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同样季节的词语是( )
A.草长莺飞
B.烈日炎炎
C.秋风萧瑟
D.冰天雪地
2、下列名言,不是关于珍惜时间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下列不是民间故事的特点是( )
A.一般有固定类型
B.寄托人们朴素的愿望
C.真实感人
4、比一比,组词语。
尚( ) 驴( ) 皎( ) 妥( )
赏( ) 护( ) 骄( ) 委( )
5、精彩的课文品悟。
1.《落花生》一文中花生让我们想到了那些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人。你看到_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_的人。
2.多少事,从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猎人海里布》中海里布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代表___________的人。你还读过的民间故事有_____________。
4.《少年中国说》中引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陆游在《示儿》中表达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林升在《题临安邸》中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忧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6.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大家庭,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持,这学期你们的班级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挥想象,把成语“喋喋不休”的意思用具体的语境表现出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手( )眼( ) 情不( )( ) ( )( )处优
( )拳( )掌 出( )划( ) ( )然起( )
(1)运动员们个个( ),准备在赛场上一展身手。
(2)听了袁隆平爷爷的生平事迹后,我( )地对他( )。
(3)往日( )的我们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变得独立自主了。
7、将下列诗句或名言补充完整。
(1)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描写了白鹭的_____、_____和_____,赞颂了寻常的白鹭所蕴含的______,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2)《桂花雨》通过描写小时候________的事,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______,也表达了“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_____的情感。
(3)《珍珠鸟》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精心呵护下,由______人到______人的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而无微不至的爱。我们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长智慧。
入木三分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子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姿势,手指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还用手临空画字,竟画到他的妻子身上。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画?自家体,没啦!”
王羲之听到“体”字,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啊!于是,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迹,糅(róu)合百家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自成一体,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不停地刻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十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这家人把王羲之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工夫深啊!
1.结合短文内容,解释“入木三分”:__
2.联系短文内容,写出文中两个加点的“体”分别指的是什么?
(1)__ __ (2)__ _
3.王羲之由( )想到创造属于自己的书体。
A.勤学苦练,进步不大。 B.揣摩名家书法。
临空画字画到妻子身上,受到妻子的提示。
4.用“______”画出表现王羲之勤学苦练的句子。
5.读完这个故事,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
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看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看起名人传记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老盖茨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形容名气很大。(_________) (2)跟大家不一样。(_________)
(3)一千篇文章都一样,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_________)
【2】请你说说“因为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橡树,因为橡树昂首天穹、高大挺拔、与众不同。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民间故事阅读
六和填江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定时,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那时,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夫妻俩带着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六和五岁那年,他爹在江上捕鱼时翻了船,淹死了。
从此六和一家更加穷苦。娘儿俩失去了依靠,只能用两支竹竿,上面各拴上一个小圆网,趁潮来的时候,赤着脚跑在潮头前面捞潮头鱼。干这行当太危险,跑得稍慢一点儿就会被潮水卷走。娘儿俩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冒这个险。
有一天,娘儿俩正在捞鱼,不料潮水来得特别快,特别凶,结果六和娘被浪头卷进漩涡里去了。
六和没了娘,又伤心又愤怒。他尽力把江边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搬下来,使劲扔进江里去。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平。
他整整搬了七七四十九天,又把搬来的石头一块块扔进江里,龙王的水晶宫被砸了许多窟窿。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一座小山,都快把大门堵死了,龙王无奈,只好去找六和讲和。
六和要求龙王依他两件事。龙王问是哪两件,六和说:“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许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儿为止。”
龙王答应下来,马上叫人把六和娘送了上来。六和见了娘,多么激动啊!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啦。
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才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
