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宁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髻”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选项有关(       

    A.树木

    B.头发

    C.嘴巴

    D.头脑

  • 2、《枫桥夜泊》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A.借物喻人

    B.托物言志

    C.托物说理

    D.寓情于景

  • 3、[词语辨析]和“呕心沥血”的意思最接近的是(  )

    A.牵肠挂肚

    B.真情实意

    C.煞费苦心

    D.黯然神伤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课文回顾场。

    (1) 课文《钓鱼的启示》中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对  

    (2) 课文《珍珠鸟》一课中,珍珠鸟在的照料和呵护下,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   ——  

    (3) 本单元课文能反映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越来越近”的课文是

    (4) 本组的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写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如《钓鱼的启示》中,作者写道: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父亲的话:   ;《落花生》中作者写道:   ;《珍珠鸟》中作者写道: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的诗歌 _________的凌晨

    _________的果实 _________的桂花

    _________的鸟巢 _________的境界

    _________地享受 _________地站立

  • 6、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旋律    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的项链    ________的礼物

    ________的舞台    ________的方式    ________的情感    ________的笛声

  • 7、仿照例句写话。

    (1)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2)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3)在273间长廊里,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

     

    (4)到了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 8、读句子,判断修辞手法。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2)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孔子在车上其实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他暗暗佩服这个孩子的胆量,很想知道这个孩子到底要问什么问题,就说:“孩子,随便你问好了。”这小孩子也不谦虚,张口就问:“你说是城躲车,还是车躲城?”

    孔子微微一笑道:“这还用问,当然是车躲城了。”孩子立刻拍手笑着说:“那你瞅仔细了,我垒的是啥?”孔子这才定睛一看,原来小孩子垒的不仅有房子,还有房子周围的城墙呢!孔子是圣人,他想:我既然刚才说过“车躲城”,那就应该说话算话。于是,孔子便吩咐子路赶着车子从这“城”边绕过去。子路很不情愿,嘴里一直嘟嘟囔囔的。

    谁知这小孩子还不算完,紧走几步撵上孔子接着发问:“你既然是圣人,今天我就考考你。”孔子眼睛一亮,感觉这个孩子特别不一般,连忙说:“行,行,你出题吧。”孩子随口就来:“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想了想,不假思索地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以开花。”孩子一听,眼睛瞪起来,晃着脑袋直喊:“不对!你听着,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听后拍手叫绝,越发敬佩这个孩子。他连忙向孩子施礼道:“真是后生可畏,老夫拜你为师!”子路的脸红了,他得到了一个教训,以后再也不敢小瞧孩子了。

    这个孩子名叫向橐。从此,“孔子拜向橐为师”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1】给这则民间故事起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定睛一看”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后生可畏”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谁知这小孩子还不算完,紧走几步撵上孔子接着发问:“你既然是圣人,今天我就考考你。”“孔子眼睛一亮,感觉这个孩子特别不一般。”这句话中孔子说这小孩不一般,你觉得这小孩不一般在哪里?说说你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的脸红了,他得到了一个教训,以后再也不敢小瞧孩子了。”读了本文,你明白子路得到了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节选)(6)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 偶然)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 副)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教训 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用“__ __”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2分)

    (2)这段话抓住了外祖父的语言、__ _ _ ____和___  _____,表达了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的感情。(2分)

    (3)文中画“__ __”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2分)

     

     

  • 11、 经典语段赏析。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suì  shuì)有灵通之意。内有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zhāng  zāng)鹿为友,(mí  mì)(yuán  yuā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为带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2.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石头变猴的原因。

    3.用“ ”画出石猴日常生活情况。

    4.以你的看法,你认为石猴生活得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近字组词。

    猴(   )   阴(   )   渴(   )   楷(   )

    候(   )   阳(   )   喝(   )   皆(   )

    河(   )   豌(   )   婉(   )   违(   )

    呵(   )   碗(   )   蜿(   )   苇(   )

    说说孙悟空在你心中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西游记》,感受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乐园。

    _________________

    在气象学上,闪电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人们不喜欢闪电,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科学家说,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大作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高温高压激变成了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达3万摄氏度,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原先浑浊的空气在一场雷雨之后变得纯净清新!

