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奇花胎,商商皇皇(开始)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也。(知道)

    C.而好学,不耻下间。(聪敏)

    D.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日到。(曾经)

  • 2、下列词语读音与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胸膛(xiōng tang)             插手(chā shǒu)             桑叶(sāng yè)

    B.特殊(tè shū)             欺负(qī fù)             签订(qān dìn)

    C.窗帘(cuāng lán)             撕开(sī kāi)             傻瓜(sǎ guā)

    D.拇指(mǔ zhǐ)             渺小(miǎo xiǎo)             板凳(bǎn dèng)

  • 3、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恐吓(hè) 吓(xià)唬 叉(chā)腰 监(jiàn)生 情不自禁

    B.飞弛 哗(huá)变 哗(huá)然 哗(huā)啦 手急眼快

    C.别(biè)扭 薄(báo)产 薄(bò)荷 薄(báo)脆 养尊处优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照样子写词语。

    (1)痛痛快快               

    (2)清凌凌               

     

  • 5、根据积累填空。

    1.寓情于物: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_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_____。(《白鹭》)

    2.家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示儿》)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己亥杂诗》)

    3.责任担当:美哉,我少年中国, 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少年中国说》)

    4.珍惜光阴: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 。(陶渊明)

    莫等闲,___________,空悲切。(岳飞)

  • 6、书的比喻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

    书是面包——高尔基说:

    书是良药——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说:  

    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  

     

  • 7、下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发展图,请按顺序把缺失的情节补充完整。(填序号)

    ①英台投坟,双双化蝶。②求亲不成,山伯病逝。③对歌相送,依依不舍。

  • 8、拼音写词。

    bào kǎo xīn téng táng guǒ qǐ dí péi ji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ì yè shǔ tiān zhěn biān dīng xié zhǐ xi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微风翻着荷叶,又把qīng香吹得四处飘。几支尚未zhàn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翻卷juàn   飘散sàn

    B.翻卷juàn   飘散sǎn

    C.翻卷juǎn   飘散sǎn

    D.翻卷juǎn   飘散sàn

    【2】根据文中的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青     

    B.清     

    C.青     

    D.清     

    【3】“开放”中“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发出

    B.扩展

    C.点燃

    D.任意,随便

    【4】文中“黑”字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A.丨

    B.一

    C.丶

    D.?

  • 10、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倾慕——_______优点——________辨别——_______

    2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论花生,是因为(

    A.父亲和孩子们相聚,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B.父亲要向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C.父亲要告诉孩子们关于花生的知识

    3选文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方法。

    4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夜游雁荡山》,回答问题。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          

    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 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敛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窥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类文阅读。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然而,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 儿子让蛋  爸爸您是大人 您先吃 儿子手一挥做 绅士 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我能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根据短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短文写了父子(  )次吃荷包蛋面条的经过。三次吃面都由( )——询问吃哪碗面——( )——总结吃面的事这几部分组成。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父亲借孔融让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A.教育儿子像孔融一样学会让蛋。

    B.教育儿子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不要一心贪便宜。

    C.教育儿子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一点儿小利。

    (4)第二次吃面时,父亲针对儿子吃亏上当后的心理,制造假象是进一步考验儿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不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摘自老舍《读书》,有改动)

    1作者不读的书是________ 

    A.有典故的书       B.自己写的书

    C.读不懂的书       D.别人的书

    2下列与作者“读书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读书很快 B.读完不在别人面前评价

    C.边读边做笔记 D.注重自我享受

    3我从文末的“第五,哼,算了吧”可以看出( )

    A.作者觉得没什么可写了

    B.作者觉得没必要再写了

    C.作者幽默的写作风格

    4这篇短文表现了老舍先生________ 

    A.读书方法不好,他在自我检讨

    B.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C.不管好书坏书都读,想读什么读什么

    D.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受读书

    5这篇短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 )

    A.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看法

    B.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指导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C.用极具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轻松诙谐地讲出了自己的读书观点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渔夫织网

    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哪能捕到鱼? 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地在家织网,几天下来,把网织得和邻居的一样大。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捕到了许多鱼,他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如果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到的鱼一定还要多。渔夫不再出海捕鱼,一天接一天在家织网,几天下来,他把原来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几倍。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撒入大海。渔夫想,这一网收起来,鱼一定可以装满一船,想着想着,他乐出了声。

    渔夫准备收网了,一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许多鱼,鱼儿们拼命地向大海深处游去,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是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1.比一比,组词语。

    贪(   )键(   )渔(   )备(   )

    贫(   )健(   )鱼(   )惫(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垂头丧气:

    贪得无厌:

    3.渔夫开始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回了家?后来为什么高兴地回到了家?

