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B.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
C.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
D.鹰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2、洛阳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风光,有鱼有米有历史。各地游客都来赏风景,尝美食。洛阳早已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D.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3、“乃”的第1笔是( )
A.丿
B.ㄋ
4、填空。
(1)美哉,________________壮哉,________________(《少年中国说》)(补充完整)
(2)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
(3)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
(4)“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你能把书比喻成什么,写出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早晨来了却不认真学习,我们可以用本期学过的陶渊明的一句名言劝诫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临安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2.《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早日振兴的愿望。
3.《白鹭》的作者是___________,课文中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落花生》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6、比一比,再组词。
副________ 慕________ 宫________ 纱________ 满________
幅________ 幕________ 官________ 抄________ 瞒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
(1)当你读过《水浒传》后,你想到了哪些成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还记得朝代歌吗?请把它补充完整。(6分)
唐尧虞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帝王休。
(3)在中国的姓氏中,有许多复姓。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
(1)学校食堂贴了一张标语:“一粥一饭,_________; 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意在提醒大家杜绝浪费,学会珍惜感恩。
(2)诗歌寄托着诗人的真情实感:“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展现陆游的殷切期盼;“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表达林杰的美好心愿;“_______,非是藉秋风。”表明虞世南的高洁志向。
9、阅读理解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 )又卖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给文中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2】故事中表示“因理屈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的原因是( )。
A. 矛很锐利,能戳穿他的盾。
B. 盾很坚固,他的矛戳不穿。
C. 他自己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无法回答。
【5】学习了这则成语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那个楚国人,你会怎样卖你的“矛”和“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延伸阅读
圆明园:魂兮归来
有一个人说,世界上有一个奇迹,堪以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这个人叫雨果。他所赞美的这个奇迹即圆明园。
他是以描写巴黎圣母院而出名的。可是他又认定:“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他以童话般的笔法(如同《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关于奇迹消失的悲剧:“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阅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惜这并非天方夜谭式的传说,而是真实的。即使让阿里巴巴反复念叨“芝麻开门”,也无法开启那曾经的宝库。黄金变成了泥土,美玉变成了瓦砾,霓裳变成了灰烬……圆明园那最后的美、最后的形象,居然是投射在强盗眼中的。(有删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______
(2)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雨果是法国的作家,这篇短文摘录了雨果的语言,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______
(2)“世界上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圆明园。______
(3)“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就是欧洲的英国和德国。______
(4)《一千零一夜》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叫《天方夜谭》。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雪(节选)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地随着雨点洒下来几粒,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重得像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窄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別的意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黏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
【1】选文主要写上海的雪,为何从福建的雪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这样的写法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从哪些角度描写了上海的雪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的( )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 )的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按原文填空。(填序号)
①玲珑剔透 ②田园风光 ③诗情画意 ④金碧辉煌
【2】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文中画横线的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3】雨果曾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会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16=4+6+4+2)。
乌龟借鼓
豹子在动物中是出了名的吝啬鬼。它有一面大鼓,从来不借给别人使用。一天,天神的母亲去世了,为了把丧事办得隆重点,,葬礼上需要一面大鼓。
“大人,豹子家里有一面大鼓。”仆人说,“可以派人借来一用。”
大象以为自己是大力士,满怀信心地去了,结果被凶恶的豹子赶了出来。
“我去借。”狮子不甘示弱。结果也是空手而归。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我去试试!”狐狸以为自己能言善辩,会说动豹子的。结果,磨破了嘴皮子也没有用。
“这可恶的豹子,它是软硬不吃!
“连天神的面子都卷了,这也太过分了!”
动物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我去把鼓取来!”乌龟站了出来。
动物们哄堂大笑,连天神也忍不住笑了。也难怪,那时的乌龟不但长得小,连甲壳也没有,后背是软软的。
乌龟不慌不忙爬出神殿,来到豹子家。
“你也是天神派来的吗?”豹子吼道。
“天神能瞧得起我这小不点吗?”乌龟说。“我只不过是出于好奇,来这里看看。”“你想看什么?”豹子仍没好气地问。“天神做了面新鼓。”乌龟说,“那鼓可真大,天神藏在里面还有很大空隙。”
“他再大,也没有我这面鼓大。”豹子很不服气。“我看未必。”乌龟煞有介事地端详着豹子的大鼓,摇了摇头,“依我看,你这面鼓没有天神的大,它连你都装不下。”“胡扯!它怎么装不下我?我就试给你看!”豹子说着,真的钻进大鼓里。“大是够大的,可你的脑袋还露在外面呀!”乌龟故意装模作样地说。豹子把脑袋也缩了进去。“可你的尾巴还在外面呢?”豹子又将尾巴收进去。
乌龟眼疾手快,立即盖上了鼓盖,用绳子把鼓捆得牢牢的,并借着豹子在鼓中挣扎的劲,使大鼓滚动起来,一直滚到神殿门前交给了天神。
大鼓就这样被乌龟借来了,后来天神为了奖励乌龟,就送给了乌龟一样防身的东西,就是龟壳。
(1)根据短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 )示弱 ( )堂大笑
煞有( )事 装( )作样
(2)从文中打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反义词:慷慨——( )
简单——( )惩罚——( )
②近义词:讨论——( )
空当——( )立刻——( )
(3)文中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是( )、( ),请再写两个这样的词:( )、( )
(4)去豹子那里去借鼓的都有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
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
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
“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从不休息。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呢!”大浪听了,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不动。
(1)、 用横线画出表示“坚持不懈”这个词语意思的句子。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 )相信( )容易( )可怜( )
(3)、“哗——哗——”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
(4)、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学习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5、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这不足以激励所有人吗?
【1】盲人为乘客演奏的曲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我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句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理解句子。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外祖父训斥妈妈是因为 。
②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外祖父 的描写。我
们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梅花在外祖父的眼中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 的象征。
17、阅读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_________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_______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________________,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____________的口号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五壮士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声音大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英雄气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5】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文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意思递进。 D.表示声音延长。
【2】文段中画“﹏﹏﹏”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突出了母亲______的特点。
【3】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从中我们能读出__________。
【4】文段中加点的“烤”字能否换成“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三次重复了“我的母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两段话,按要求去做。
我趁小山不注意,从他家的大鱼缸里捞了一条鱼,装进兜里。谁知还没走到家,便碰上了妈妈,她见我捂着湿了的衣兜,就问:“你的兜怎么湿了?”我还没开口,小鱼一下子跳了出来。妈妈脸色立刻变了,“这鱼是哪儿来的?赶快给人送回去!……”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感到很羞愧,赶快把鱼送回去了。
写出本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为陈述句)
(2)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左右。(修改病句)
(3)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改为夸张句)
21、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②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22、请按要求写句子。
(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会课上,同学们针对垃圾分类的方法讨论得很热情。老师采纳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淡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照样子,描写你的一次特别的经历,写出你与平时不同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那一刻,我_________了
提示:在生命的记忆中,有许多难忘的那一刻,令我们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顿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感受亲情的温暖之后……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那一刻,我流泪了”“那一刻,我长大了”,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把“我”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我”当时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