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见闻+联想或想象”的表达方式把语句写得形象有趣的一项是( )
A.早晨,我推开门一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孩子们忍不住冲出家门,赏雪景、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B.早晨,我推开门一看,广袤的田野、高大的树木、错落的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好一派令人心醉的冬日风光。
C.早晨,我推开门一看,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纯洁的小精灵们,有的在空中旋转跳跃,有的在眼前翩翩起舞,似乎在炫耀自己是美丽的化身。
D.早晨,我推开门一看,好大的雪啊!我兴奋地跑到雪地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伸手,雪花便飘飘悠悠落入掌中,随即又不见踪影了。
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撒尿 sā( ) 擅长shàn( )
sǎ( ) tán( )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羞耻(chǐ) 黛色(dài) 镶嵌(qiàn) 澄清(dèn)
B.箩筐(luó) 矮小(ǎi) 杭州(háng) 谴责(qiǎn)
C.懒惰(duò) 平衡(héng) 胁助(xié) 绰绰有余(cuò)
D.许诺(ruò) 抵抗(dǐ) 赢得(yíng) 酬劳(chóu)
4、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慈母情深》是______写的一篇文章,讲述了“我”的母亲在_______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______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________。
(2)《父爱之舟》是______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______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表现了父亲对作者________的深沉的爱,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母亲对“我”的诗的评价是________,父亲对“我”的诗的评价是______,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作者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深地体会到:这两个________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______。
5、选词填空。
辩 辨 变 遍
1.在这次( )论赛上,他表现很出色。
2.肉眼很难分( )清的。
3.学校的( )化真大呀!
4.呼伦湖畔( )地都是野花。
6、读古诗找地名,填在横线上。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____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________
⑤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
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____
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________
⑧万里辞家事鼓鼙(pí),金陵驿路楚乡西。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照样子写词语。
(1)摩______擦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心______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举:A、提出; B、推选; C、全; D、往上托;往上伸。
举世闻名( ) 选举( ) 举例说明( ) 举目远眺( )
9、课内阅读
这一次,老先生反常地站着。他满头白发,面容黢黑如铁,目光如锥,直视大家,音量不大,但在江南口音中运了力道,话语中就有种清晰的硬度了。他说:“听说有人对我的讲评有意见,好像是一个叫毕淑敏的同学。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站起来,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认识你一下?”
我只有站起来。
老先生很注意地看了我一眼,说:“好。毕淑敏,我认识你了,你可以坐下了。”
说实话,那几秒钟,真把我吓坏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说出的话就像注射到肌肉里的药水一样,你是没办法抠出来的。
全班寂静无声。
1.文中对老先生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描写。
2.“说实话,那几秒钟,真把我吓坏了。”体会一下,当时“我”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过,有什么办法呢?说出的话就像注射到肌肉里的药水一样,你是没办法抠出来的。”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
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去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的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的呼唤:“小懿懿,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地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呀,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鸣鸣,各家各户陆续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来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边,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摘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到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慈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了乡亲我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草标、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却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请用“——”画出表现家乡美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表现乡情的句子。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牛嚼”与“鲸吞”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 )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像一座漂( )浮的小岛。它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这些小玩意儿是怎么填满它的巨胃的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人们泛( )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 ) 细嚼慢咽( )
3.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把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式比喻成“牛嚼”,把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式比喻成“鲸吞”。
4.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织女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她常常想,人人都说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给加点字注音。
彩锦(____) 梭子(____)
【2】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织女为什么想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谈谈织女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rèn)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折磨自己,同时也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是关于爱和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爱。
当她一觉醒来,突然明白,能(zhěng)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的(jiǎn)。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云(xì)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候,背上长出了两片多彩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注音的汉字。
rèn | zhěng | jiǎn | xì |
柔________ | ________救 | ________ | 云________ |
【2】“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________。
【3】在“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这句话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4】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前五段和后六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那句话是________