人们掌握了潮水的脾气,就不再怕它。后来,沿江两岸的荒滩都被开辟成良田,人们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为了感谢六和制伏了龙王,后人就在六和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就是如今的“六和塔”。
【1】用“ ”画出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的原因。
【2】用“﹏”画出六和填江后钱塘江潮水的变化。
【3】读了这个故事,想一想六和为什么能让龙王畏惧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
【4】文中对六和如何填江没有详细展开描写,请你发挥想象,把这一部分描写详细。
_____
12、阅读文章,按要求作答。
走进绿色
①如果有人问我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快活,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清晨散步的时候。”
②大约已经八年了,每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我便起了床,然后走出家门,穿过楼前的小树林,走上草坪环绕的安华桥,过了桥再从由柳树和槐树搭起天棚的林荫道上一直向北,再过了健安桥拐进郁郁葱葱的旭芳园公园,并在那里转上一大圈儿之后从原路返回。这大约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然而,在一路之上,不管是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槐树、榆树,也不管是一片又一片的树墙和草坪,以至公园里那条缎带一样闪闪发光的河水,都向我献出了绿色。是的,绿色一直伴随着我,簇拥着我,包围着我。我边走边看,仔细欣赏着有生以来也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注意过的那样多的绿色,有水绿,有葱绿,有嫩绿,有碧绿,有翠绿,有黄绿,有豆绿,有灰绿,有墨绿,有红绿,有紫绿……还有一些根本无法叫上名字的绿色。啊,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绿色是这样的壮观夺目。她俏丽蓬勃,她恬静端庄,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使你神驰魄荡。在这里散步,自己也融化于碧翠之中,我就是绿色,绿色就是我。
③然而,更加打动我的是在风雨之中的一刻。
④那天我走出楼门的时候,天上堆积着乌云,成群的蜻蜓在低空盘旋,显然是在酝酿着一场大雨。我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上了路。刚刚走进旭芳园公园,突然刮起了风,顷刻之间风雨大作,我不得不躲在桥洞里暂避一时。平时那些树,那些草,默默地看着我们这些游人一声不吭,温柔得如同少女。在暴风骤雨面前她们却完全变了模样,几乎使你再也认不出原来的面貌。首先我看到,那高高的“钻天杨”,此时任凭风吹雨打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并且睁开了身上所有的眼睛怒目而视,仿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山崩于前不变色,海啸于后不动心”。我看到,那身体并不粗壮的杨柳,此时柔软的腰肢也一下子有了筋骨,在狂风吹来的时候不得不暂时弯下来,然而只要狂风一过便又挺拔如初,一次次地进行着韧性的战斗。我看到,那紧紧抱着大地的小草,此时没有惊慌失措,每一片草叶都张开大口吸吮着雨水,为自己增加营养,我们好像还可以听到她们那得意的笑声。在这并不太长的时间里,在这惊心动魄的时间里,我真真切切地观察到了并且体味到了生物的无限的生命力。不是吗?也许生活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奋力拼搏去享受生命。这树,这草,都是有生命的。她们和人类一样,同样也是生活在广袤(mào)的大自然里。我们应当百倍、千倍、万倍地保护她们,发展她们,爱恋她们,与她们结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开的整体。
⑤如果有人问我,这些年来我们的北京城有了哪些大的变化?我会马上告诉他:北京人已经走进了绿色,首都已经走进了绿色。
【1】先找到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一声不吭____________
(2)广袤: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起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我就是绿色,绿色就是我”呢?
__________
【4】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在这篇短文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请在文中找一找,在旁边写批注。
【5】先抄写与题目相照应的句子,再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以"走进绿色"为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老了
①一入冬,狂风就肆虐整个校园,道路两边的树木因为招架不住风的蹂躏而东倒西歪。漫天的乌云把我的心绞在一起,心中那一丝说不出的苦涩,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②“阳阳同学,有人找你。”我猛一抬头,班主任在门口看着我,我纳闷地跟着他来到操场上,一眼就看见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我的父亲!刚才倍感寒冷的身体顿时暖和起来。
③父亲慢慢地走向我,在走近他的一瞬间,我突然发现——父亲老了!生活的艰辛,使父亲原本黑亮的头发染上了风霜。风把他的头发吹得有些乱,嘴唇也干裂了,酱紫色的脸很容易现出风尘仆仆的疲劳,衣服和裤子上还看得出灰尘的痕迹,一双无法保暖的“人”字拖鞋支撑着父亲臃肿的脚。我的心猛一颤,长裤筒遮不住的那双脚早就被冻得发紫了。在空旷的操场上,父亲显得那么单调,那么显眼。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拼命忍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努力让自己笑脸依然……
④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出声打断了我的思路:“这几天天气变化快,我给你买了床毛毯,平时注意添衣,别着凉了。”说着递给我一个袋子。在伸手接过的一刹那,我惊呆了:那一双手!那是什么手啊,把我扎得生疼。那还是手吗?上面裂口纵横、沟壑坎坷,记录着风霜的侵蚀,体现着生活的劳累;而那一床毛毯,却在我怀里静静地散发出温暖的气息,让我有了一季的憧憬。我的心没来由地痛起来。
⑤风停了,太阳出来了,此刻,我的心里暖融融的了……
【1】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2】“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中“心思”的意思是_______。“我的心思”具体表现在哪里?在文中用“﹏﹏﹏”画出来。
【3】短文的第④段没有运用( )描写。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 E.外貌
【4】下列对文章结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结尾既有环境描写,也有心理描写。
B.“我”的心里感到很温暖,主要原因是太阳出来了。
C.文章的结尾照应了文章开头,点明了主题。
D.结尾的省略号蕴含着“我”对父亲言之不尽的感情。
【5】短文描写了父亲_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_________。
14、先补充成语,再选择填空。
不足为( ) 冷( )热讽 怒发( )冠
欣喜若( ) 倾( )而下 安然无( )
本来小明的数学成绩就差,考个二三十分都( )。这次数学考试好不容易考了个六十分,同学们还是对他( ),说他永远都进步不了。小明( ),狠狠地砸门而去。就在这时,一场大雨( ),小明快步跑入办公室,别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他却( )。这时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小明,没淋湿吧?这次考试你考得不错,好好努力,以后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原来是班主任王老师。小明听了老师的这番鼓励,真是( )。