    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本来,大气中含有78%的游离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经过闪电时的高温加工,空气分子被加热到了3万摄氏度,以至大气中的这些不活泼的氮跟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最后变成了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氮肥。据计算,全球每年由雷雨放电而“合成”的天然氮肥就有20亿吨以上。这就是说全球每年单是由雷电“制造”的天然氮肥就相当于20万座年产1万吨的小氮肥厂全年产量的总和。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用“——”画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

     

  • 13、智能快递

    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

    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

    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

    业、专家、主管部门等负责人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

    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

    件短信和开箱密码。收件人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询收件密码,然后根据自

    己的时间安排去智能快递柜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

    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的欢迎。

    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

    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

    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

    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

    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

    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

    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第一是

    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第二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

    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

    增,而人工投递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快递需求,快递

    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

    士认为,以京东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成本就可以

    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

    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

    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⑥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

    根据全国快递柜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

    市场。

    1.什么是“智能快递”?用“ ”在文中画出。

    2.假设你的快递包裹被送到小区的智能快递柜中,按照短文介绍的办法,

    写出你取回快递的三个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介绍了“智能快递站”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的优势,请对应

    写出“传统模式”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奏。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5000元。有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那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美妙的声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把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了异常美妙的声音,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那把宝贝乐器的魅力时,音乐家突然转身来,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击一下,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静。此刻摔碎的并不是5000元的小提琴,而是1元6角5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5000元的小提琴来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次登场,如刚才一样,美妙的音乐悠悠而起……

    这时,观众就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值,而是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从文中选择4个四字成语,正确工整地写在下面。(2)

    (2)填上恰当的词语。(2)

    高贵的( )   专心(   )

    美妙的( )   发出(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下面有几种理解,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好琴与不好的琴都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 )

    好琴与不好的琴,要通过比较才能分得出来。  ( )

    看一个艺术家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他的技艺,而不是看他使用的乐器。( )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解释对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2)意见不一致。( )

    (3)形容水的明净。(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母亲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项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 16、课外阅读在线。

    花的启示

    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牵牛花和郁春棒。这是两种品格不同的花。

    牵牛花一向把根埋在土里,依靠葡萄架向上爬,它纤细的身体是那样柔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一朵朵色彩艳丽的花。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炫耀着自己的美貌。在又大又圆的绿叶上,郁春棒也开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白花绿叶,非常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而是默默地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一进入秋天,牵牛花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花茎也渐渐枯萎,最后结出几粒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长的茎露出干燥的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再度吹拂大地,就又破土萌发。

    社会上,有的人肤浅软弱,有的人扎实坚强。有的人取得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有的人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而从不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心灰意冷,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毫无畏惧,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没有思维,它只能按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自己决定怎样做人。

    【1】选择正确答案。

    “飘飘然”应理解为 ()

    A.骄傲起来

    B.随风飘舞

    【2】选择正确答案。

    “再度”中的“度”字应解释为 ()

    A.度过

    B.次

    【3】我会填。

    (1)文章第 2—4 自然段具体写_______的肤浅软弱和________的扎实坚强。

    (2)社会上有的人像郁春棒,有的人像牵牛花,看你自己_________

    (3)牵牛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郁春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不炫耀、_________

    【4】围绕“花没有思维,它只能按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自己决定怎样做人”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

    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被他们写成“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招牌上的错别字屡见不鲜。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下面是某校学生整理的相关图片。

    【1】上面图片中的错别字依次应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不能用“挂了”,那应该用什么呢?请谈谈你对网络热词流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

    卢沟桥

    ①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②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桥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③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从此,我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   

    ⑤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1】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

    A.时间推移顺序

    B.空间转换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D.事物的不同方面

    【2】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卢沟桥是一座石拱桥。(_______)

    (2)“有的像在倾听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这是比喻句。(_______)

    (3)“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_______)

    (4)马克·波罗写过一本书,叫《马克·波罗游记》。(_______)

    【3】“观”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看法。“奇观”一词中的“观”的意思是________。“观潮”一词中的“观”的意思是__________。

    【4】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讽刺或否定;③表示需要着重强调的部分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柱子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5】概括《卢沟桥》一文的主要内容,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B.卢沟桥设计科学,闻名世界。

    C.卢沟桥在永定河上,它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早在13世纪就闻名世界。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

