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这篇课文是________写的回忆伯父__________(谁)的纪念性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课文叙述了关于伯父的五件事,我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伯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_________,又________,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
(2)古人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辛弃疾沉醉于月夜:“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王安石留恋院外美景:“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孟浩然隐居鹿门山受友人邀请曾感叹:“________,青山郭外斜。”
(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探月任务,顺利返回地球,这一成功更加稳固了我国航天强国的地位。回想这从零出发的“航天之路”,让人想起鲁迅在《故乡》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充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忍( )负重 化险为( )
囫囵吞( ) 深思熟( )
心( )肉跳 ( )精会神
( )头丧气 斩钉( )铁
(1)画“ ”的词语含有一对反义词,像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 ;画“ ”的词语是跟心理有关的,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 。
(2)“( )精会神”的近义词是 ,“斩钉( )铁”的反义词是 。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亮亮看书总是 ,从来不会对书中的问题 ,总是乱说一气。
4、根据积累、背诵的内容填空。
1.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________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________,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
3.《七律·长征》一诗写红军过________、越________、抢________,杀出重围,翻过________进入陕北。
4.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中的句子,用“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
5.这一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的老支书,________的鲁迅。我们读过高尔基的《______》,还读过《小英雄雨来》,里面生动的故事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雨来是个________的小英雄。
5、本课三首古诗为我们依次呈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美丽如画的江南景色和流水环绕着绿野的田园风光。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哪一首诗在你的头脑中展开了清晰的画面?请写下来。
读《_________》,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②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③是今朝斗草④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①新社:春社,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清明前。②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③元:同“原”。④斗草:古代妇女玩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1】这首词的上阕依次描写了燕子、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
【2】请把这首词中描写东邻女情态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与时令相符的景物的变化,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B.词的下阕写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态等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C.“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句表现了东邻女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D.这首词美在情景,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流丽。
7、课外阅读。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最能概括青松特点的是( )。
A.挺且直 B.高洁、挺直 C.高洁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
A.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
B.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希望的精神品质
3.《青松》和《苍松怪石图题诗》都描写了青松的品格,《青松》中赞美松树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松怪石图题诗》中赞美松树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写,都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精神。
8、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琴棋书画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艺术形式,是构成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重要元素。它可以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使一个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请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下列词语中与“琴棋书画”无关的一项是( )
A.高山流水
B.竭泽而渔
C.画龙点睛
D.笔走龙蛇
【2】伯牙、锺子期以琴结友的传说流传至今。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____________。”可见杜处士十分喜爱收藏书画。而对于戴嵩所画的传世佳作《斗牛图》,杜处士更是“锦囊玉轴,____________”。
【4】书法课上,同桌小明总是心不在焉,不认真练习书法,还说“现在电脑打字多方便,没有必要练习书法”。作为同桌,你该怎么劝说他重视书法,认真练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①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②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③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④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锡、锰、硫等。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⑤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食物匮(kuì)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⑥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⑦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⑧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贡献。
【1】第①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话?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第①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3】判断下列句子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
(2)“望洋兴叹”在这里的意思是比喻人们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____
(3)“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说明海洋里蕴藏着无穷无尽、取之不竭的矿产资源。____
(4)人类面临食物匮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急剧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恶化。____
【4】人们将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是( )
A.人类要保护好海洋,海洋才会为人类作贡献。
B.海洋资源无穷无尽,人类要学会开发利用。
C.海洋乐于为人类作贡献,人类不会合理利用。
11、课外阅读
花的学校
①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③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的站墙角的。
④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⑤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⑥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⑦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⑧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文中“地下的学校”实际指_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②自然段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通过写 、 、 的动作来表现出他们对花孩子的
【4】用 “ ”画出文中写花孩子穿着的句子。请写出3个描写色彩的词语 、 、 。
【5】照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的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作者看来,花的家在天上,那么花的妈妈会是谁?花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纪念__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根据课文,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3】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有许多人物的死比泰山还重,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一]
自2012年年未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指在外就餐将吃不完的食物用饭盒装好带走)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 20岁及以下 | 21~30岁 | 31~40岁 | 41﹣50岁 | 51~60岁 | 60岁以上 |
打包比例 | 38.60% | 43.20% | 56.50% | 58.70% | 53.30% | 56.50% |
浪费情况 | 16.10% | 12.60% | 13.00% | 10.30% | 11.60% | 10.50% |
[材料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踢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阅读材料一:
根据文字信息,你发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表信息,请从“节约意识”和“接受节约教育”两个方面提取两条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必剩客”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盘族”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兜着走”指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巧遇来逃难的范喜良。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正派人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听见鸡飞狗叫的声音,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liàn)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还(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然后,她听民工说,他们这儿有个新来的人叫范喜良,不过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表现官兵蛮横不讲道理的句子。
【3】请用四字小标题的形式按顺序概括短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秦始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修筑长城,秦始皇派人到处抓人做劳工,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秦始皇非常残暴
B. 秦始皇修筑长城,使当时的人们家破人亡,但长城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抵御了外来入侵
C. 秦始皇一心为民,修筑长城,是一代明君
15、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修改病句)
_____
(2)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
(3)静寂的草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仿写句子)
安静的教室喧闹起来:_____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
17、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浪花高。
②风吹倒了小屋。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被”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把”字句)
21、习作芳草地,根据要求进行写作,500字左右。
生活像一杯酒,饱含酸甜苦辣,生活像一本书,写满忧乐悲喜。请从词语“酸、甜、苦、辣、忧、乐、悲、喜”中选择一种你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把经历的内容和心情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