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朗读断句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
B.山外/青山/楼/外/楼
C.我劝/天公/重抖擞
D.死去/元知/万/事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矫健 象征 隐敝 生灵涂碳
B.诗情画意 玲珑 称赞 浇水
C.治疗 境界 采排 路不拾遗
D.太平胜事 衰老 胆怯 销毁
3、下面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
A.轻蔑 优雅 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B.勤劳 阴险 呕心沥血 忠心耿耿
C.傲慢 懒惰 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D.乐观 炫耀 处心积虑 诡计多端
4、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体会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的好处。
(1)即使是_____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______,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________。
(2)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_______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3)_______的大雁,在高空中______,更是叫人感动。
以上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牧童》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牧童生活的自由自在。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聪明和调皮。
(3)《清平乐·村居》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词中写出了小孩子顽皮、可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阳·童年·骆驼队》是__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的序,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也是这位作者写的。
(5)《祖父的园子》出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6)《童年的发现》一文,“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__________的规律,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__________的风险。”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习惯。读书时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 。
2、查字典有三种方法:不知读音的可用 ;会读不知意思可用___________;独体字或难检字可用 。我们在阅读时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习惯。
7、看拼音写词语。
hú dié___ dù jì___ chéng rèn___ wěi tuō___ diào dù___ xiōng táng___
nà hǎn___ tàn tīng___ qīng tíng___ chú tou___xún si___
míng huǎng huǎng________ shén jī miào suàn________
8、区别字组词。
侍( ) 踩( ) 槐( ) 碗( ) 瑶( )
待( ) 睬( ) 愧( ) 豌( ) 淫( )
9、阅读理解。
松鼠(节选)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 )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骟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1】在选文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选文第一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不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
A.快速逃走
B.跑跳敏捷
C.储备食物
D.活动范围
【4】画“ ”的句子表现了松鼠_________。作者用了三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松鼠对于危险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表现出松鼠 “_________”的特点。
10、阅读理解
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甲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有辟邪之用,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
②随着历史的发展,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寄托着人们从镇宅消灾到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四大家”之一,年画的一大种类是娃娃,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惹人喜爱。年画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绘制、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画、石印、胶印等。
③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④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窃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1】短文依次介绍了______、年画的内容和制作、______、______这几方面的内容。
【2】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____________,让读者对年画的内容有了更具体、清楚地认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最早”二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结束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 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时间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还将持续40亿年左右。”“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小王子》片段,回答问题。
“我经营它们。我一遍又一遍地计算它们的数目,”商人说,“这并不容易,但我是个干正事的人!”小王子还是不满意。“我呀,如果我有一块方围巾,我可以把它围在脖子上带走它。如果我有一朵花儿,我可以摘下这朵花儿带走它。可是你没法摘下这些星星呀!”“没错,但是我可以把它们存入银行。”“就这样?”“这就够啦!”小王子想“这倒是挺好玩的,还挺有诗意的呢,但不算什么正事呀。”小王子对“正事儿”的看法与大人的看法极不相同。小王子说:“我拥有一朵花,每天浇灌;我有三座火山,每周打扫。我连死火山也不放过,很难说它会不会苏醒。我能做对火山和花有益的事,才叫做拥有它们。但是你却不给星星做有益的事。”“大人们真是怪的得没法说。”小王子一边赶路一边嘀咕这句话。
【1】在小王子心目中,什么才是“正事儿”?
________________
【2】商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暖 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用“——”在文中画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每文第4自然段连用了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思念故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
C.赞美暖冬
14、阅读练习
田螺姑娘(节选)
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孤儿,村里好心的邻居收养了他。他长大成人后,在村边搭了两间茅屋,开始独立生活。无论邻居们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会热心帮助,从不嫌(xián qián)弃累大家都夸小伙子是个勤劳、善良的好孩子。他有几亩地每天早出晚归辛勤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便(pián biàn)顾不上家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
②有一天,年轻人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了水缸里。
③第二天,年轻人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吃剩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年轻人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没想到,接连几天,年轻人回到家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于是,年轻人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年轻人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là luò)石出。
④这天早晨,年轻人扛起锄头下地干活,不一会他就早早地回家,趴(pā bā)在窗外看屋里的动静。只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缓缓走了出来。姑娘移步到了灶前,开始烧火煮饭,不一会屋里就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年轻人飞快地推门进屋,直奔水缸,看见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个空壳静静地躺在水缸里。姑娘见年轻人突然闯进来,她想回水缸里,但是来不及了,年轻人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⑤田螺姑娘听到年轻人盘问自己的来历,只得把实情告诉了他。
⑥原来,田螺姑娘是天上的神女。天帝知道年轻人是个孤儿,很同情他,还因为年轻人乐于帮助别人,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就派她下凡帮助年轻人料理家务,想让年轻人尽快富裕起来。等到年轻人成家立业时,她再回到天庭去复命。可是现在却被年轻人知道了天机。她不能再待在这里了,必须回到天庭去。
⑦年轻人听完田螺姑娘的一番话,感激涕零地说:“多谢仙女,小人结草衔环,慈恩必当重报。”同时,他为自己知道了天机感到后悔,再三挽留田螺姑娘。田螺姑娘主意已定,临走前,她对年轻人说:“我走以后,你的日子会艰苦些,但你只要辛勤劳动,生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可以用它贮藏粮食,随你吃多少,壳里的粮食都不会用完。”
⑧说完后,田螺姑娘变成一团青云,闪电般向西南方飞去了。年轻人依靠勤劳的双手和田螺姑娘的帮助,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但年轻人仍然辛勤劳动,还拿出很多粮食分给乡亲们。几年之后,年轻人娶了妻子,过上了美满幸福的日子……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田螺姑娘》,有改动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嫌(xián qián)弃 便(pián biàn)顾不上
水落(là luò)石出 趴( pā bā )在
