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白鹭》中的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句话概括写了白鹭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B.“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这句话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 (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C.“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句话中“不安稳”与“悠然”矛盾,写出了白鹭栖息在树顶不自在的样子。
D.“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受冷空气持续影响,温度荡然无存,今天早晨温度仅-21.4℃,创入冬以来最低气温。
B.我市淘汰柴油车2万辆以上,毫不保留地进行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工作。
C.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标志着新疆迈进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D.国庆节来临之际,高楼大厦上的“灯光秀”络绎不绝,令人目不暇接。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哪个背井离乡的老人不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呢?
B.南阳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真是天造地设的好地方。
C.十五的夜空中,月亮光洁晶莹,不可胜数。
D.听到儿子获奖的消息,王叔叔喜不自胜,一口气跑回家中报喜。
4、课文直通车。
1.不是道人来引笑,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3.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_。
4.“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5.《搭石》一课作者借助对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
2.巴掌大一块地,什么也种不成。 ( )
3.假如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
4.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
6、背诵默写。
(1)奶奶常说:“一粥一饭,___________。”所以她每次吃饭总是把饭碗里的饭粒吃得干干净净。
(2)北宋灭亡后,南宋的王公贵族不是卧薪尝胆,不是商讨恢复中原的大计,却是苟且偷安,天天寻欢作乐、醉生梦死。诗人林升愤怒地质问道:“__________楼外楼,西湖歌舞____________?”
(3)看到小张一天不思进取、荒废光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
(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___。
7、读拼音写汉字。
fán_____忙 土fěi_____放sì_____ qiān _____字
xiōng táng zhē yǎn cù yōng fù yōng
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意思写成语。
(1)临时来不及应付 ( )
(2)指依赖他人。 ( )
(3)形容发怒时很凶的样子 ( )
9、课内阅读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槽,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为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兼做宿店和饭店,节省了旅费。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见了嘲笑。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时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摇船去无锡为什么可以节省路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在小船上睡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前两句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的天堂(节选)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应接不暇”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2】画“﹏﹏﹏”的句子描写画眉鸟时运用了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
【3】用“ ”画出选段中能表现“我”“应接不暇”的语句。
【4】选段最后一句话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是( ),第二个“鸟的天堂”表示( )
A.对大榕树的称呼
B.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我”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5】你喜欢“鸟的天堂”吗?为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我们住的一座洁净的小楼门前,有两棵翠绿的大树。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树,没有枝丫,树干挺拔而修长,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坚硬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在非洲别的国家,不少华丽的住宅和别墅门前也栽着这种树。有了这种树,那些建筑仿佛增添了不少优雅的情趣。我还以为这种树只能在阳光明媚、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发现这种树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翠绿,充满了生机。
我问非洲朋友:“这叫什么树?”
非洲朋友仰望着那翠绿欲滴的阔叶,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非洲朋友解释:“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里。人们在沙漠里旅行,干渴难熬的时候,要是遇到这种树,只要用刀子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我再抬头仰望这旅行家树,不禁肃然起敬。
它生长于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给跋(bá)涉(shè)于沙漠中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它被移植于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邑(yì),给到非洲观光的旅游者以土色土香的情趣。它造福于人,并不因环境不同而改变性格。
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到自己的庭院里,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旅行家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3】用“﹏﹏﹏”在文中画出具体表现旅行家树“造福于人”的句子。
【4】“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第21位应聘者(节选)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整个夏天都向您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爸爸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你知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您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求职不易,但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爸爸带着怀疑问。“那些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
佛瑞迪在报刊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的一个地方接受面试。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20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考官的特别注意而藏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一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A】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如果她是个普通的职员,或许会说:“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队伍的第21个位置上去等着吧。”但她没有这样做,她感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微笑起来,并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老板看了,紧锁的眉头放松了,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 。”
第二天一早,佛瑞迪便到这个公司上班了。这是他善于动脑筋的结果。一个会动脑筋的人总能抓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填入文中【A】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骄傲
B.恭敬
C.笑眯眯
D.小心翼翼
【2】作者对佛瑞迪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佛瑞迪不想整个暑假都向父亲伸手要钱,所以想找个工作。
B.佛瑞迪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工作。
C.佛瑞迪觉得找工作不容易,但是又不想向父亲伸手要钱。
D.佛瑞迪认为肯动脑的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4】你觉得佛瑞迪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概括全文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上下文,把佛瑞迪所写的纸条内容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展现能力。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
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 )它有( )的土地,勤劳的人民,( )的历史,( )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 说得好 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 )身在国外,( )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我不能忘掉祖国!”
