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顶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D.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 2、下列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两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保护长江,怎能是保护人类自己呢?

    B.保护长江,难道不是保护人类自己吗?

    C.保护长江,不能不说是保护人类自己。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yī) 持(jīn) 人(nĭ

    B.毛(líng) 计(wēi) 雳(pī)

    C.无(yín) 出(bìng) 作(yī)

    D.紧(lè) 万(rèn) 头(yūn)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语言积累。

    1.好诗含万物。诗歌优美动听,包罗万象,既有以“蝉”赞美高洁品格的“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又有描写节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有“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也有“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盼和抱负 。

    2.佳句道真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在理想上,要铭记梁启超“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的呐喊,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情。在学习上,要做到葛洪说的“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懂得时间的珍贵。

    3.美景赏心悦。白鹭精巧:“那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___________的脚,________则嫌长,_________则嫌短,__________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蝉声远传:“______________,流响出疏桐”

  •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未尽  变化(   ) 引人(   )   (   )心(   )

    (   )习习  (   )(   )水  (   )技艺  装饰(   )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红日初升,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

    (2)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书     一( )船   一( )灯光 一( )扑克牌 

    一(   )山水画  一( )圆月  一( )寒风  一( )阳关 

    一(   )琴  一( )朋友  一(   )旅行 一(   )大树 

     

  • 8、读拼音,写汉字。

    _______

    特shū_______

    _______然起敬

    hóu_______

    飞chí_______

    养zūn_______处优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世界还很年轻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变得又黑又瘦,母亲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②听邻居说,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幕时分的天光,再站进棉花趟子里,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③那段时间我的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④那是秋天的清晨,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 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⑤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地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⑥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那个整日里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⑦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雏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1】提取信息。

    (1)母亲把荒地变成棉田的原因是__________,可是,那段时间“我”的心情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2)母亲的“熬”是为了______________,我的“熬”是为了___________。“我"从母亲身上读出的人生隽语是________

    【2】内容探究。

    (1)本文写了2件事:(每件事请用1~2句话概括)

    第一件事是:_______

    第二件事是:_______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为了种棉花,每天清晨就得钻进棉花地里忙碌。

    B.“我”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人前人后都可以侃侃而谈。

    C.母亲的信念就是通过努力可以让荒地变成良田,同时也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断克服困难前行。

    【3】语言品味。

    (1)读句子,结合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

    _______

    (2)读第④段画线句子。“好东西”指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guī jūn)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sāi sài)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zhuàn zuàn)着钱跑了出去……

    ⑦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⑧“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⑨那一天母亲shǔ shù)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⑩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来。

    【3】第④段中四个“立刻”,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妈妈的责备和数落?把自己的理解或看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钱很紧中的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钱很紧,但是家里仍然凑钱给缴学费,这表现出____________

    2十分心酸”“心酸的哭可以看出是个懂得____________的孩子。

    3新滋味指的是(  

    A.对生活的艰辛的深刻感悟。 B.对家乡的思念。 C.对母亲的思念。

    4用简短的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书架

    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安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讲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是不是在这位拥有万卷书的博知的老者面前,任何人都会自觉轻浅,不敢轻易开口呢?

    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闲置已久的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不过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

    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囊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在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书是无穷无尽的,它像世界一样广阔无际和丰富多彩。甚至比现实世界还宽广,还迷人。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滩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是无穷无尽的。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说说围绕“书架”,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大书架”为什么加了引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句话。

    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看看冯骥才先生的读书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

    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爱国的杜子威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爱人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在苏州附属医院建造了一所研究室,花了整整100万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儿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一定很有钱,问他:“你戴的什么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便宜,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100万的研究室捐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国产表。人们被这种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敬佩的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访问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常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11年了,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累累硕果,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究脑神经病,现在这项研究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带着问题读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初读课文,你是带着哪些问题了解课文内容的?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侨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累累硕果: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读文章,划出第2、3、4自然段的关键词句,并借助关键词句,写出杜子威博士归国后的三件动人事迹。

    事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你在阅读本文时还运用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写作顺序上,对你今后的作文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   )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   )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在选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是指人或事物____________。此句也用来表示人或事物发展的分分合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所注定。

    3“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___________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兄弟。

    4画“﹏﹏﹏”的句子中的“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1.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篮球运动员(   )

    跳高运动员(   )

    武术运动员(   )

    围棋运动员(   )

    2.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代表自己的姓氏时因为书是      的象征,是带      (偏旁)的字。 

    3.围棋运动员为什么把棋子放在瓷盆上代表自己的姓氏?

            

  • 16、鲸(片断)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1).仿照短文中的句子,用“其实”写一句话。

                                                                                 

    (2).这段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表达的中心是:                                                             

    (3).画线句中的“它”指                         。 这句话这样写的好处是:

                                                                   

    (4).学了课文《鲸》,你还了解到有关鲸的哪些知识?

                                                                               

  • 17、课内阅读。

    地球上的__________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没有太阳,世界将会是黑暗的。

    B.没有太阳,世界上的草、木、鸟、兽将不复存在。

    C.说明了太阳的重要性。

    D.突出了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离不开太阳。

  •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蜗牛

    事情发生在春天。

    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你到小树林里去玩玩吧,树叶儿发芽了。”

    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小树林里的草莓没有了,地上却长出了蘑菇,树叶儿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他说:“妈妈,小树林里的蘑菇已经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也全掉光了。”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

    【1】蜗牛妈妈第一次叫小蜗牛到树林里(       

    A.看树叶发芽

    B.采草莓

    C.采蘑菇

    【2】第三次妈妈叫小蜗牛去采蘑菇,小蜗牛看到(       

    A.很多蘑菇

    B.树叶发芽

    C.树叶掉了,地上有很多雪

    【3】你能告诉蜗牛妈妈,小蜗牛为什么没有完成她交给的任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背书

    在中学读书时,我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那时没有手表,一觉醒来,便不敢再睡。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肃静。不到起床时间,学校不供电。所以我早起背书时,手里便提一盏煤油灯。

    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我就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排猪舍。其实,除了猪粪的气味,那是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诵课本内容,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一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一首首,一页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一个个日子,也从我朗朗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猪圈位于校园一隅,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更为严重的是,我早起背书缺了觉,一回到家,倒头便睡,七天七夜,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可把母亲吓坏了。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到。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1】照样子,写词语。

    影影绰绰(AABB式):________       _________

    冰冰凉(AA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说明了冬天早起读书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画“ ”的句子,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4】读完这篇短文,你想对身边不懂得珍惜时间的同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先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再任选一种情景仿写句子。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外出玩耍忘了时间          考试成绩公布前          车站等车

    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栋大楼很高。(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次次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急等待——他皱着眉,在站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会踮脚望望远处,一会儿看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体会词语表现的人物的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训练营。根据提示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给句子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2)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照样子,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3)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留言条。

    小红去给小丽还《呼兰河传》这本书,但因为小丽不在家,小红便把书放在小丽的邻居张大爷家,让他转交给小丽。请你替小红写张留言条给小丽,注意把事情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