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句是( )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反问)

    B.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炸裂。(比喻)

    C.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反复)

    D.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当然可以!(设问)

  • 2、下面有一项有错别字。把它找出来,并将这一项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由忠

    B.特殊

    C.哭笑不得

    D.手疾眼快

  • 3、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的下一句是(          

    A.天阔千帆处处风

    B.出门俱是看花人

    C.忽见千帆隐映来

    D.独防风雨未成眠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书中有情,摇桂花,品gāo bǐng( ),驻小岛,守 biān   jiāng( )是家国情怀;shòu ruò ( )的母亲用皲裂的手指数出的毛票,父亲弯下jǐ   bèi ( )背我上学,用zhǐ xiè( )做出万花筒,声声dīng zhǔ( ),默默守护,点点滴滴都是舐犊之情。

  • 5、填字成词。

    精神(  )(  )  膀大腰(  )

    (  )眼快   (  )(  )

    (  )(  )   (  )(  )无礼

     

  • 6、比一比,组词语。

    (   )   (   )   (   )   (   )

    (   )   (   )   (   )   (   )

     

  • 7、名句赏析。

    我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

  •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

    母爱呼唤奇迹

    “拨开天空的乌云,像蓝丝绒一样美丽,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爱就一个字》这首歌在《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曾被一个名叫刘甲君的警察演绎出了一个特别的版本,没有灿烂的高音,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还有些不在调上,但却感动了众人,引起全场跟唱。谁又能想到,这位站在舞台上唱歌的警察,曾经差一点儿在工作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11年前,在警察岗位上坚守工作的刘甲君,被闯红灯的公交车撞到,头骨被撞成粉碎性骨折。当时连医生都说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要家属准备后事。但刘甲君的母亲王桂凤坚决不同意给孩子准备后事,强烈要求医生再为孩子做次手术,她说“哪怕我儿子只有一口气儿,我也要让他躺在我旁边。”

    在医生的全力抢教下,刘甲君保住了生命,却陷入了昏迷,成了植物人。之后是母亲在床前没日没夜地陪伴,以及无微不至地照顾。王桂凤自己本就体弱多病,瘦弱的地,不到50公斤。每天夜里帮刘甲君换尿布是件很头疼的事情,换一次就得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每晚都得三次以上。因为夜里要照顾孩子,王桂凤常常睡不好,有的时候甚至连续几夜不睡觉,可她说,因为自己是妈妈,所以没有权力放弃。

    半年后,儿子奇迹般地苏醒,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这位母亲又重新教儿子说话,教儿子唱歌,教儿子走路。常年帮儿子按摩的双手起了老茧,青丝渐渐变成了白发,但未能减少的是对儿子康复的信心。母爱的力量,总是这么的无穷又无尽。

    来到《出彩中国人》的舞台,刘甲君用一首《爱就一个字》感恩母亲所有的付出,在节目中,当评委们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刘甲君没有任何的迟疑地说道“重返工作岗位”,并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让你幸福是我一生在乎的事。”母亲为了儿子可以倾其所有,不顾任何艰难险阻。而作为人民警察的刘甲君则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诺言,这样两个伟大的人,都是新时代人民的榜样。

    【1】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

    撕心裂肺:__________

    无微不至:__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

    【3】品读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年帮儿子按摩的双手起了老茧,青丝渐渐变成了白发,但未能减少的是对儿子康复的信心。”从这处细节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

    ②刘甲君的演唱“没有绚烂的高音,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还有些不在调上”为什么还能感动了众人,引起全场跟唱?

    __________

    【4】《出彩中国人》是出彩人的大舞台,文中的母亲和儿子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的人生是什么出彩了?

    母亲:__________

    儿子:__________

    【5】歌中唱的“让你幸福是我一生在乎的事”,看似句简单的承诺,践行起来却需要长久的岁月。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②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相相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③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④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以上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我还知道她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消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病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本书都各有优缺点,没有办法拿在一起比较

    B.作者以读的感受告诉人们:世上一切东西都怕比,一比就知道优劣

    C.作者以世上的物与人说起,唯有比较方可知道好与坏,同样书更是如此,因此要选择好书来读

    【4】让作者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放风筝的孩子

    阳春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

    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

    放风筝的孩子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那悠悠的白云。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_风筝飞起来了__风筝飞起来了_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_牵动着我的心__

