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台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是(     

    A.孟姜女

    B.嫦娥

    C.花木兰

    D.祝英台

  • 2、下列歇后语使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要“猪鼻子插根葱——装象”。

    B.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和谁家共事都是这样: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C.哥哥严肃地对我说:“我们‘咸菜烧豆腐一一有言(盐)在先’,你要是把我的书弄坏了,可是要赔的!”

    D.公鸡在鸡舍里打鸣,响亮的声音传到了村外,我不禁感叹:“这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啊!”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期(xùn       zhà       qīng       hàn

    B.谢(chóu       kěn       sǒu        氏度(shè

    C.良(xùn        误(dān               逼(qiáng

    D.冽(lǐn        妒(        母(jiào        应接不xiá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据传是 (国别)的伊索所著。除了本单元的三篇寓言外,我还知道  

    也出自这部书。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忽然,像被_________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向我们飞过来。

    2、《古诗词三首》中,儿童的形象惹人喜爱。《牧童》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指以示儿曰: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小儿回答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

    4、天行健,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无志空长百岁。

    6、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

  • 6、默写。

    1.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2.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4.________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

    5.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

  • 7、读句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1)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①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分类别

    ②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这句话的句式是_______

    A.肯定句 B.双重否定句 C.设问句 D.反问句

    ②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照样子,写一写。

    例: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________    一个巴掌拍不响——________

    吃水不忘挖井人——________  打开天窗说亮话——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品读。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两个人贩子拿着5块大洋来领幺妹,恰好被刚从田里回来的许世友碰上。当他弄清怎么回事之后,一把从人贩子手里拉回幺妹,然后扑通一声跪在娘面前,哭着说:娘,幺妹还小,不能把她送进火坑啊,俺姊弟8人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那就卖我吧!

    ……

    天快亮的时候,许世友来到母亲床前,轻轻地喊道:娘,我该走了,您老就不用起来了。母亲披衣下床,把一手巾兜鸡蛋塞到许世友手里:儿啊,娘下半夜就把鸡蛋给你煮好了,带着路上吃。 娘,我年轻力壮的,用不上这个,还是留着给娘补补身子吧!许世友把鸡蛋塞到母亲手里。母亲不由分说,解开儿子的衣扣,把鸡蛋塞进儿子怀里,重新把扣子扣好。

    在即将迈出大门的时候,许世友忽然转过身,流着泪喊道:娘啊,儿这一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说着便跪在地上,像是对母亲说话,又像是对天发誓:我许世友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的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说完,站起来为母亲擦去眼泪,理理头发,然后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1)当许世友弄清楚来人是要买走幺妹时,便扑通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那就卖我吧!许世友与母亲感人至深的对话,表现出许世友怎样的感情?

    (2)有人说扑通一词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呢?

    (3)请你从选文天快亮的时候……重新把扣子扣好。这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的词语,并抄写在下面。

    (4)我许世友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的身边,日日夜夜伺候娘。这句话表达了许世友怎样的一种感情?

     

  • 10、课外阅读吧。

    ___________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有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我边走边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想来想去,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 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随手( )

    严肃( )   称赞( )

    (4) 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我”会想些什么呢?试着想象一下,将我”的心理活动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5)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一句中丢失的东西”是指    

    6文中三次写我”脸红,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我脸红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将你的感想写在下面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车票信息,完成练习。

    1这张车票必须到______站上车,到达_____站必须下车。

    2车站规定列车发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上车,所以持这张车票必须在________这个时间前上车,还必须乘坐________次列车。

    3这张车票价钱后面有个“孩”字,表明这是一张_________。老张今年50多岁了,还能持这张车票乘车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持这张车票必须坐在第___号车厢,第___号座位上。如果你上车后发现有位中年女性坐在这个座位上了,你会怎样对她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总有一种歌声会让冰冷消融

    这是一部蒙古国导演宾巴苏伦·达瓦与路易吉·法洛尔尼的纪录片《哭泣的骆驼》,沙漠、骆驼和马头琴声,构成温暖的元素,一寸寸将冰冷消融。许久没有经感动的泪水冲刷灵魂,这一回,我实实在在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蒙古国南部沙漠深处,漫漫黄沙,阵阵驼铃,满目是一片苍凉的昏黄色。在一户牧民家中,一头母骆驼正在生产。因为难产,母骆驼十分痛苦,但是,它很坚强,没有流一滴眼泪。经过牧人的帮助,母骆驼产下一头罕见的白骆驼。对于这个“不速之客”,世代黄种的母骆驼拒绝接纳,不给它一滴奶水和一点母爱。

