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鞍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10分)

    似乎(si  shi)  眩晕(yun  yun) 嘈杂(cao  cao) 驰骋(chi  ci)

    棉絮(xu  su)  和药(huo  huo) 痕迹(ji ji) 倔强(jue  jue)

    夹缝(feng  feng) 奔跑(ben  ben)

     

  • 2、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抵(yù) 龙(qián) 略(qīn)

    B.抖(sǒu) 召集(zhāo) 陶(xūn)

    C.叮(zhǔ) 吩(fù) 执(niù)

    D.透(tī) 善(zāi) 话(huǎnɡ)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阅读时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如果不影响整体理解,不用反复琢磨。

    B.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C.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的独特魅力。

    D.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动作等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汉字。

    bàn

     

     

     

        

     

     

     

        

    yóu

     

     

     

    sònɡ

     

     

     

     

    chōng

    shí

     

     

     

     

    zi

     

     

     

     

  • 5、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水面上渐渐________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________在河边,古老的桥梁______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________在码头上。

    2.老师讲得精彩极了,同学们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小张同学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歇后语)

    3.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站“浪里白条”。——我知道他看的是名著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浪里白条”是指_________(谁),我还知道与这本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剥”的读音是_________ ,“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我能再写两句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

  • 6、填空。

    1.红日初升,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______,百兽震惶。

    2.我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人材。

    3.看到有的同学不努力学习,不珍惜时间,我会用一句恰当的名言警句来劝他()______________

    4.信赖,往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民间故事《_____》和《______》,课外我读过的民间故事有《_____》和《______》。

  • 7、读名著,根据提示,填写主人公名。

    煮酒论英雄( )       单骑救主( )          倒拔垂杨柳( )

    葬花( )            三打祝家庄( )       大战流沙河( )

  • 8、日积月累。

    (1)廉颇为了国家利益,向蔺相如道歉,从而有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陆游在弥留之际,仍心系国家的统一,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嘱托;梁启超认为,中国未来一片光明: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___!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学子庄严承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学名言,明事理,践行动。作为小学生,我们从小就要懂得珍惜时间,正如陶渊明所说:“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_。”我们还要懂得勤俭节约,正如朱用纯所说:“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我们学习做事还要有谦虚的态度,正如《论语》告诉我们:“敏而好学,___________。”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鼓励的魅力

    顾利锋 李丽梅

    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

    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

    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利索、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

    顾客听了,满意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着说:“花的时间挺长的。”徒弟不知该怎么接话,站在一旁绞着衣角。

    师傅笑道:“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着说:“动作挺利索,15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沉默不语。

    师傅笑着说:“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满意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愣愣地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那我没有一次做对了?”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错,每一件事情都包含了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利的话;对你而言,( )是鼓励( )是鞭策,( )万事开头难,( )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精湛了。

    人,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恰是对鼓励者最好的回报。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短文已用“∥”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短文的前一部分,作者用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师傅和徒弟的表情,徒弟总是“不语”,表现出他当时的____________;师傅总是“笑着解释”,表现出师傅的___________

    【4】师父替徒弟说好话的目的是什么?( )(多选)

    A.赞美顾客,让顾客满意而去。

    B.鼓励徒弟,希望徒弟以后做得更好。

    C.只为袒护徒弟,爱护徒弟。

    D.教给徒弟怎样说话更得体。

    【5】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段话概括了鼓励的作用。

    B.被鼓励的人一定要懂得回报他人。

    C.告诉我们应该学会鼓励他人,同时接受鼓励要心存感激。

    【6】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鼓励呢?

    你的同桌语文单元测试只考了60分,他的心情很不好,你会这样安慰他:“______________。”

  • 10、《去年的树》(节选)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选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有两个“看”字。这两句话颇为传神,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一个“看”,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看”,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看”表达了鸟儿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你想说些什么?

    我想对鸟儿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人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综合性学习。

    和平宣言(节选)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1】阅读以上材料填空。

    ①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发生在______年12月______日,我国为此设立的国家公祭日即是这一天。

    ②南京大屠杀持续了______周,在此期间受害的人数大约是______

    【2】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

  • 12、   理性的爱

    ①有一位女孩,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发烧,不幸导致了失明和耳聋,大家凡事都会让着她,迁就她。日复一日,过分的纵容和宠爱无疑助长了她的任性与暴戾,致使她在家里为所欲为,摔东西,把睡着妹妹的摇篮推翻……干尽坏事,但是大家都对她抱着一种心酸的宽容。

    ②女孩长到5岁时,家里给她请了位家庭教师,但她根本不买老师的账,甚至有一次趁着老师不注意,竟把她锁在楼上,着着实实把老师捉弄了一把!

