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毁④梁,吾仇也
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
⑦痛哉斯言⑧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⑨何以谓之文也
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⑨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⑦/⑧/⑨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的“四大悲剧”。
B.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高度评价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
C.欧洲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还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小时赶到了大坝。
B. 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腻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C. 我们既不应该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的满足自己的成绩。
D.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们大多摒弃了过去在主席台上大讲特讲的习惯,而是深入到群众中去座谈,让群众洗耳恭听。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是成人的童话,许多优秀的作家,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他们的作品语言丝毫感受不到耄耋之年的老态龙钟,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B.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天一阁藏书赋》洋洋洒洒千余言,将天一阁创始、发展、地理位置、得名由来、受朝廷重视、藏书情况、藏书意义等一一道来,文辞精美,堪称天一阁的史诗。
D.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失其所与,不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馄饨的夫妻
张子影
二十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我上小学,我们家附近的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一根滚动的大个棒骨和几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就开始配料:在碗底铺上
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儿切得整齐的姜丝,一片西红柿,撒上一小撮儿细盐、味精,淋上几滴芝麻香油,撮上十几粒小葱碎,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立刻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满满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
女人就会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
女人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一个碗里有九只馄饨,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上下起伏。
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儿驼,是出生时就有的;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的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操作,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馄饨里面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去菜市场采购,女人则留在家里和面,发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五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一条街以及附近隔着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都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热乎乎、香喷喷的馄饨,再上班或者上学去。
在寒假或者暑假期间,每天都会有一些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大人们都上班去了,孩子们没有人带。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玩。半上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九只馄饨上下起伏。女人会吹了又吹,待凉到不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
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上午大约十点半钟的时候,他们就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座城市。大学第一年暑假我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卖馄饨,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新鲜的棒骨,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结婚的第一个春节,我回家,父亲母亲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吃那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出了什么事?
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
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时,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
随后,男人出了院,虽然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但还是伤了一条腿。
伤得厉害吗?我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过马路也只能慢慢地走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情挺沉重。
但是那天在路口,意外地,我又看见了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碗热乎乎的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儿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色的头发在冷风中飘着。
胖乎乎的九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儿都没有变。
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了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个大广告牌,临街的路口,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吃不到他们的馄饨了。
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
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都是那个样子。
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关了门,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男人跛着腿,背好像更弯了,女人用胳膊挽着他。他们的头发也全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哎,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
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附近的大人和孩子们哪怕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馄饨的主要原因是这对夫妻对顾客热情周到,特别会做生意。
B.女人年轻时“挂着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后来“挽住男人的胳膊”往回走,动作变化的背后,有不幸的遭遇,也有温暖的爱情。
C.“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这既说明车祸对他们身心的影响,也表达了“我”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D.小说写的是一个小馄饨摊,但高楼、大广告牌、高铁等事物的出现,揭示了社会大背景,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2】小说开头用较多篇幅描写主人公做馄饨、卖馄饨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那个样子”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7、古诗文默写。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以酒祭月的诗句:____,______。
(3)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借用理性的质问和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的根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的结局。
8、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粗缯大布”指出友人董传的外貌特征,“囊空不办”指出他生活贫困。
B. 董传厌恶了陪伴老儒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学。
C. “寻春马”暗用《登科后》的典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董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业有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2】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 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 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 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 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 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 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周新察看木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 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2)嘉兴贼倪弘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戈壁滩上有两粒种子。“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最后它在抱怨中死了。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汲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份绿色。”最后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几百年后,这里出现了一片胡杨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