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是( )
A. “身临其境”的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B. “引人入胜”是引人进入佳境。其中的“胜”指的是胜境,佳境。
C. “戛然而止”是形容声音没有停止。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zhuàn)
B.就寝(qĭn)
C.画卷(juàn)
D.美差(chà)
3、下列错别字更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境 领略 压仰 (“仰”改为“抑”)
B.摩灭 辞退 渔船 (“渔”改为“鱼”)
C.噪声 孝试 脊背 (“孝”改为“考”)
D.彩排 启迪 精至 (“至”改为“致”)
4、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山( )海 ( )天( )地 ( )头( )节 ( )钉( )铁
玲珑( )( ) 举世( )( ) 小心( )( ) ( )( )不舍
请你再写两个本学期积累的四字词语。( ) ( )
5、读拼音,写词语。
fù yōng yāo he mó quán cā zh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lòu xiàn shuāi jiāo chū móu huà c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 (4分)
①屡屡幽芳(AABC):
②顶天立地(含有一组反义词):
7、照样子写词语(每组三个)。
寸草不生(含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夜不停(含有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干净又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字词。
qiú jìng fèng xì dǒu yá pén jǐng
( ) ( ) ( ) ( )
xuán guà jié zuò jì lù áo yóu
( ) ( ) ( ) ( )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
材料二 《苔》这首诗被一群来自贵州乌蒙山的孩子在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上唱响。这群孩子生长的地方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在支教老师梁俊的带领下,唱古诗,学知识,快乐成长。
读完材料,我们一定被孩子们的精神感动了,说说你从苔和孩子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盛开 chéng( ) shèng( ) 新鲜xiān( )xiǎn( )
【3】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4】用选段中字体加点的词造句。
无论……都……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父亲留下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多,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chú) 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上枕边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n) 余常常是各人手 (执、持)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来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 (沉醉、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就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卧床数年的母亲(突然、果然、居然) 下床了!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针灸治病,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zhì) 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上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汉字。
书(chú)____ 饭后(xián)_____余 (zhì)_____爱
【2】选择适当的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3】第一自然段中“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一句中的两个“书香”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中为什么要将“本”字重叠使用?这里的“苦书”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
【5】“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地呼唤:“琳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別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 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更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赏赐:__________________ 遗忘: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那一份浓浓的乡情”在文中主要是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朗读时,要饱含深情地读出对故乡的____________之情。
13、鸟的天堂(节选)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学,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选自_______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____态描写的方法,从____觉和____觉两方面描写鸟儿的_________多、________多和_________多。
【3】下列对第四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鸟嬉戏、生动热闹的场面
B.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概写“眼睛应接不暇”,再具体写鸟儿热闹欢腾的景象
C.体现了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特点,先写众多的鸟儿让人应接不暇,再细写一只画眉鸟的自由欢快
【4】选文最后一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把“起初周围是静寂的”的情景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金丝猴之谜(节选)
有一种神秘的猴子,深藏在中国的荒僻山野,科学家已经有一百年找不到它们的影踪了。如今,随着外部世界步步逼近,它们正濒临灭绝。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科学家在云深之处寻找让它们存活下去的办法。
这里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白马雪山,海拔高度达5000米,冬季时气温远远低于零度。这里是中国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崇山峻岭,你大概会认为生命无法在此繁衍生息,但这里的确有生命。
那就是滇金丝猴。你只能在中国的这片山区找到它们,它们的栖息地在4000米的高处,世上没有其他猴子能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生存。几千年前,这种食叶猴子在这片温带山林安家。滇金丝猴有一个不一般的胃——可以消化多种植物和叶子。在食物稀少的环境里,这可是一大优点。这只雄猴有着厚厚的皮毛,这让它看起来与其生活在热带的表亲相距甚远,但若要熬过这里的冬季,它身上这件厚厚的毛外衣至关重要。金丝猴俨然已是高海拔地区的生存专家。
人们一直都很好奇:为何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伙选择在如此偏远的地方生活?它们到底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又怎样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生存?