    ③更令人头痛的是,她吃饭时,向来没有规矩,明明知道如何使用刀叉和汤匙,却不肯如法使用,故意用手抓取食物,并且不管是谁碗里的饭莱,只要她高兴,尽可随手去抓。有一次,她闻到老师碗里有她爱吃的香肠,便习惯性地伸出了手。出人意料的是,老师迅速按住她的手,硬是慢慢掰开它,把那根香肠夺了回来,女孩气得满地打滚,号响大哭。

    ④女孩的父亲不高兴了,黑着脸对老师说:“她是个可怜的残疾孩子,我们总该有雅量容忍她一点吧!”“我知道她残障、受挫折、自暴自弃、可怜……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她被宠得无法无天了,这样下去会毁了她的,先生,你答应过我,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她。”老师深深吸了口气说。

    ⑤餐厅里后来只剩下老师和孩子两人,整整一上午,老师甚至动用了武力,强迫孩子吃饭时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老老实实地使用刀叉、汤匙,饭后叠好餐巾……紧接着,老师争取女孩家人的同意,单独与女孩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渐渐驯服了她的骄横,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后教她盲文,教她手语,教她说话,直至充当她的眼睛,陪着她读完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

    ⑥这个女孩就是被马克·吐温誉为20世纪两个奇人之一的不朽奇葩——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而她的所有成功无不渗透着恩师安妮·沙莉文毕生的心血。

    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纵容某个生命的自暴自弃或自甘堕落,哪怕是出于心底的同情。明智的选择是像安妮·沙莉文老师那样,用一种理性的爱去驯服她、喚醒她,让残缺的生命也能绽放出完美的人生。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幼的海伦·凯勒干过哪些自暴自弃、无法无天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与第⑥自然段中加点的“毕生”一词相照应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懂得感恩是人类的美德。请以海伦·凯勒的身份打个电话给安妮·沙莉文,向她表达感谢之情。(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读下面的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A】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急急匆匆得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B】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先把A段文字按原文填空。

    (1)_____ (2)_______ (3)______ (4)_________

    【2】读上面两段文字,填空:

    (1)两段文字都描写了秋天落日下的黄昏,A段文字的黄昏是叫人________的,B段文字中的黄昏则是让人感觉______________的。

    (2)A段文字的作者抓住了夕阳、______________这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还写到了______________等声音来表达作者情感。而B段文字则描写了枯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等多种景物,来呈现作者的心情。

    (3)A段文字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段文字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天净沙·秋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其中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

    B.断肠人指的是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游子。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D.全曲重在描写景物,没有一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然后答题。

    麻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影。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住在屋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住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来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1)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他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2)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儿,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解释下面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麻雀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画线的两个部分,作者分别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及这种方法的好处。

    (1)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生的棋局

    刘塘

    人生就像是一场棋,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有的人能预想十几步,乃至几十步之外,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

    与高手对招,常一步失策,满盘皆输;但是高手下棋,眼见是残局,却可能峰回路转,起死回生。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是常忙中有错;有些人下棋又因起初思考太多,弄得后来捉襟见肘。有的人下棋,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认输;有的人下棋,稍见情势不妙,就弃子投降。

    棋子总是愈下愈少,人生总是愈来愈短,于是早时落错了子,后来都要加倍苦恼地应付。而棋子一个个地去了,剩下的愈是少,便愈得小心地下。嬴,固然欢欣鼓舞;输,也不能郁郁寡欢,而应坚持不懈,输得愈少就愈有面子。

    所幸者,人生的棋局,虽也是“起手无回”,观棋的人,却不必“观棋不语”,于是功力差些的人,找几个参谋,常能开创好的局面。但千万记住,观棋的参谋, 也有他自己的棋局,可别只顾找人帮忙,而误了他抨上的厮杀。

    如果你不知道计划未来,必是个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没有参谋,必是个很孤独的棋士;如果你因为输不起,而想翻棋盘,早早向人生告别,必是个最傻的棋士。请问:你还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收获?你是不是应该更小心地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

    (2)形容心情愉快,精神振奋。( )

    【2】写出作者总结的几类棋手的特点。

    (1)很差的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独的棋士: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傻的棋士: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手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对待人生这个棋局的不同态度。

    【4】你觉得自己是作者提到的众多棋士中的哪一种?你最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棋局中如何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小雪花的泪》,完成文后习题。

    ①尽管昨晚雪下得很大很大,但却轻得没有声音,好像   一祥。小雪花们期待着能给还在屋里睡觉的人一个惊喜,听人们一早推开窗就喊“啊,下雪啦!”那是一种多么热烈的欢呼声啊!

    ②天快亮的时候,所有的雪花都已经落下来,把树变成了雪树,把房子变成了雪房子,把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路都盖得快看不见了。

    ③停留在一条小路上的一群小雪花们   地猜测着:“今天第一个发现我们的,准是去买菜的妈妈。”“说不定,也许是一个去上班的叔叔……”

    ④正说到这儿,只见一栋小屋的门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位叔叔。小雪花们立刻闭上嘴巴,竖起耳朵,可它们等了老半天也没听见那叔叔说一句话。更奇怪的是,他很年轻就已经拄了一根拐棍。

    ⑤小雪花们气愤极了,心想:这个叔叔太冷漠了,太不在乎我们了!于是,它们在叔叔快要走过时,一齐使劲儿翻了个身,把叔叔摔倒在地上。小雪花们得意极了!

