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谚语补充完整。
(1)六月六,______________ 。
(2)处暑不出头,___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bào yuàn ēn cì shàn dài qín miǎn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dào qiàn juàn liàn yùn hán jié chū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积累展示。
1.在《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环境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2.朱熹的《春日》里含有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碧浪翻滚的黄河水,我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见稻田里的蛙鸣,我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学期的课外阅读中,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认识了可怜的阿廖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认识了勇敢的雨来等。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童话故事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________》引导我们把目光投向穷苦的劳动人民《________》让我们擦亮眼睛来关注社会;《刺猬汉斯》告诉我们做人要________,因为________;《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让我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认识了一个________的男孩儿。
2.《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中,小女孩儿________次擦燃了火柴,分别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相矛盾》中别人用“________”使那个人的谎言不攻自破,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5、我能认真听老师读“听力材料”两遍后完成练习。
1.根据短文要想表现的主题拟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
2.安徒生是怎么回答有钱人的讽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①
陆游②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①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②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1】联系注释,判断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浪淘沙》。
【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3】判断对错。
(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9、课内阅读。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选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画出来。
【2】快速默读选段,找到这段话中描写的动植物,提取关键词,填写下面的“动植物成长表”,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中心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动植物 | 时间 | 怎样长 |
瓜藤 | 一天 | 长出几寸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1)选段中“飞快的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跳跃的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选段在选材上紧紧扣住中心句,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中心句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3】夏天还有哪些生物生长迅速?仿照选段中对生物跳跃生长的状态的描写,选择一两种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片段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子。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业知识,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花都进行了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安居乐业”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为什么战士小高把昆虫带到岛上?这同蔬菜瓜果的收获有什么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高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 ) (2分)
A.小高等海岛战士喜爱小昆虫。
B.小昆虫爱海岛。
C.小高等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有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
11、阅读与感悟。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用自己的话对第②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的道理。
【3】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
【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
【6】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给这段话加一个小标题。
【2】文中哪些句子是对五位战士群体的描写?请把这些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格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 寂静 安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告 宣布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情 热烈 热心)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从选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选文按顺序写了开国大典的____、____两个环节。
【3】画“___”的句子中“站起来”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______次写到“掌声”,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掌声?那是什么样的掌声?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写。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响起了的掌声。
14、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北京鲁迅博物馆有关介绍
中文名称 | 北京鲁迅博物馆 | 目录 | 1基本资料 |
建立时间 | 1956年 | 2展厅 | |
开放时间 | 9:00-16:00(周一闭馆) | 3鲁迅传记 |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 4文库工程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阜(fù)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 5美食 | |
荣誉 | 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人物传记性博物馆” | 6住宿 | |
级别 | 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 7交通 |
【材料二】故乡(节选)
我问问他(中年闰土)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边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背景链接】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今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以闰土为代表)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1】下面哪个人去“鲁迅博物馆”的时间不合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张明7月11日(星期六)下午2点去 B.王红6月5日(星期五)上午10点去
C.琳琳8月10日(星期一)上午9点去 D.刘芳5月11日(星期日)中午12点去
【2】平平想了解鲁迅的生平、去博物馆的路线、馆内展品、周边住宿情况,应依次点击目录中的哪几个部分?( )
A.1726
B.3726
C.3716
D.7126
【3】要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需要看到材料____________。
(1)经历了无数的苦难,闰土还和小时候一样。
(2)从片段中,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愤恨。
【4】下面是鲁迅的作品的是( )
A.《少年闰土》
B.《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C.《有的人》
D.《故乡》
15、如果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18、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难道这篇课文描绘的不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吗?
(2)这篇课文运用的怎能不是对比的写法呢?
20、改为直接引述句。
1.老班长说 ,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的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叙述生动,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450字。
题目一:我不再 了
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任性、拖延、莽撞、自卑、孤独、马虎、懒惰等。②围绕所选词语,回顾相关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自己的情感变化写清楚。
题目二:一个 的人
提示: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的身边一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老师或其他人,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受尊敬、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诚实、风趣等;②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