    菜畦()旁,我正看得入神,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前面的一畦菜苗。

    天空又静了,连云儿也好像不高兴地徘(pái)徊(huái)着。真可惜,这醉人的景色,瞬间便消逝了。风筝在菜畦旁躺着,孩子却跑了……

    一会儿,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了过来,手中拿着菜苗,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去,一双小手扒开松土,把菜苗栽上,噢,他刚才踩倒了几棵菜苗,从自家菜地移了几棵给补上。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1】如果你不会读“那风筝却忽然向下坠去”中的“坠”字,可以用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坠”字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①落;②垂在下面;③因分量重而下垂;④垂在下面的东西。这句话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2】给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喊着________风筝飞起来了________风筝飞起来了________风筝翱(áo)翔于蓝蓝的天空之中________牵动着我的心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近义词:更加________       ②反义词:出现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想一想放风筝的孩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或品质,然后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孩子        ________的孩子

    【5】为什么作者最后觉得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珍珠鸟(节选)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小家伙”对“我”的信赖?请用“ ”画出来。

    【2】对于“小家伙的信赖,“我”感到有些意外,从“______”这个字可以看出。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所说的美好境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一只小鸟,你希望人类为鸟类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   还是   ,不管遇到   还是   ,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爸爸的话讲了白杨树的       三个特点。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式我们称为    ,“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的含义是  

     

  • 14、阅读。

    我的盲母亲

    ①我是在村那头的坡顶上捡来的,是巷口卖冰棍的双目失明的姨娘给了我一个家,从此我便成了她的女儿。

    ②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黝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妈妈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总是因为我努力学习感到很自豪。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我渐渐感到了自卑,甚至开始想逃离这个家。当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做了一件很过分的事;我竟然对我的盲母亲说:“妈,我会住在学校里。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④“为什么?”母亲的目光黯淡了。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靠着竹棒的指引默默地走出去。一会儿,母亲回来了,为我拿来了一条裙子,那是母亲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用挤下来的钱买的。

    ⑤我穿着这条裙子住到县城的学校里。一段时间中,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没有来学校找我,我竟然有些欣喜。不过每个月,都会有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

    ⑥直到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50元钱塞给我时,她拉起我的手摇着头说:“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你妈妈眼睛看不见,含辛菇苦地供你在县城读书,受了多少罪!这三年,我哪能这么有空儿月月回乡?三年了,每个月都是你妈妈央求别人把她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⑦老婆婆哽咽得说不下去了,她告诉我,妈妈就在学校外,却因为怕我看见她来不高兴,所以不敢进来。

    ⑧我听了,直冲出校门,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我的母亲——那个把我捡来,抚养我大的盲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她的眼睛深深地凹陷进去,枯竹似的双手布满青筋,拄着那根唯一忠诚地陪伴在身旁的又光又亮的竹棒。我的视线模糊了,心如刀绞。“妈妈!”我奔过去,紧紧地拥抱住母亲。

    【1】选择表示心情的词语,将“我”的感情变化补充完整,填写序号。

    A.欣喜          B.自卑

    自豪——( )——( )——感动

    【2】第③自然段中“我做了一件很过分的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④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中让我感受到了(       

    A.母亲的双目失明

    B.母亲的痛心坚忍

    C.母亲的不善言辞

    【4】“我”在县城读书每月都会得到营养品和生活费的原因是(       

    A.老婆婆每个月都回乡,因此能帮我捎来。

    B.老婆婆心地善良,愿意资助我完成学业。

    C.母亲送到县城,托老婆婆帮忙捎来给我。

    【5】阅读第⑧自然段,思考:作者细致刻画母亲外貌的用意是(       

    A.突出母亲苍老憔悴,衬托出我对母亲不守承诺的抱怨。

    B.突出母亲苍老憔悴,衬托出母亲对女儿那份深深的爱。

    C.突出母亲苍老憔悴,体现出母亲对我没有良心的不满。

    【6】“我”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那一夜

    ①那一年,他二十一岁。二十一岁,在山材,别人早已面朝黄土背朝天,晒得黑黝黝了,而他却很幸运,细皮嫩脸,十足的一个白面书生,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对他而言只是听听而已,从来就没有体悟过。

    ②大学录取通知书落到他手中时,山村立刻(沸腾     闹腾)了。小伙子投来惊喜的目光,羡慕他从此跳出了“农门”。而他更是飘飘然,身子像腾起在半空中,那感觉明显已高出了村人一等。‖

    ③临上大学的前一天,父亲张罗着,摆下了几桌酒席。油灯下,乡亲们一张张古铜色的脸,闪烁着一双双渴望而又执著的眼睛。他们把生活的未来和希望,全寄托在他这个山村“骄子”身上。

    ④客人们散去后,父亲在灯下清点着他明日开学起程的票子,哥哥在一旁默默地替他整理着行李,奶奶在厨房收拾着碗筷。唯有他打着蒲扇,驱赶着夏日的蚊虫和暑气,他的心早已飞进了大学校园,他开始向往大学生活。山村的夏夜哟,真是闷热而又冗长啊!