【1】阅读短文,完成内容。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我能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我来为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我能写出与下面意思相反的词语。
淘汰——__________ 富饶——
【2】读短文的题目,我能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回答。
问题1:
回答:
问题2:
回答:
【3】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方法,实践运用。
(1)用所填的关联词语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表达把下面句子的意思,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我不能忘掉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昆虫的 “鼻子” 触角
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秦朝死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 项羽频频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能蚂蚁集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妈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倒自刎身亡。 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 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妈蚁在宇迹上吃糖,项羽果然上了当。
②妈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其实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特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糙;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小麦德;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③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超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糜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④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噢觉器,工峰有6000多个,雄峰有3000多个;雄金电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 …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啊!
⑤触角除了有唤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竟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水中生活的仰泳蝽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1】第②一⑤自然段围绕昆虫的触角,介绍了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A.第②自然段
B.第③自然段
C.第④自然段
D.第⑤自然段
【4】第⑤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有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亮,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16、课外阅读。
沿着红军走的路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连续打了几个胜仗。苍溪县儿童团的红小鬼们,高兴得不得了,到处宣传前方胜利的喜讯。
儿童团员们到乡下宣传了半个多月,等他们回来时,红军大部队已经开走了。大家急得直躁脚,十几张嘴你一言,我一语,但都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年纪稍大的何连英想出了一个办法:“咱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追赶大部队。”大家都赞成这个主意
①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路边地里,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豌豆苗已长得很高。若在平日,他们一定会去捕捉那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苗吃,可今日,一个个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天渐渐黑下来,“红小鬼”们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这时,不知谁嚷了一声:“前面有住家!”走近一看,原来是座大庙。睡在庙里总比蹲原野里好,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往里走。
②神庙,白天就很吓人,天黑了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个个凶神恶煞。儿童团员们一个紧挨一个,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儿童团员们一个个都饿醒了。这儿是荒山孤庙,到哪儿去找吃的呢?罗坤发现神龛上供着五个干得裂了口子的馒头。同伴们听说找到了吃的,一下子围了上来。大家一边嚼着干馒头,一边说着俏皮话。有人说:“我们吃了供品,菩萨怪罪下来怎么办呀?”说完,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不知是谁马上接过话茬:“不会的。菩萨看我们心诚,坐了一夜,这是给我们的奖赏!”话音刚落,大伙儿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古庙也充满了生气。
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三个月,行程一千多千米,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红军战士见到孩子们,都很高兴。妇女部长何连芝就像慈母见到了失散的儿女,把他们一个个搂在怀里,说:“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1】文中“心急如焚”一词写出了小红军们当时________的心情,形容这种心情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儿童团的小红军们因_________而掉队;他们采用“________”追寻的办法赶上了大部队。
【3】小红军们沿途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们是怎么克服的?根据下面提示,填写表格。
遇到的困难 | 克服困难的办法 |
疲劳 | _______ |
饥饿 | _______ |
恐惧 | _______ |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_____描写,第①处衬托了小红军们_____的心情,第②处的作用是__________。
【5】结尾中“这样”指什么?为什么称儿童团的小红军是“英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推荐一本书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书,是带我们去遨游知识海洋的潜水艇;书,是带我们走向文明乐土的一道彩虹。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是弗兰克·鲍姆写于1900年的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多萝茜的小姑娘被龙卷风吹离了家乡,为了回家,在一位善良的女巫的指点下,来到翡翠国寻找伟大的奥芝帮忙的经过。一路上,多萝茜遇到了需要大脑的稻草人、需要心的铁皮人和需要胆量的狮子,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达到了目标。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又一遍,里面有碧绿的翡翠城、充满诱惑的罂粟花丛、美丽而易碎的瓷器国。还有个性不同的主人公们:好巫婆和坏巫婆,“伟大的术士”奥芝。奥芝变化多端,让人害怕的是,每个人都见不到他的真身,多萝茜最终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令人意想不到……
《绿野仙踪》除了有好看的情节以外,还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给予自己信心和希望。同时,遇到困难时,大家要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小伙伴们,《绿野仙踪》的故事非常好看,让我们和小姑娘多萝茜、稻草人、铁皮人、狮子一起去探险吧!