    ⑥可是叔叔摔倒后并没有马上爬起来,他用手慢慢抚摸着雪花,闲一闻,又尝了尝,然后仰起头,向着天空   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知道所有门窗都打开了,人们大声喊道“下雪啦”的时候,他才停下来。

    ⑦正当小雪花们奇怪时,只见两个女孩儿奔到那位叔叔跟前,把他搀扶起来:“盲人叔叔,谢谢你告诉我们下雪了。这雪真美啊!”

    ⑧小雪花们听了一惊,什么?这是一位盲人叔叔?可是我们刚才……

    ⑨盲人叔叔拄着拐棍,一步步走远了,一边走,一边还兴奋地说:“下雪了!下雪了!”

    ⑩a此刻,细心的人能听见雪花的泪一滴一滴地从树上、屋檐上落下来,落下……b虽然那一句句“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但它们听了却想哭。c终于,它们忍不住了,悄悄地落下了眼泪。d望着叔叔渐渐走远的背影,听着那渐渐模糊的声音,小雪花们难过极了。

    ——摘自《实用文摘》转录《快乐迪尼斯: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童话》(九州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①第①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项内容最合适______

    A.小猫轻巧地行走   B.小河欢快地流淌

    C.小鸟在天空飞翔   D.啄木鸟啄食虫子

    ②第③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项内容最合适______

    A.叽叽喳喳   B.你一言我一语   C.七嘴八舌   D.大声喧哗

    ③第⑥小节中的横线上填上哪一个成语不合适______

    A.欢天喜地   B.兴高采烈   C.声嘶力竭   D.兴奋不已

    ④文中“小雪花”为什么流泪,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天亮了,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小雪花被一点点融化成了雪水。

    B.“下雪啦”的呼声越来越多,可是小雪花不能加入他们的行列。

    C.瑞雪兆丰年。小雪花听到了人们的呼唤,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D.小雪花因为误解了盲人叔叔而后悔不迭,心里感到十分的痛苦。

    2第④小节中小雪花们感到“奇怪”,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情节的发展,文中的“小雪花”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请抓住关键词按顺序完成填空。

    ___________→②猜测→③奇怪→④__________→⑤得意→⑥奇怪→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

    4第⑩小节abcd四句话正确的顺序是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17、阅读。

    ①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唉,原来是四个花瓣哪!

    ②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最终没能找到。

    ③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④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诓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⑤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诓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⑥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侯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我不是赏花,是在找花。

    ⑦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⑧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个瓣儿丁香。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⑨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⑩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我突然明白了,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悻悻然:_____________

    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幸运花瓣儿”指的是___________。文章共写了“我”__________次寻找幸运花瓣儿。“许多人见我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一句中,“这赏花的姿势”是_____________

    【4】在寻找“幸运花瓣儿”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也发生着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有序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茫然

    【5】在找到幸运花瓣后,“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幸运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 18、熟读精思。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地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觉得 ,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   推却( )   军令状( )

    【3】揣摩人物心理,选择合适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①步步紧逼   ②明知故问   ③胸有成竹   ④正中下怀

    【4】对比阅读。选文和课文在语言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不同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不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摘自老舍《读书》,有改动)

    1作者不读的书是________ 

    A.有典故的书       B.自己写的书

    C.读不懂的书       D.别人的书

    2下列与作者“读书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读书很快 B.读完不在别人面前评价

    C.边读边做笔记 D.注重自我享受

    3我从文末的“第五,哼,算了吧”可以看出( )

    A.作者觉得没什么可写了

    B.作者觉得没必要再写了

    C.作者幽默的写作风格

    4这篇短文表现了老舍先生________ 

    A.读书方法不好,他在自我检讨

    B.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C.不管好书坏书都读,想读什么读什么

    D.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受读书

    5这篇短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 )

    A.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看法

    B.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指导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C.用极具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轻松诙谐地讲出了自己的读书观点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我会句子大合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1.你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   

    你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不是怕廉颇。 

    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着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救了小白蛇。   

    他得到了老龙王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天要是下雨。   

    学校运动会就推迟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从前没干过这一行。   

    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照例子,用具体的情景把成语“兴高采烈”和“得意忘形”的意思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兴高采烈:___________

    得意忘形: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句子改成转述句。

    巨人吼道:除了我,谁也不准进来玩。

    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请另附纸)(30分)

    你喜欢读书吗?读一本好书,就如同结交一位好朋友。你一定读过许多好书,结交过许多“好朋友”,在与书的交往中,一定发生过很多动人的事。请你以“我与书”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