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泉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书法欣赏。

    图片为《玄秘塔碑》的局部,我知道它的书写者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他的________书用笔方圆并施,结构精妙。

  • 2、填空。

    (1)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____________?牛斗,力在角,____________,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

    (2)作者王安石是这样描写邻居湖阴先生居所附近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3、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给句子加标点。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____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____可以高扬____

    可以低垂____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____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____

    2请你对画线部分进行修改,使其与带点的部分形成对偶。

    金秋十月,人们纷纷出游。有的远足郊野看红叶,有的就近到公园里去参观菊花展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项是(  )。

    A.有话跟你说——跟你有话说 B.你去了就回来——你回来了就去

    C.你慢点儿吃——你吃慢点儿 D.完成任务再吃饭——任务完成再吃饭

    4下面句子中表达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件事? B.这件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C.这件事他肯定知道。 D.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5《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李明同学却说:“有了电脑和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加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意思写成语。

    (1)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_________

    (2)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_________

    (3)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_________

    (4)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_________

  • 5、补全歇后语。

    鸡蛋碰石头——_________ 铁打的公鸡——_________ 留得青山在——_________

    司马昭之心——________ 姜太公钓鱼——________ 猴子捞月亮——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习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从诗的前两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_朝的豪放派词人。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

    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

    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

  • 8、阅读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中以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2】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山羊和狼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狠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

    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狼刚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难到、难道)你一点不同情我吗?

    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哀求道:行行好吧!山羊大哥。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毫、豪)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在括号里选留一个正确的词

    (难到、难道)________          (毫、豪)________不客气

    2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 (保留原句意思)

    3文中划线词语要是,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请写出两个(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短文分两层(已用“‖”线标出),请写出各层意思。  

    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剧痛________      哀求________     发火________

    6作者怎样三次写山羊头部的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

  •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踢毽子

    ①踢毽子游戏流传已久,老少皆宜。

    ②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鸡毛须是公鸡毛。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快腌风鸡了,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

    ③我们这里毽子的踢法花样很多,主要有“盘、绷、扬、磕”四种。“盘踢”是向内摆动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硅子,使其在空中旋转。“绷踢”是指大腿向前抬起,脚背将毽子向前踢出,使其在空中直线飞行。“拐踢”是指小腿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脚外侧将毽子向侧后方踢出,使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磕踢”是指提起大腿用膝盖将毽子向上磕起,使其在空中旋转。

    ④踢毽子是冬天的游戏。刘侗《帝京景物略》云:“杨柳死,踢毽子”,大概全国皆然。踢毽子是孩子的事,偶尔见到近二十边上的人还踢,少。北京则有老人踢毽子。有一年,下大雪,大清早,我去逛天坛。在天坛门洞里见到几位老人踢毽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了。他们轮流传递着踢。一个传给一个。老人都腿脚利落,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作者:汪曾祺,选文有刷改)

    老师组织开展班级“阅读能手”大赛,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三个阅读任务:

    【1】为了完成任务一,林林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梳理了相关事情。

    中心句:_________

    找鸡毛做毽子

    介绍毽子的不同踢法

    _______

    【2】为了完成任务二,林林重点关注了第 自然段,并结合文中关键语句,画了四种路毽子的方法,请连一连。

    盘踢                              拐踢                                 磕踢                              绷踢

    【3】林林在文中勾画了两处重点语句,请你来品读。

    (1)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

    这句话主要运用____________描写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让我感受到孩子们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读这句话时,我眼前仿佛出现______________的画面,所以说这几位老人就是一幅画,一首诗。

    【4】请结合林林收集的相关资料,完成《鸡毛毽子制作指南》。

    鸡毛毽子制作指南

  • 11、课外阅读。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四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带我下地了。在绿油油的菜畦里,我跟母亲学着给菜苗浇水、除草、捉虫。①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再大一点,我有时会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小伙伴。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是怎样责备我的。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②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双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

    记得我上了学以后,一个夏天的中午,母亲冒雨上山给我寻找治气喘病的草药。回来时,她的蓑笠不见了,浑身上下被淋得透湿。父亲问她,她笑笑说:“路上碰见邻居小林妈,我把蓑笠给她了。”当晚母亲发了高烧。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③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长大以后,我在书本里找到了母亲当时嘱咐我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错,母亲的眼睛,不就是这么嘱咐我的吗?

    想起母亲的嘱咐,我就会联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祖国的土地、祖国的历史养育了我勤劳善良的母亲。母亲对我的嘱咐,不正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1】给文章拟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文中①②③句话,分别表达了母亲对我怎样的嘱咐?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______

    【3】读第5自然段,“不错,母亲的眼睛,不就是这么嘱咐我的吗?”这是_____句,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恰当的语速和语调。( 

    A.快而低沉

    B.慢而高昂

    C.慢而低沉

    D.快而高昂

    【5】把画横线的句子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散文诗

    好的故事(节选)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含义。

    诸影诸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底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画浪线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明“好的故事”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晒着的衣裳”这一景物想象一个或“美丽”或“幽雅”或“有趣”的故事,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仔细观察漫画,认真阅读漫画左边的文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

    【1】漫画左边的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A.记叙

    B.议论

    C.说明

    D.抒情

    【2】漫画左边的文字的写作顺序是( )

    A.由主体到局部

    B.由整体到部分

    C.从右到左

    D.从上到下

    【3】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A.读书

    B.财富

    C.读好书

    D.好读书

    【4】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信你一定读过许多好书吧,请你选择一本推荐给大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书名: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

    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训练营

    (1)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少先队员。(改病句)。

    (2)江风吹得芦苇哗啦啦地响。(改成字句)。

    (3)如果我犯了法,还能吃得上鱼吗?(改成陈述句)。

       

    (4)华佗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改成字句)。

     

    (5)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我,渴望去那辽阔的天宇高高飞翔。(照样子写一句话。)

     

     

     

  • 16、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词句练习。

    (1)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鲁滨逊流落荒岛。鲁滨逊从未放弃生存希望。

    ______

    (2)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缩句)

    ______

    (3)仿照例句,填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

    (4)读句子,选择横线上的一两个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有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饿、安静、厚、盼望、难过

    仿写:______

  • 18、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鱼儿在池塘游着,荷花随风摆动。(采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手法扩句)

       

    (2)晴朗的夜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缩句)

     

  •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改为双重否定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快乐练笔。

    从下面两个话题中任选个写段话,注意用上“第一……第二……第三……”的句式。150字左右。

    1.小丽请求妈妈同意她每周六上午去学滑旱冰。

    2.王燕准备竞选班级宣传委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