在贵州,谈加伦对隐藏在梵净山上的黔金丝猴进行研究,她马上就要拿到观察结果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摄像机每天24小时不停地工作,由此得来的结果比她预期的好——它拍到了显示猴子在深夜活动的影像。
人们以为几乎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是昼行性动物,或者说它们只在日间活动。与人类一样,它们的眼睛在夜间视物不清。但黔金丝猴在夜间觅食的影像是一大发现。谈博士认为,由于黔金丝猴在山顶的栖息地常年云雾笼罩,它们可能已适应了在低光环境中生活。活动时间的延长让它们有更多时间觅食。
如今,我们知道金丝猴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在此生存,作出了不可思议的改变。但它们真的愿意在此栖息吗?
龙勇诚博士在历史资料中寻找答案。他细查早至500年前的地方志,寻找金丝猴出没的记载,并在地图上标示每个地点。结果令人相当意外。他的调查发现,仅在数百年前,金丝猴的活动范围并不限于高山森林,而是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即使在今天,若可在高山松林和布满嫩叶、鲜果的低谷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金丝猴更愿意尽可能地待在低地森林,可惜它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金丝猴只能迁到人类难以生活的地方栖息。
【1】滇金丝猴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滇金丝猴是“高海拔地区的生存专家”?( )(多选)
A.胃可以消化多种植物和叶子。
B.身穿厚厚的毛外衣。
C.与热带的表亲距离远。
D.它们适应了低光环境生活,觅食时间延长。
【3】根据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所有动物都不能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生存。( )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崇山峻岭可以找到滇金丝猴。( )
(3)金丝猴夜间活动的目的是延长觅食时间。( )
(4)金丝猴愿意在条件艰苦的地方生活。( )
【4】用“______”画出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5、课外阅读。
九色鹿
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这天,九色鹿正在河边散步。突然,耳边传来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 奋发)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他连连向九色鹿叩(kòu kē )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郑重 隆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只双角(jiǎo jué)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毛色的鹿。她突发奇想: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做件衣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于是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 赞赏)捕捉九色鹿。
调达看了皇榜,认为发大财的机会来了,就赶紧进宫告密。国王听了,立即调(tiáo diào)集军队,由调达带路,浩浩荡荡地向着九色鹿的住地进发了。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乌鸦高声叫喊道“九色鹿,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国王的军队捉你来了!”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再看,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人笑话吗?”
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不许伤害九色鹿。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或词语。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知恩图报”的意思是(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知恩图报的故事是(______)
A.《乌鸦反哺》 B.《东郭先生和狼》 C.《农夫和蛇》
【3】因为调达(______________),所以说他“背信弃义”;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他“恩将仇报”。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对调达说:(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清不过包公》完成习题。
清不过包公
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老包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世美皇上怀恨借个名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包公削了职京城大栈小店都受了皇家嘱咐不准留包公过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就当日动身。包公为官清正如今两袖清风雇不起车马由老家人包兴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后面安步当车却没有料到太监跟在后面盯梢咧。
时当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没有多远便汗流浃背。走了半日汗淌了几桶。这会儿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热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这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既无池也无井只有一块瓜地。青葱葱的瓜藤上开了黄黄的花西瓜儿结得溜圆。包公咂咂嘴周围又没人为了解渴就摘下个西瓜放在膝盖上用拳头“嘭嘭”两下砸开就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们一口气吃了两个大瓜。两个像鬼样的太监早看在眼里大太监对小太监说:“古来君子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包黑子偷瓜吃还能算是清官吗?逮他去见皇上。”正要动手却见包公正掏出几个铜钱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两个太监无可奈何地摆摆手:“吃瓜给钱那有啥说的。”
傍晚包公歇息到小镇一家小客栈两个太监也盯着跟进去。包公囊资不丰就叫了素菜米饭。哪知这客栈小米不是上熟一碗里尽是稻谷。包公只得边吃边拣一桌拐子上堆的尽是谷粒。这又让两个太监给看在眼里。小太监对大太监说:“糟蹋粮食遭雷打捉他去好为皇上出气。”正说着又见包公抓起谷粒一粒一粒放在嘴里嗑去稻壳吃了米粒真是“盘中之餐一粒未废。”这有啥说的鸡蛋里挑骨头也挑不出来大太监与小太监只好大眼瞪小眼。
走着走着这就要到淮河边上眼看包公就要到家了两个太监还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好向皇上交差呢?于是又嘀嘀咕咕商量了一个计策:大小太监连夜从小路早行露宿赶到包公前面在淮河边上坐等单等包公一到他们一个拉腿一个推背把包公推到一堆脏东西上。他们以为这样包公准会到淮河里去洗手淮河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个沾污河水的罪名。这真是啥坏点子都想到了。
哪知包公手弄脏后叹口气爬起来正想到河里去洗瞥眼一看河边小媳妇、大姑娘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这一洗手不坏了人家吃用水吗?于是包公走到河边用干净的左手掏水含到嘴里然后又离开水边到坡上吐出水来冲洗。两个太监看着一点办法也没有心想包黑子真是天下难有双的铁清官就跟他一万年也找不到他的脏点。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回复皇命。