    4.渔夫听了邻居的话是怎么做的?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15、阅读,完成练习。

    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很多个课外兴趣小组。请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完成练习。

    A.游泳小组

    B.围棋小组

    C.足球小组

    D.科技小组

    【3】四(3)班的陈田同学只有周五有空,他能参加的兴趣小组是(  )

    A.围棋小组

    B.游泳小组

    C.足球小组

    D.科技小组

    【4】小辰周二、周五有时间,但他没有下过围棋,他想参加围棋小组。请问他可以参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理解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  )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  ),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  )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1“\”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孔子为什么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孔子对弟子们说的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父爱无言

    我有个在一家客运公司当售票员的朋友,他总是向我大倒苦水,喋喋不休地抱怨父亲不关心、不疼爱他,总对他不冷不热的,两个人在一起半天都说不了一句话。因此,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他从来都不愿主动搭理父亲,更别说喊他一声爸爸了。

    在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傍晚,朋友的父亲接到一个熟人打来的电话,“一个小时前,你儿子公司的一辆客车坠下了鹰子岩处的山崖,死了二十多人,不知你儿子是否也在车上……”熟人的话还没有说完,朋友父亲紧紧握在手中的话筒突然就掉到了桌子上,他的身子猛地晃了一下,差点儿倒在地上。他呆呆地扶着冰冷的墙壁站立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他来不及跟家里其他人打一声招呼,匆匆推了一辆破自行车,就拼命地向出事地点骑去……

    雪花仍在纷纷扬扬地下着,路上又硬又滑。自行车被摔坏了,脸被摔青了,鞋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弄丢了一只,脚被尖利的山石划得鲜血淋漓,血滴在雪地上,仿佛朵朵怒放的梅花,凄美动人。他花了三个多小时才跌跌撞撞地赶到二十里外的出事地点。他一边急切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一边颤颤巍巍地翻看着那一具具惨不忍睹的死尸。

    这时,儿子也赶来了,他是被单位委派来这里协助处理事故的。寒风正在毫无顾忌地肆虐着,雪落无声,父亲的头顶一片雪白。那一刻,父亲单薄、苍老的身影变得那么模糊而清晰,就仿佛是雪地中一座冰冻的雕塑,但却像烙铁一样烧痛了儿子的眼睛。他的眼角有些湿润,声音有点儿抖地喊道:“爸,别找啦,我在这里好好的呢!”

    父亲一下子呆了。他停止了找寻,连话都说不出一句。过了好半天,他才恢复了神志似的,摇晃着走到儿子的面前,定定地看着儿子,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他那沧桑的脸颊流了下来,掉在衣服上,掉在雪地上。

    儿子噙着泪问:“爸,你没事吧?”

    父亲摇了摇头,努力地从冻得僵硬的脸上挤出一个笑来,喃喃地说道:“你没事……没事就好!”

    “爸!”儿子重重地跪了下去,抱着父亲的腿哭了…… (有删改)

    【1】用横线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2】“雪花仍在纷纷扬扬地下着,路上又硬又滑。”这句话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父亲是颤颤巍巍地翻看死尸?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了好半天,他才恢复了神志似的,摇晃着走到儿子的面前,定定地看着儿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商人jiā jiá)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xiān xiǎn)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sǎn sàn)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活动

    商人

    ________

    青年妇女

    ________

    孩子

    ________

    老人

    ________

    【3】画“﹏﹏﹏”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____的过程。

    【4】请你根据自己对威尼斯的了解,为它写一句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欣赏

    竹炭包说明书

    【产品功能】

    本品能有效净化空气,防霉除臭,调节湿度等。

    【使用方法及用量】

    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内、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独立空间(1平方米以内)用200克竹炭包一包。

    【注意事项】

    ①本品无须洗涤,使用一两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以保持竹炭包功效。②一般开封使用一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方法:可以烧掉或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一个3平方米的空间建议放几包200克的竹炭包?(  )

    A.1包

    B.2包

    C.3包

    D.4包

    【2】竹炭包的有效使用时间一般是多久?(  )

    A.一两个月

    B.一两年

    C.一年

    D.两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竹炭包的功能单一。

    B.竹炭包用久了可以洗涤晾晒。

    C.在有效期内竹炭包可以重复使用。

    D.竹炭包不适合放置在比较大的空间里。

    【4】废弃竹炭包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奶奶觉得冰箱有异味,便把未拆开外包装的竹炭包直接放进冰箱里,请问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在家里的新车里放入了3包竹炭包,一个月后,竹炭包有异味,妈妈认为竹炭包已失效,要把竹炭包扔掉,你会怎样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扩写句子。(6分)

    (1)海滩上全是游人。

     

    (2)树妈妈为孩子们送行。

     

    (3)旁边还有一张纸。

     

     

  • 21、读描写松鼠尾巴的两个句子,体会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句子1:松鼠体形细长,尾长15~21厘米。

    句子2:松鼠长着一条帽缨形的尾巴,老是翘起来,显得格外漂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读一读,仿照例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巨石呈半球形,一个竖着的巨型馒头。

       

    我爱大海,它那无边无际的空旷,仿佛使我看到它的伟大胸怀。

       

    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2)众多游人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

    这就是人间天堂。(请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

    改写:  

    联系上面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更符合上面句子的语境,为什么?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你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请以《二十年后回母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根据习作构思,列出习作提纲。2.想象要大胆,有条理、有层次地写出母校的变化。3.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