    ⑤忽然厨房里传来低低的抽泣声,那声音好像是奶奶在哭泣。不一会儿哥哥也像被(感染     感动)了似的,脸上挂满了泪珠。接着父亲也停下了手中的活,泪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⑥他困惑极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奶奶如哥哥、父亲怎么会流泪,为什么要流泪?自从他考进了县中学,每次放假回家,奶奶见了他;那皱巴巴的老脸就会绽出笑容。可今晚……他们究竟是怎么啦?

    ⑦他和哥哥走进厨房,搀扶起奶奶,奶奶对他说:“阿红,你终于有出息了,奶奶好高兴哟,日后做了城里人又可别忘了奶奶和这个家啊。特别是你哥……这些年来,为了供你读书,他把婚事都给耽搁了。”

    ⑧哥哥接着说:“不,我倒不要紧,30岁也还算年轻,这些年来确实苦了奶奶哟,为了供你读书,七十多岁的奶奶种菜养猪,起早贪黑杀了猪连块猪肚、汤肝都舍不得吃。”

    ⑨父亲也声音深沉地说:“是啊,咱们村祖祖辈辈就出了你一个大学生,”你在学校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家里和乡亲们令晚用汗水凝成的。你知道吗,明天你上学所交的学费,就是乡亲们今晚用一个个的红包凑起来的。”

    ⑩屋内的空气顿时(凝重   沉重)起来,以前他在学校只晓得家里人为他上学读书付出了不少,却不知道其中的内情。他百感交集,泪水顿时也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淌……‖

    第二天,他顺着弯曲不平的泥泞小道走出了山村,踏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

    在学校,当他看见别的同学谈情说爱,虚度年华时,他就想起了那一夜。

    大学毕业时,有人变着法子,拉关系,想留在本校或省城,而他却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毅然   仍然)选择了返回山区。因他工作踏实,办事勤快,不几年就当上了小镇镇长。当上镇长后,有人给他送礼,他不收,他忘不了那一夜。每当他在工作中遇到重重阻力,他总会想起那一夜。

    【1】给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用“——”画出。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起早贪黑:________________

    (2)百感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村小伙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到临上学前一晚,他的心情发生了以下的变化,请从文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飘飘然——( )—— ( )—— ( )

    【4】文章已经用“‖”分好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第③一⑩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填空:

    (1)文中第三自然段,“油灯下,乡亲们一张张古铜色的脸,闪烁着一双双渴望而又执著的眼睛。”这句话是对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④自然段,划“ ”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作用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以“那一夜”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的松鼠的窝的特点。

    【2】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画“ ”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通常”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给女儿的一封信(节选)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中文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鼓励小朋友读不少中文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 只知道学习 却不进行思索 到头来等于白学 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 则变得疑惑了 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得意( )       咀嚼( )       温习( )       创意( )

    【2】给文章画线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女儿两个礼拜读了大量的课外书是因为(     

    A.她要研究一个很深奥的问题。

    B.她想在读书比赛上得奖。

    C.她很喜欢读书。

    D.她喜欢看书中的插图。

    【4】第①段中作者对女儿读书方式并不赞同,为什么?从文中梳理4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这句话说出了读书的意义之所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读书方式与作者观点最相符的一项是(     

    A.咀嚼书里的意思,特别要欣赏美丽的插图。

    B.既可精读,也可浏览,还可像参加读书比赛那样读。

    C.慢慢地读,悠闲地读,重在劳逸结合。

    D.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7】文中讲了孔子关于“学”“习”“思”的两句话,你知道这两句在《论语》中的原话吗?至少写出一句来。

    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朱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外孙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文中写“我”向母亲大喊:“那你去读呀!”这句话表明“我”对母亲怎样的态度?后来“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当时的言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对母亲没有更多的描写,你能想象母亲“说没有”“还是说不晓得”“在叫”时的神态表情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带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判断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我代表我的祖国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不过是个愚昧无知的材料,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备受歧视。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一个浑身散发着酒气的洋学生站起来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结业的时候,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界的好评。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1)不平等地看待。_____

    (2)无端生事,想要引起冲突。_____

    【2】徐悲鸿受到什么挑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外国学生的侮辱,徐悲鸿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有志者,事竟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字句改成字句:

    (1)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

    (3)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照样子,把句子写得生动有趣些。

    例:我喜欢写日记,每天晚上都要把心里话写在日记本上。

    日记本是我的好朋友,每天晚上我都要向她倾诉自己的心声。

    (1)风儿轻轻地吹,杨柳来回摆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雨流进麦地里,滋润着麦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父母,世界上你最爱的人也是父母。回忆爸爸或妈妈为你做过的事,把你最难忘记的一件事写下来,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