【2】阅读第⑦段时,如果不理解“结草衔环”一词,为了不影响阅读速度,正确的做法是( )。
A.停下来品读,逐字推敲。
B.停下来查词典。
C.先跳过它,继续往下读。
【3】天帝为什么派田螺姑娘来帮助年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
A.只有神仙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B.好心必有好报,如果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也要用心帮助别人。
C.不能吃剩菜、剩饭。
15、文本阅读。
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它是那样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这阵儿,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恢复着体力,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
【1】这段主要写了( )
A. 写蝉儿趴在树上。
B. 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C. 写蝉儿脱壳后非常累。
【2】这段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想象 C. 拟人
【3】语段写出了( )之情。
A. 作者对蝉儿的羡慕 B. 作者对蝉儿的喜爱 C. 作者对蝉儿的好奇
16、阅读理解。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边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①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A)的待遇,有(B)的生活和(C)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dàn)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佳节。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tǎn)露了心迹。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1】将下列三个词分别填到A、B、C处,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越 ②富裕 ③优厚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句话凸显了钱学森的巨大价值。
B.经过五年,钱学森才回到中国,是因为美国人的阻拦。
C.“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3】如果把文中①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下面的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的轮船快一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②处画直线的句子表现了钱学森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歇后语
歇后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熟语之一,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者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听者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配音,所以就称其为歇后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启迪,千古流传。歇后语一般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要表达的另一种意思。人们听到这类歇后语,往往大脑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象的事情打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棋盘上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打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这类歇后语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打比方。如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对相应歇后语的意思了然于胸。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共同的特点。歇后语前半段的比喻部分,有时不免会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些都是应避免使用的。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1)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______
(2)心里非常明白。 ______
【2】歇后语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大类。
【3】照样子,写出歇后语中的谐音字。
例: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1)外甥打灯笼——照旧______ (2)四月的冰河——开动______了
(3)炒熟的虾米——红人______ (4)上鞋不用锥子——真______好
【4】文中第一自然段加点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歇后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歇后语存在哪些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提升,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1943年秋天,赵疃民兵负责人赵同伦从区武委会领来了两颗地雷,他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200多个日伪军出来抢粮后,从赵疃西大道回据点,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提前在路上埋下两颗绊雷,一下炸死13个敌人,民兵们心里乐开了花,都盼望上级多发一些地 雷。可是,那时八路军兵工厂的条件很差,地雷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赵守福他们日夜琢磨,根据放炮打石头的原理,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经过试爆,效果很 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把漫山遍野的石块利用起来,制成各种拉雷、绊雷、滚雷。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埋雷技术和地雷战术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地雷品种由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标语雷、飞行雷等30多种。埋雷方法也由预埋待炸发展到飞行爆炸,由单一布雷发展到大摆地雷阵。赵疃的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一旦得到敌人出动的情报,民兵们就提前做好准备:大小路口、山坡、树林、河套、瓜 田、菜园、门阶下、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后来,敌人抓来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走在前面开路。民兵们连夜发明出一种“长藤雷”,把引爆索线加长,等群众安全走过再迅速拉火,使地雷专在敌人脚下开花。
【1】快速阅读短文,计时______分钟。
【2】用“ ”画出最能概括地雷战特点的一句话。
【3】地雷战和地道战一样,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作战主动程度看,地雷战主要用于______,地道战主要用于_______。
19、阅读《桂花雨》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揺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揺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⑤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成熟”在字典中的意思是:①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②发展到完善的程度。在②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用另外的一个意思造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两个句子填空。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两个句子中的“________”字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表现了母亲的自豪之情。
B.“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句话写出了“我”迫不及待的心情。
C.“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写出了我激动、兴奋的心情。
D.“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现了母亲不愿意接受杭州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浓的事实 。
【4】结合课文写话并填空。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下面的情况下,母亲会说:
(1)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人很热情, 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的月亮真圆,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这么说,是因为母亲在表达对家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情。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①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对比句)
_________,比不上_________。
(3)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类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一写“久别重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他作文里的病句大大进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谁不在自己的脸上,写上一个甜甜的微笑?(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2)我们这儿是个基础薄弱、和别处比起来要矮上一截的学校。(缩句)
(3)读诗句,体会意思。
“新年在每一只小耳朵边说的悄悄话,大家都能猜到!”你猜到了什么呢?
22、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23、习作
辉煌的北京故宫,壮观的西安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徐州汉墓……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令我们自豪。请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处,结合搜集过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吧!要求:题目自拟,条理清楚,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