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葵花爸爸一生最为成功的作品是 。 ( )
A. 用青铜制作成的葵花 B. 绘画作品葵花 C. 写下的一篇葵花文章
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犁地)
B.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C.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形容很长)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落花生》一文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这几件事,重点写了“议花生”这件事。
B.“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关键语句读”“带着问题读”都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C.“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没加双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4、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可是却对加钱换个较好的房间动心了是因为______,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_______。
2.我背着书包(______)在他背上,双手(______)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______)紧裤脚,(______)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______)起扎在腰里。
(1)在句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
(2)句子描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你记忆中有类似的场景吗?请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心酸地哭是因为__________,“我”品尝到的人生的新滋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运用了许多色彩浓丽的词语来描写布达拉宫,读一读,试着将它填写完整。
金碧( )煌 ( )落有致 ( )( )生辉
( )为观( ) 流光( )彩 鳞( )栉( )
你是否能再搜集到一些可以用来描述景物的词语呢?(至少写出三个)
6、顺藤摸瓜(根据意思写词语)。
(1)在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 )
(2)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 )
(3)形容色彩繁多鲜艳。 ( )
(4)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
(5)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
7、读古诗句,填植物名称。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出墙来。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 )满皇都。
(3)( )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4)停车坐爱(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________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_______结构,那____________的长喙,那
____________的脚,____________则嫌长,____________则嫌短,____________则嫌白,____________则嫌黑。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文章的结构安排很有特色,详略得当,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__。这样的写法可以_________________。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___________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___________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___________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选出下列字词的正确意思。
故( ) A.因此 B.顾念 C.故事
履( ) A.踩、踏 B.职务 C.履约
【3】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其中心句是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精彩回放。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今天”在文中是指 。
2.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是“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3.“鲜花伴着骨灰”一句中,为什么用“伴”而不用“拌”?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连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窥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反问句。
(3)按要求改写句子。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变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材料,完成练习。
《流浪地球》这部被称为“首部国产重工业科幻影片”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看完《流浪地球》,相信很多人对“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句“北京第三交通委”的交通提示语的印象都非常深刻,甚至可以说看完电影几天了依然“余音绕梁”。
【1】这则材料主要想提醒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语,提醒人们过马路走斑马线。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晓得啥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特别开心,附近的杂草却特别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而且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也嘲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如何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天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如何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这句话是对百合花的_____(A.动作B.心理C.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百合努力开花的原因是_____。
【2】百合已长出花苞,野草为什么还嘲笑它?假如你是“野草”,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在相应位置打上“√”。
【5】为什么只有百合花自己知道,花朵上的水珠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一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叫“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②“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实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③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④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垄,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垄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垄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⑤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⑥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⑦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选自琦君散文集《桂花雨》)
【1】试联系全文语境,说说第⑥自然段中“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的含义以及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本文中读到的母亲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形象,试简要概括并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品读下列语句,说说加下划线字词蕴藏着怎样的情感?
A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大舞台。
从马拉松说起
古时候,有个叫马拉松的人,他们的军队打败了入侵的敌人,为了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祖国人民,指挥部把这个消息写在信上,交给马拉松,叫他尽快把这封信带回去,交给祖国的人民。马拉松接受了任务,就日夜兼程不停地跑,他疲惫不堪了,但脑子里却只有一个信念:快把信送回去,让人民能够尽快地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终于,他跑回了祖国,将信交给了人民,竭尽全力地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之后,便含笑闭上了眼睛……
读了上述内容,你难道还没理解到“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怎能做到?当马拉松感到疲惫时,他完全可以休息一下,但他没有,他心里只想到,人民知道了这个消息,该是多么激动。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跑到了目的地,完成了任务后,他的生命才最后离开了他。
是的,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爱,常常铸成许多志士仁人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光辉的历史上,特别是近百年来,有多少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建立一个新中国而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方志敏同志说:“清贫,洁白,朴素,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高贵之处。”难道这些共产党人不想生活得好些、安逸些?不,他们不是钢筋铁骨的机器,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灵有肉。不过他们心里装着人民,他们有一个高尚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换取人民的幸福,换取民族的振兴。只有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才会在敌人的枪口对准自己的时候毫不眨眼,在自己的事业遭受波折的时候毫不气馁,决不后退。
【1】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日夜兼程( )
A. 两倍的 B. 数倍的 C. 赶路
【2】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安逸( )
A. 逃跑 B. 安乐,安闲 C. 超过—般
【3】作者在2、3两自然段中选用了两个事例,请将它们分别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才会……”中的“这种”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
A. 想起马拉松的勇敢。
B. 提倡做人要有高尚的信念。
C. 怀念无数革命先烈。
16、课内阅读。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选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的颜色和身段都很适宜?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错误的画“×”。
①雪白的蓑毛______ ②流线型的身体结构______ ③铁色的长喙______
④青色的脚______ ⑤它的常见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画“ ”的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恰到好处
B.恰如其分
C.不温不火
【3】结合课文内容,下列哪些词语能形容白鹭呢?( )
①朴素 ②高贵 ③华丽 ④平凡 ⑤高洁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4】选文要赞扬的是白鹭,为什么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冬到了,校园里四季常青的松柏愈发显得苍劲多姿。在风雪的侵袭下,教学楼前的三棵塔松宁折不弯,昂首挺立,成为冬天最美的风景。
【1】上面文字中加点的两个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jìn níng B. jìng níng C. jìng nìng D. jìn nìng
【2】上面文字中的“美”字,第五笔正确的一项是( )
A. ㄧ B. 一 C. 丿 D. ㄟ
18、课内语段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在选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请你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拥挤——( ) 挺立——( )
庄重——( ) 安静——(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这一段是按照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4】用“﹏﹏﹏”画出体现船夫“操纵自如”的语句。
【5】最后划横线的句子,采用______修辞方法写出了夜晚威尼斯的______。
【6】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生活是那么密切,文中写到了哪些人乘坐小艇?还会有哪些人乘坐小艇干什么呢?请写出两种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2)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卢浮宫上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4)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
20、说明文以“_________________”为成功。——叶圣陶
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星期天,我们一家去郊外游玩,走到半路,我突然指着眼前的树激动地喊道:“快看,这棵树真高啊!”
妈妈回答:“是呀,这棵树大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摸摸我的头,笑着说:“的确是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妹妹歪着脑袋,拉了拉我的衣角:“哥哥,这棵树远远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修改病句)
______
(2)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改为转述句)
______
(3)运用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一个“焦急等人”的情景,表现人物的内心。
______
22、小女孩捡起这只好看的贝壳。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仿照例子,写一段话(任选一题)
(1)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一个人的外貌。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写父亲或母亲日常的工作情况。
例: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