    为了拯救婴驼,牧人派自己的两个儿子穿越危险的沙漠腹地,到城里请乐师。请来的是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他坐在母骆驼旁边,演奏马头琴。牧人的妻子在充满爱意的琴声中,一边帮母骆驼梳理驼毛,一边深情地歌唱。于是,蒙古国古老的救赎仪式开始了。现场充满着仙气和灵气,歌声里飘逸出劝慰、说服、感恩和幽怨,声声如泣,感天动地。

    母骆驼终于被感动了,流下热泪,滴滴泪珠打湿一片驼毛。

    牧人把小白骆驼再次带到母骆驼身边,这一次,母骆驼没有拒绝,神圣的哺乳开始了。

    歌声再次在蒙古包响起,那是牧人和乐师在用歌声庆祝成功的救赎,欢庆古老的歌声将冷漠消融。

    天下情,博大如母爱,也有误入歧途的时候。在歧路上,心也硬了,爱也冷了,硬如石,冷若冰。而总有一种歌声,会让冰冷消融,让错误修正,让爱更纯净,更伟大,更动人。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冷酷无情的,没有一个人是拒爱于千里之外的,即便他暂时冷酷,一时拒绝,但总有一种歌声会将之消融,让温暖吹遍,如春风千里拂人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不速之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称母骆驼哺乳是神圣的哺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美好的歌声能让冰冷消融,你认为歌声包含哪些内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短文,你有怎样的感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和氏璧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

    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料 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石头,虽然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根本不可能有玉。厉王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大怒。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之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玉。可是大家(仍然 果然)坚持认为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右脚。

    武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文王登基。卞和想再次去呈献宝玉。但是因为他失去了双脚,无法行走,干是他只能怀抱玉石坐在路边大哭。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把卞和接来。文王命人把那块石头割开,里面(仍然 果然)有一块宝王。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块玉从侧面看是绿色的,从正面看是白色的。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后来这块和氏璧被制成皇帝的玉玺,代代相传,成为大中国统治者无上权力的象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玉石看上去是很普通的,只有有经验的玉匠才能分辨出隐藏在石头中的美丽宝玉。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

    【2】这块玉为什么被称为和氏壁?它有什么特点?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所说内容源自于故事《_________》。

    【4】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从下面选,写序号)

    A.一块普通的石头里面也有宝玉。

    B.一般的人不识得宝玉,只有非常有经验的石匠才识得。

    C.有才华的人虽然可能一时不被人赏识,但他的才华最终将会显露。

  • 14、课外阅读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   ) 谨小慎微——(   )

    兴致勃勃——(   ) 光秃秃——(   )

    5想一想,为什么蜘蛛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岛上人,都是画中人。

      岛上人,又都是画师。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湿漉漉的潮印上寻觅记忆,当我搂着浪花跳舞,当我乘着(   )马——小船儿在波流上疾跑的时候……我也便在画中了。

      我永远永远看不腻这幅画。

      我要快快长知识、增智慧,用灵巧的手,蘸着朝霞般的色彩,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

      我相信,这幅画会(   )来愈美。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谈谈你对画“________”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写出了与大海是________的。这一自然段照应了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画面添上崭新崭新的几笔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礼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蹑手蹑脚______欣喜______踌躇______愠怒______

    【2】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和“愠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5】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从选文的第一自然,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可分为三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文中还有一个有同样作用的句子,请你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来。

    3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4漫步园内,流连其间,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仿照下文,写一写。

    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田野山乡,看到了稻浪滚滚,听到了水声潺潺,闻到了稻香阵阵。

    我仿佛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早晨,我到浴室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滴嗒,滴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有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会  汇)成了满满一盆水。

    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  后)学习很努力,他的在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  长)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子去看书了。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下来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  向)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能有小水滴的这种精神,那我们的知识不( )一定会更加丰富了吗?

    1把文章中括号里用错的字划掉。

    2给文中的带点词找一个近义词。

    赞不绝口 ____________ 语重心长 ____________

    3把第一自然段中一下子明白了换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4用成语形容一下小水滴的精神 ,我们这学期的课文中,具有这样精神的人是 。(写4个)

    5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填上关联词语,再把它改变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6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 19、课外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

    ①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至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浑身乏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②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③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护士笑了,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母亲说:“这位姑娘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④母亲(A竟然   B果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A.bēi B.bèi)上背(A.bēi B.bèi)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A.dàn B.dān),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多重担。” 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 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⑤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⑥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⑦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1】把第④自然段括号内正确的词语或读音用“√”勾出。

    【2】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看看从“100多斤”与“80多斤”这两个数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我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当母亲流泪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道德课上,我们互相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这只贝不漂亮。(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看小鸟破壳是有趣的事。(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麻雀拍打着翅膀。(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改成感叹句。

    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是那么美好,那么纯真。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题目:我家的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的内容必须是家里的一种电器。

    2.适当地运用对比、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