这事一传出来老百姓就说:
毒不过皇上
奸不过太监
清不过包公。
(选自《民间传说》黎邦农搜集整理)
【1】文章所讲述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
A.包公主动请辞
B.包公以权谋私
C.包公贪污钱财
D.包公铡了驸马
【2】文章主要写了包公返乡途中的哪三件事?( )
A.摘西瓜偷吃—不浪费粮食—不污染河水
B.铡了陈世美—吃西瓜付钱—不浪费粮食
C.铡了陈世美—削职回老家—不浪费粮食
D.吃西瓜付钱—不浪费粮食—不污染河水
【3】第一自然段提到“事成大大有赏”“事成”指的是哪个选项?( )
A.赶包公出京城
B.抓住包公把柄
C.奖励包公清廉
D.说包公的坏话
【4】第4自然段“大眼瞪小眼”的意思是什么?( )
A.大太监的眼大小太监眼小
B.大太监生气地看着小太监
C.大太监与小太监没办法挑茬
D.两个太监同时看着包公
【5】文中以老百姓的评价为结尾的好处是什么?( )
A.通过对比写出皇帝的“毒”
B.通过对比写出包公的“清”
C.老百姓是故事的主要人物
D.通过对比写出太监的“奸”
【6】“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这句话中“耳朵咬耳朵”可以换成“窃窃私语”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太监回到皇宫报告包公回家途中的行为皇帝可能会说些什么?请结合文本信息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①那年夏天很热,蚊虫猖獗。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的第一晚。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了他们床上的蚊帐。我也倒头而睡。原以为这一觉足可以高枕无忧:我的脚边,点了一盘“斑马”牌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早已开始工作的电风扇。不料夜半还是被饕餮的的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人打得噼啪有声,睁眼一看,那只不讲道理的手竟是自己的!
②辗转反侧中,灯忽然亮了。我迷迷糊糊地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很轻地撩开蚊帐,三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你这是干什么?……”
③你没听见蚊子正咬着儿子吗 母亲压低声音 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 咱把帐子打开 分一些蚊子进来 儿子可以少受些罪
④那一刻之后,蚊子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而我的睡意,也一去无踪。“分些蚊子进来!”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被强光所刺而发疼,未几,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上……我在心里叫着:“妈妈!”
⑤“分一些蚊子进来!”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不独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与儿子分担的还有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从文中找出它的反义词。
高枕无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义词:__________
【2】给短文第3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读完此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古诗或俗语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5】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准备与儿子分担的,仅仅是蚊子吗?请谈谈你对“分一些蚊子进来”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快乐读书吧》阅读实践活动,完成练习。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卖做一个老公公。
【1】上述片段选自《___________》,“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片段可能和这本书中的( )这一个故事有关。
A.四探无底洞
B.三调芭蕉扇
C.大战红孩儿
D.三打白骨精
19、如果麦子没有考验(14分)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上帝本来以为他并不会被认出来,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上帝了。想不到的是,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轻易地就认出他来。农夫趋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终于来了。”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求什么呢?”
“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创造了蝗虫与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人所愿的世界。”
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仁慈的上帝,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搞错了某些部分?”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根据短文,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6分)
如果麦子没有考验,就
如果人没有任何考验,就
(2)读了本文,你明白了什么?(4分)
(3)汶川大地震,温家宝写了“多难兴邦”,请你联系上面的文章,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4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微风吹拂着柔柳。(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报》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的两种报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鹅)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用加点字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营。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①我( )遇到了( )诱惑。
②我( )读着( )书。
(2) 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 我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加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年糕把牙牢牢地钳住,就像是拔掉了似的疼。(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是一位打虎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话
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体育、军事等方面均呈现出兴旺与强盛,分享一个你最感兴趣、最引以为傲的内容,以“厉害了,我的祖国”为开头,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