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逼上粱山 B. 金碧辉煌 C. 按奈不住
2、“每一座山峰纷纷排列在你的面前,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此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反问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B.桂花树的花开得太小了,只有仔细寻找,才能找到。
C.虽然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但是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D.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因为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所以觉得大了一些。
4、补充词语并完成相关习题。
悠然( ) ( )半解 不计( )
喋喋( ) ( )忘形 兴高( )
请运用语言、动作或神态描写把画线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得”,我的前面是动词,我的后面应该填写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讲得(________) 看得(________) 说得(________) 听得(________) 显得(________) 羞得(________)
6、补充词语。
手( )足( ) 惊( )失( )
欢( )喜( ) 东( )西( )
不( )不( ) 摇( )晃( )
7、理解句子中画线词语。
(1)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睁眼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
趔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题。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题为“夜泊”,实际只写夜半时分的___和感受。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但是,他没有看到。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大个子怎么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1】文中“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中的“他”指的是_____,文中虽然没有对“他”进行描写,但通过____和____的对话,写出了“他’’_______的精神品质。
【2】听了瘦瘦的军人的话,小鞋匠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你根据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生态金字塔
①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当你察看生物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生物链越往____层,不被别人吃或少被别人吃的动物数量越____;而越往____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____。
②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可蝗虫、尺蟃、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都靠它生存。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食肉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鹰吃山雀。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这些生物中,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
③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④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食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顶端是消费者。
⑤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生态系统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
⑥有位生态学家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公斤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 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怎样呢?小孩重48公斤,牛重1035公斤,苜宿重8211公斤。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0倍!
⑦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细读①②段,联系全文,将“上”、“下”、“多”、“少”分别填入第①段的空格内。生物链越往____层,不被别人吃或少被别人吃的动物数量越____;而越往____层,被别种动物大量吞食的生物数量越____。
【2】为什么说绿色植物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处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1) 《狼牙山五壮士》是以“ ”字贯穿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步材料 、 、 、 、 。
(2) “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 ? 为了 , 我们愿—— !”请把这几句诗补充完整,并说一说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
12、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吾辈当自强
杭州亚运会的“名片” 中文名: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 外文名:The 19th Asian Games Hang-zhou 2022 办会理念:绿色、智能、节俭、文明 办赛原则:以“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以杭州为主办城市,浙江省内部分城市协办。 上一届:第18届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 下一届:第20届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 | 杭州亚运会会徽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 |
【1】2022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是_______,此次是第______届亚运会。
【2】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名称是( ),由六个元素组成,其中( )象征了亚奥理事会,( )代表体育竞技。(填序号)
A.扇面 B.赛道 C.潮涌 D.太阳图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
B.亚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C.杭州亚运会会徽是由主体图形和举办年份的印鉴构成的。
D.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是绿色、智能、高效、节约。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经过了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1】查字典,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一袭破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奋笔疾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列举的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 。
14、课外阅读。
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 )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 )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 )没学过,( )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的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于是母亲毫不犹豫地为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______。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不但……反而…… 不是……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记叙了母亲的两件事,一件让“我”觉得难以置信,另一件更让“我”觉得是个奇迹。这两件事分别是( )(多选)
A.不过五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
B.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C.母亲发奋求学
D.母亲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
【3】联系上下文,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处应填什么内容?(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C.不要等到老了再学习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第3自然段写母亲学泰文的事情,( )最能体现母亲锲而不舍的精神。
A.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
B.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
C.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
D.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的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5】从全文看,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
A.敬佩、感激
B.同情、怜惜
C.不屑、无奈
D.怀念、痛悔
【6】文中母亲学泰文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发呢?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我一个承诺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汽车驾驶员被困在郊外,他的汽车坏了。正当他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这位男子用马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这位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没有忘记告诉被帮助的人同样的一句话。
四年后,克雷斯被洪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1.写出课外积累的三个有关天气的四字词语。
风雪交加
2.“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这个承诺是什么?请你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16、阅读理解。
雨 果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 他20岁开始发表作品 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 巴黎圣母院 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戏剧 诗歌 小说 可正当他才华横溢时,心脏病发作了。
看着40岁的雨果发青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
但是,雨果并不悲观,而是坚强起来,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他每天清晨外出散步、做操,接着跑步、游泳……雨果的健康状况慢慢好转,体质逐渐增强。他又获得了精力,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仍创作不懈,60岁时创作了《悲惨世界》。80岁那年写成了《笃尔克玛》。雨果活了84岁。
看到雨果得了心脏病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真是个奇迹!”∥
奇迹怎么来的呢?生命在于运动,进行体育锻炼!∥
【1】给第一自然段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逐渐( ) 惋惜( )
【3】短文已划分了段落,请概括第二段的“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通过记叙身患重病的雨果的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思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镇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千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继铁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他也只能眼已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思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一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嚼慢咽——( )索然无味——( )
【2】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欢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饥挨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句子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故事内容,做上记号。
(1)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画“____”)
(2)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画“﹋”)
(3)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画“=”)
【5】从文中找出一句话,说明短文所要说明的中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选文说大拇指形状不美,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2】选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3】阅读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加点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由大拇指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哪个行业的人?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赞美一下他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字义。
(1)父亲划(______)着了一根火柴。划:(___________)
(2)你得(______)把它放回湖里去。得:(___________)
【3】用来表示“看”的单音节词语,你还能够写出多少?
盯
________
【4】从文中“急切地问”“大声争辩“果出了声”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内心的“父亲平静地说”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
【5】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2.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改成“被”字句)
3.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改成反问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 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换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换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植树。(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定知道小明家在哪。(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街上有人放花。(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你最难忘或最感兴趣的人。他(她)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请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位,想想此人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最能突出其特点的事件写一写。可试着分段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