”。
D.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朝廷追加的称号。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如桓景侯、康熙就属于褒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去病少年得志,早岁就立功封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后跟随卫青出征,多次立下军功,先后被封为票姚校尉、冠军侯、骠骑将军。
B.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李广后到,公孙敖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张骞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因此受到了惩罚。
C.霍去病恃宠奢靡,不关心士兵。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D.霍去病有勇气,敢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4】翻译:
(1)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2)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1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 依然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