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黄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不可计数(shù)    凛冽(lǐn)    扫兴(xìng)

    B. 不落窠臼(kē)   的确(dí) 嫉妒(jì)

    C. 比冀而飞(yì)   着实(zhuó) 砌墙(qiè)

    D. 成群结队(jié)   榆关(yú)   聒碎(guō)

  • 2、设立世界图书日的目的是(  )

    A.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B.让更多的人走进书店,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者走进图书馆,亲近阅读。

    C.为了纪念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D.号召全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图书馆的建设,为民众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

  • 3、下面加点字读音错误的是(          

    A.直(bèn)

    B.(shè)好

    C.(rén)丘

    D.(ténɡ)写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__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表达独特,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方式表达了读书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____________,不管你___________。”

  • 5、知识回顾。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杨氏之子》)

    2.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

    3.《从军行》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的刷子李;领略了_________的荷兰。

  • 6、句子应用

    1.爷爷今年都八十岁了,他还学电脑,我问他能学会吗,他却说         ,         ”。 过了没几天,爷爷竟然邀请我一起玩飞车”。(填谚语) 

    2.俗话说:           ,            。”我们不能因为小小的成绩就骄傲起来,而是要虚心。(填谚语) 

    3.在全市开展整治行人闯红灯行动的那段时间,大家都比较遵守交通规则,但是整治行动结束后,一部分人又        ——照旧了。(填谚语) 

    4.关于读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不读书的国家或不读书的民族,不敢说是愚蠢的民族,但肯定是一个留下很多遗憾的民族。这句话与刘向的书犹药也,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补充名言)

  • 7、解释下列词语。 

    1.示儿:_________________ 

    2.王师:_________________

    3.乃翁:_________________

    4.邸:_________________

  • 8、课文回放。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 。作者的记忆中,园子中有各种昆虫,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有多种植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园子中,“我”可以做各种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觉是___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根据《_______》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作者是________。作者通过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如_____________的周瑜、________的诸葛亮和______________的曹操。

    3.古诗中,童年如画。“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是劳动的画;“彩丝穿取当银钲,________________”是快乐的画;“________________ ,短笛无腔信口吹”是牧童回家的画。古诗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画,如“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是母爱的画;“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_______”是春山的画。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8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写出了乡愁的滋味。(2分)

    (2)作者由“长江水”联想到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乡愁________的滋味;由“雪花”联想到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的心情。(4分)

    (3)本诗每一节的开头和结尾都重复,这样反复吟诵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我又要去报考无锡师范了。

    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又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渔船,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櫓,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为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更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船上备一只泥灶,自己煮饭吃,小船兼做宿店和饭店,节省了旅费。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见了嘲笑。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两个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选段中的划线句与下列改句,说说原名表达的妙处。

    例句: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考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分析父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链接阅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向前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婉转: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春的?

    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两处静态描写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两处动态描写的语句。

    【4】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春天,还可以把春天比作什么?请你仿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加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使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面,赵王为什么胆怯?两相如和廉颇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赵王到渑池会面秦王这件事上,廉颇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4个字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这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孟姜女。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有一天,她救了个叫范喜良的人,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他们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忽然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

    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孟姜女想到丈夫修长城, ,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穷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一路上 ,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连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 ,便求好心的民夫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历尽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这一突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 ,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跋山涉水  心如刀绞  地动山摇  天寒地冻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比喻句,用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

    4文中哪个场景最令你感动?请用“ ”画出,再写写自己的体会:

    5你觉得孟姜女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少年毛泽东

      韶山流传着毛泽东(shào shǎo)时乐于助人的许多动人故事。

      毛泽东八岁进私塾馆。私塾中午不放学,学生得自带午饭。但是家境贫困的同学,连早餐都半饱半饥,哪里吃得上中饭?毛泽东不忍心,常分些饭菜给穷苦同学吃,有时干脆全让出去,自己却忍着饥饿,到傍晚才得一顿饱餐。一次母亲惊奇地发现孩子吃饭狼吞虎咽,食量倍增,生怕弄出了什么病来。儿子悄悄地把事情的底细告诉了母亲,母亲用慈爱的目光肯定了孩子的举动,并从此给孩子的中餐格外多带些,以分些给穷孩子吃。

      有一年天寒地冻,冰冻几月。毛泽东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个衣着破烂单薄(bó báo),冻得发抖的同学。他默默为穷同学叹气,想了想后,毅然把自己身上一件半新夹袄脱下来,披在那个同学身上。这事直到第二年春,母亲翻晒冬衣时,发现少了儿子的夹袄,怕自己忘了洗刷收捡去询问儿子时,毛泽东才告诉母亲:“送给人家了。”