【1】作者开头引用 ________,说明了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将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书的重要性。
【2】第_____自然段概述了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段属于_______ (详写 略写)部分。
【3】画“——”的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是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的作用。
【5】你觉得《绿野仙踪》是本怎样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文精彩回放。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今天”在文中是指 。
2.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是“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3.“鲜花伴着骨灰”一句中,为什么用“伴”而不用“拌”?
19、课外短文阅读
迎接绿色
其实只是株丝瓜,野生的。
我租住的楼坐北朝南,共十层,我住在第三层。近两年,前面和东西两侧又盖了三栋楼房,四楼一围,中间像口方井。站在窗前,极目不能远眺,门虽设而常关。
阳台多半被封了,变色玻璃挡住了阳光。电话线、高压线、有线电视电缆线,在楼与楼之间结成网。一格格单元房,像蜂巢。在钢筋和水泥营造的有限空间里,我疑心自己成了井底蛙。
这株丝瓜,是从楼角长出来的。楼角处有一堆土。就这点间隙,竟容得下这蓬蓬勃勃的生命。住在一楼的是王叔。王叔发现这株丝瓜后,怕人伤着它,就把一个旧鸟笼的底儿拆掉,罩在丝瓜上。不想,没过几天丝瓜便破笼而出。王叔从街上买来铁丝,说给丝瓜搭架。搭架这天,一大帮孩子围在四周唧唧喳喳的,像小乌一样。大家一边说鸟笼与丝瓜的事,一边忙着递竹竿、拉铁丝……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瓜的藤沿着瓜架爬,最后竟爬到了楼与楼之间的电线上。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翠。带着花的丝瓜,感叹号般地垂着。阳光一照,露珠在叶间闪烁;风一吹,是晶莹的风铃。从此我家阳台窗户不关,我爱人说要给丝瓜留条路,她把撑衣的竹竿伸过去,想让丝瓜秧顺着撑衣竿爬上来。三天的工夫,丝瓜秧就爬上了我家的阳台。四楼的老张是个钓鱼述,他把鱼线垂下来——钓绿!亏他想得出!有时,我把头伸出阳台,竟会看到五六个伸出的脑袋!这些平日里不大来往的邻居,就在这株丝瓜的牵连中,说着丝瓜以外的话题。
这道自然的风景,这道人间的风景,给生活增添了乐趣,使这里充满了生机。
【1】一株野生的丝瓜,人们热情迎接。想想大家做了些什么,然后填一填。
一楼的王叔 | _________ |
“我”的爱人 | _______ |
四楼的老张 | ________ |
【2】如果五楼住着小李,他(她)会怎样迎接绿色呢?请你合理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①花,一路开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长过去,鲜嫩滴翠。
②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句描写丝瓜的比喻句极其形象,请你把这个句子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说说文章的第2、3自然段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人们迎接野生丝瓜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的词写句子)__________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仿写拟人句)_______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请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公园的草丛里蹲着一只小猫。
_______
(2)寒假即将来临,阅读作业尤为重要,请设计一条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让大家都能积极阅读吧!
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
23、习作。
一学期即将结束, 想一想,这一学期发生过哪些事情,哪件事情让你收获最大,动笔写下来吧!题目自拟,400字左右。注意写清楚过程,并写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