    D.卢沟桥设计科学,闻名世界,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6】我们曾学过《赵州桥》,读了本文,你认为卢沟桥与赵州桥有什么共同点(请写出一点)____________。在对桥的长度等进行描写时,两篇文章都有详实的数字,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这热辣辣的生命之美<节选>

    一般来说,好风景给人的是陶醉,是沉思。但我一到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却被这里的风景激动得直想狂呼高歌。

    班加罗尔的风景,全在街上的花和树。我们平时说花,不外乎桌上瓶里的插花,窗前盆里的鲜花,还有花圃里精心侍弄的花,田野里烂漫绚丽的花。可这里却是轰然一树的花,满街满城的花,而且是一色火红的花。一出机场,迎面就是几株叫不上名的大树,满树不是绿叶,全是火红的花朵。车子进了城,就在花树搭成的胡同里钻行。后来我才辨清,这红花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国南方也有的木棉树,花很大,且常年四季地开;一种是火把树,类似国内的绒线树,有叶,很细碎,花却是特别硕大,红肥绿瘦,反显不出树叶。怎么可以想象?街上合抱粗的巨木擎天而立,( )绿叶扶疏,( )红花万朵,在明媚的阳光下如火苗狂舞,直拥到五六层楼的窗前;又如红绸飘落,直垂到路边,扫着车顶和行人的头。向来赏花,人为主,花为次,花是人手中的玩物,眼中的小景。而现在,反次为主,这花上下半空,前后一街,将人结结实实地裹在其中。席卷天地八方来,红花热血共沸腾。好像一个酒徒,平时能有一两杯好酒已庆幸不已,现在一下被推到酒海里游泳,醉了,醉了,醉得不知东南西北。

    红花之外便是绿树,树棵棵大得惊人。苦楝树一伸臂就护住半块蓝天,棕榈树矗立着就是一根旗杆,大榕树的根接地通天,要是照一个特写镜头,你准以为是一片小树林子。总之,一棵树就是一个停车场,就是一个绿色的庭院。一行树就是一条蜿蜒的堤坝,就是一座逶迤的山脉。树浓荫蔽日,层绿无边。人在树下,如在一座神秘的教堂里一样。对中国大地上的绿色我本就十分留意,天山风雪中松柏的凝绿,华北平原上春风杨柳的新绿,江南池塘中荷叶的碧绿,但是,( )我头脑中的哪种绿,( )无法形容眼前这异国巨木的绿。这是在北纬12度的骄阳下被烘烤着的泛着光闪闪亮晶晶的油绿。举目之中所觉的已不是颜色,而是一种释放着的能量了。

    在印度的日子里,无时不在与红花绿树相伴,出门车在树下钻行,进宾馆先献你一个花环,访问完再捧上一束鲜花。一天,我深夜归来,桌上插着一束红玫瑰,茶几上放着水果篮和一洗手小钵,钵中可人的清水上飘着三片殷红的花瓣。灯下,对着这三瓣沁人的馨香,我独坐沉思,竟不愿上床了。我本无心,这红花绿叶却枝枝叶叶拂不去,直追客人到梦中。我想红花绿树是专为来装扮我们这个世界的。造物者( )选了这两种颜色,( )它代表着生命。你看所有的动物、植物,哪个能离了血红素和叶绿素呢?难怪红花绿树这样叫人激动。它是热辣辣的生命,将自己奔腾不息的力,借了红绿两色来显示给我们。生命不息,花树就永远伴随着我们。

    我明白了,当我们爱红花绿树时,其实是在爱自己的生命。

    【1】把下列关联词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无论……都…… 之所以……是因为…… 不是……而是……

    【2】班加罗尔的红花树主要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3】“举目之中所觉的已不是颜色,而是一种释放着的能量了”中的这种“能量”指的是( )

    A.太阳散发出来的力量。

    B.北纬12度的太阳的热能。

    C.树的力量。

    D.红花绿树表现出来的生命的活力。

    【4】联系上下文,请你说一说作者看到班加罗尔的风景时,为什么会“激动得直想狂呼高歌”?

    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明白了,当我们爱红花绿树时,其实是在爱自己的生命。”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缩写句子。

    ①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

  • 22、照样子,用上动态或静态的描写方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仿写:松山湖畔,游人如织。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主题交流

    《高尚的行为》一文中卡罗纳最后跟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才饶恕了那些欺负科罗西的学生?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