    1我能用“√”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积累词语。

    (1)把文中的成语积累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写出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例:天寒地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说一说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有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请选一件印象最深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千里马的奖牌

      千里马在赛马大会上获得了冠军,得到一块大奖牌。它把这块奖牌挂在胸前时时昂首高嘶,以显示其荣耀。

      后来,千里马又连续赢得不少奖牌。它的胸前、颈前、身上都挂满了奖牌,甚至连尾巴上也挂了一串。它得意无比,经常炫耀自己。

      在一次最大规模的赛马大会上,大家对千里马寄以最大希望,千里马也认为自己能稳操胜券。可惜的是千里马全身披挂奖牌,负荷太重,这次比赛不仅没有得到冠军,而且出人意料,竞跑得最慢,落在后面,上气不接下气,半途上便悄悄地退出跑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珍爱—(   )  希望—(   )  惭愧—(   )  可惜—(   )

    2这则寓言使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短文中划线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重点段落品析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2】用文中画线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二)为什么植物开花的时间有长有短

    很多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但花期却不一样。有的花期比较长,有的花期比较短。在我们的印象中,昙花的花期最短,一般只在晚上九点左右开,只开两三个小时。因此还有一个成语叫“昙花一现”,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实际上,花期最短的并不是昙花,而是小麦的花,一般情况下,每朵花只开几分钟就凋谢了,除了小麦花、昙花外,花期比较短的还有我们常见的紫茉莉、月见草等,通常一个晚上就凋谢了;而丁香在合适的温度下花期会持续十天左右;铁树的花期可以长达五十多天。

    为什么植物开花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呢?其实,植物开花时间的长短,是植物长期形成的习性。因为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花期的差别也比较大。

    植物开花时间的长短还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植物开花需要低温,有的植物开花需要高温。植物在刚长出花蕾时,是植物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这个时候,很多条件都会影响到植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日照时间了。就拿水仙花来说,例如温度在15℃以下,一朵花可以开放十几天,但如果温度过高了,那么花朵反而会过早地凋谢。

    植物的花朵需要授粉的。在花园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也在间接地帮助花朵授粉呢。假如植物授粉的条件不够,花期也会延长。比如说葡萄花,一般会开五六天,但如果将花上的雄蕊摘去,套上一个纸袋子,因为没有授粉,所以在十天后,你还会看到柱头上有鲜灵的黏液。但假如这个时候将给它授粉的话,用不了几个小时,柱头就会蔫下去了。

    1下面哪种花的花期最短?(       )

    A.昙花 B.丁香 C.小麦花 D.月见草

    2什么时候能观赏到开放的昙花?(       )

    A.凌晨两点 B.清晨七点 C.傍晚五点 D.晚上十点

    3哪种做法能使室内的水仙花开得比较久?(       )

    A.水仙花刚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6℃

    B.水仙花尚未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1℃

    C.水仙花刚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5℃以下

    D.水仙花尚未长出花蕾时,将室温始终控制在15℃以下

    4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会提到葡萄花?(     )

    A.为了说明植物授粉需要很长时间

    B.为了说明授粉对植物花期的影响

    C.为了说明葡萄花最长能开放十天

    D.为了说明蜜蜂和蝴蝶授粉的方式

    5你认为哪本杂志最可能转载这篇文章?(     )

    A.《科学大众》 B.《科普童话》 C.《动物世界》 D.《民间故事》

    6为什么植物开花的时间有长有短呢?请结合文中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

    7李萌希望花房里的鲜花开花时间更长,她应该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

  • 18、赏课外美文。

    西北明珠——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 花篮,采 鲜花;有的怀 琵琶,轻 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请把“抱、摘、挎、拨”选填到横线上合适的位置。

    【2】短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4】品味语言,完成填空。

    (1)“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这句话把 比作 ,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了。

    (2)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用“        ”画出其中一处。

    【5】为什么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来说,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

    如果问我为什么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āng)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结合文章,用简要的语言填空。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舍不得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我”没有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我”第一次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久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同客人的谈话时间太长,感到累了,孩子一发问,使我精神为之一震。

    B.“我”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孩子一问,使我更闹心。

    C.“我”的心受到深深的触动,不禁回想起往日对孩子的殴打。

    D.“我”和客人的谈话被孩子打断后,很生气。

    【3】“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文中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打与不打都是爱”,请结合上下文和生活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缩句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景色秀丽的大公园。

    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鲜艳的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 22、我洗干净了红领巾。(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以“冬天的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出真实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