14、微群阅读
(语段一)①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须,叫作触角,形状各异,十分奇特。昆虫总是在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触角,好像两根天线或雷达时刻在接受电波和追踪目标。因为触角上有许多感觉器和嗅觉器,与触角窝内的许多感觉神经末梢相连,又直接与中枢神经联网,非常灵敏,既能感触物体、感觉气流,又能嗅到各种气味,甚至是远距离散发出来的。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便可支配昆虫进行各种活动。②如二化螟(mínɡ)的触角,可凭借水稻的气味刺激寻找到它的食物水稻,菜粉蝶的触角可根据接收到的芥子油气味很快发现它的食物十字花科植物。
(语段二)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③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qún)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④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1】(语段比较)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这两个语段都写了昆虫触角的_____和____;第二个语段还写了触角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触角的特点:画线的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②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③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句④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品味语言)比较两个语段的语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一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明晰。
B.语段二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觉得活泼有趣,能激发人阅读的兴趣。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既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活泼的,还可以进行夸张和想象。
【3】(阅读迁移)我还知道这些嗅觉灵敏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 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摧 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慌 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上打“√”。
【2】照样子,写词语。
老老小小 __________ ________
【3】海力布是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不相信海力布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手 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撒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板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找出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举了大拇指和食指的哪些用途?
大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指:______________
【3】拇指和食指有哪些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拇指和食指分别象征生活中的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 gān gàn)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直垂(chuí c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 chàn shàn)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隙”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组词(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靠近——( ) 茂密——( ) 漂亮——( )
【4】我从“_____” 这个词知道枝干的数目很多。枝干的数目很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句子?请抄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谈谈体会。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芳草地。
父亲第一次说害怕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做饭。晚饭一做好,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冬天天黑得早,走夜路。山路两旁全是遮天蔽日的茂密松树林。我曾问过父亲摸黑走山路害怕吗,父亲底气十足地回答说:“不害怕,我胆大!”
从我10岁起,每年的暑假都要陪父亲去30多里外卖熟山芋。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永远都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总是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地堆着。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都没被撤掉,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但父亲还是不怕,每次带着我走过坟旁,他都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我胆大”,他总是这样告诉我。
后来,父亲怕影响我学习,便不让我陪他去了。母亲不放心,每次都要和我出去送送他。黑夜中,我和母亲站在村口的高地处,父亲则独自打着手电筒上路。每隔几分钟,我就大声地喊父亲,父亲听到后会回应一下。没走多远,他便会隔着寂静的夜空,对我和母亲大声喊道:“你们回去睡觉吧!”
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我非常不解。直到母亲回家告诉我,父亲本来是打算留在老家的,养点儿鸡,带来给我补补身体。可是,当他回到多年不曾回去的老家时,却发现屋边上居然新葬了一个坟。父亲对母亲说,他胆小,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于是决定继续外出打工。
那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听见父亲说怕。我也一下子清醒过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许他胆小,所以他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地划掉,完成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现在父亲老了,他放下挑了几十年的重担,这才承认自己也是胆小的。
【1】联系短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寒而栗:_________________
轻描淡写: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展现父亲“胆大”的性格,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进行了场景描写,请你用“ ”画出来,并写写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中破折号后,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联系文中内容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1】文章从墨的地位高、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墨。
【2】文中第4自然段加点词“重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
【3】画线的语句主要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
【4】“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这句话放在( )最合适。
A.①——②自然段之间
B.②——③自然段之间
C.③——①自然段之间
D.④自然段之后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改成把字句:
(2)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改成反问句: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成陈述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补充完整,具体描述几个事例的表现来突出情景特点。
六月一日,校园真热闹。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话,写出某个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把事物比作人来描写情景。
清晨,无数雪花在空中飘扬,_____________
2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闯关。
题目:_________________的我
要求:⑴、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某个方面的特点,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选择一两件最能表现这个特点的事例,有条理的写下来。
⑶、字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