15、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 jiān jù(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ní jiāng(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3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shāng liang( ),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dǒu pō( )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缩短——( ) 容易——( )
3.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波浪线的是一句______________。
照样子写句子: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4.詹天佑在居庸关开凿隧道采用________方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在八达岭采用________方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青龙桥“爬陡坡”又设计了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感悟
______
①新年的脚步越走越近,候车室里人潮涌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叽叽喳喳个不停,好似一口煮沸了的锅。检票口排了一长溜儿的队伍,人们慢慢地向前蠕动。我抱着儿子挤在队伍中,焦急地等着检票。
②队伍蜗牛般爬行,我的心忐忑不安,自己瞒天过海的把戏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了。我轻声对儿子说:“把脖子缩起来,靠到我的肩膀上。”儿子忽闪着眼睛,不知其意,却也乖乖地照着做。
③“成人全票,儿童半票,请出示车票。”检票员动听的声音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也撞击着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站在我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健硕的中年人,黝黑的脸庞,浓眉大眼,大大小小的包裹,扛着的、背着的,身边还带着一个纤弱的小男孩,正向前走去。
④检票员毫不犹豫地拦住小男孩,领他向测身高的1.2米线走去。小男孩站在那里,惶恐地看着中年人。也许是天气太冷了,小男孩寒战战地站着,紧缩着脖子。“1米18,半票。”检票员高声说。
⑤中年人盯着小男孩,面露愠色,转而笑呵呵地递给检票员两张车票。检票员接过车票,仔细地看了看,惊讶地问:“你怎么买了两张成人票?”
⑥中年人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然后转过头对着小男孩严肃地说道:“站直喽,儿子!”声音清晰有力。小男孩仿佛一个战士接到命令一样,刻抖擞精神,把身子一挺,头一昂。
⑦“1米23,全票。好孩子!”检票员赞叹道。小男孩银铃般的笑声响起来,感染了大家,笑容也在中年人脸上漾开,灿若春天。乘客们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魁梧结实的中年人。此刻,我的心一阵悸动,身子似乎矮了半截,不敢向前移动。
⑧“爸爸,我也要上去站直身子。”儿子挣脱我的怀抱,说着就要跑过去。我猛地抱住儿子,偷偷地溜出了队伍,转身向售票处走去,毫不犹豫地补买了一张儿童票。
⑨队伍长龙一般,蜿蜒向前,儿子牵着我的手,排在队伍的后面,好久才移动到测身高的1.2米线处。儿子兴高采烈地走去,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昂首挺胸像一个凯旋的将军,高声道:“爸爸,我已经站直了。”
⑩检票员抚摸着儿子的头,笑了。我看着儿子的神气也忍不住笑了。小小的检票口又是笑声一片。
【1】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 )(只填序号)
A.站直喽
B.逃票
C.父亲和检票员的故事
【2】短文第②段“自己瞒天过海的把戏”具体是指:__________。
短文第⑦段“我的心一阵悸动”中“悸动”的含义:_______,“悸动”的原因:____________。
【3】短文多次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依次梳理“我”心理变化历程:焦急——( )——惭愧——( )。“我”的心理历程变化印证了这句古语:人有耻, 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⑩段“小小的检票口又是笑声一片”,属于_______(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笑声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⑥段和第⑨段划线句子都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体现出他们都是___________的孩子。
【6】有人说文中的中年人做法很傻,你赞同吗?请发表你的观点。
观点: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理解
少年中国说
红日初升,__________。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__________。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__________,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将短文中画线部分补充完整。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用自己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________________
(2)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文章感情充沛,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5】为了实现强国梦,中国百年来在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的杰出代表。请选择其中一位人物,用简洁的话语介绍他(她)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体会牧童“大叫”的不同情感。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每次大叫时,牧童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民们闻声赶来,因为担心羊和牧童的安全,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牧童却以此取乐。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此时,牧童的心情是________的。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①“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抢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③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根据短文内容,在下面的图上标出孩子、猴子和帽子的位置。
【2】用“——”在第①自然段画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如果猴子和孩子能够对话,从他们的动作和神态上推想会说些什么?
猴子:
孩子:
【3】用“﹏﹏﹏”画出描写孩子危险处境的句子,说说写得详细的原因。
【4】船长说的每句话都很简短,并且标点都是叹号,从中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一次幸福的航行,一次终身难忘的航行,我不会忘记。(改成反问句)
2.秋天,香山的黄栌红了。(改写成比喻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
22、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①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
③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请你以“我喜欢”为题目,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东西,可以是书籍,可以是电影,可以是某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一个地方......
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