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这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
2、填字组词语,再来对号入座。
( )不( )心 久( )重( )
威风( )( ) 排( )倒( )
( )( )成声 横( )不( )
( )( )有神 ( )耳( )聋
(1)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 )
(2)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
(3)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 )
(4)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
3、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在《山中访友》一课中,作者在山中拜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朋友。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这一句话中“村民们”是指________,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曾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________。”
(4)________,不知云与我俱东。
(5)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__________;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_____________。
2.《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新鲜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见识广博的孩子。
3.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的脊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只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鲁迅先生认为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大丈夫是爱怜子女的人,因此他有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古文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
6、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_______)
(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能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另一首诗词:《______》。
【2】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
【3】读一读,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诗句,我发现“__”字用得精炼形象,因为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垂 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绿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了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通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用具。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适应力强。我国南方,(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 )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几米,粗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常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短文安排材料的依据是( )。
A.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B.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
巳按地点方位变化顺序分段
D.按事物的内容或性质分段
3.找出文中的过渡段,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且打比方 C.举例子
5.柳树的用途很广,简要列举它四个不同方面的作用。
(1)
(2)
(3)
(4)
6.本文从 等方面来介绍柳树的,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0、驱蚊产品
夏季来临,蚊虫猖獗,小涵的妈妈准备购买驱蚊液。请你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帮助小涵的妈妈买到心仪的驱蚊液。
美国环境保护署认证的驱蚊液安全成分
成分 | 效果 | 持续时间 | 使用限制 |
避蚊胺 | 目前为止最有效 | 10%—20%浓度:2—4小时 | 幼儿不可超过30%浓度 |
驱蚊酯 | 约避蚊胺10%效果 | <1小时 | 驱蚊效果差 |
柠檬桉树油 | 约避蚊胺10%效果 | <2小时 | <3岁不可使用 |
派卡瑞丁 | 约避蚊胺10%效果 | 3—8小时 | <1岁不可使用 |
【链接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7年第3号)《农药登记管理办法》规定:2017年8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用于预防、控制蚊蝇等有害生物的,应取得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和产品标准号。
【1】给小涵的妈妈推荐一款驱蚊效果最好的产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涵的妈妈还想给她刚刚满两周岁的二宝也买一款驱蚊液,店员推荐了A款和C款,你认为有合适的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段阅读
远处的山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蒙古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比作____________,突出了草原人民__________的特点。
【2】运用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融入感情,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草原上一个个散落的蒙古包,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材料一】下面是关于近视率调研的两幅统计图。
【材料二】近年,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调研显示,2020年上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
当前,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近视问题。近日有著名眼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视眼防控没有捷径,必须启动国家战略、全民行动,需要家校合力。
校园“小眼镜”增多,亟待引起重视。诚如专家所说,防控近视是国家战略、全民行动,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但更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和家庭的协同作用。
【1】下列对材料一的图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中表明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与近视率提升成正比,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长,近视率越高。
B.图一说明了中小学生非阅读目的而使用电子产品比较普遍,而且非阅读目的使用时间长,近视率不一定高。
C.从图二可以看出,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近视率不断增加,到大学阶段逼近90%,说明我国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D.从图二中还可以看出,小学阶段一年级到六年级近视率增长最快,因此小学应是近视防控的重点。
【2】材料二表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3】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4】经常用眼过度,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近视眼。班里有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每天晚上玩手机玩到很晚,家长很焦虑。如果让你来劝说这位同学,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
13、阅读·理解
【A】“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B】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 )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根据文意,在【B】中的( )内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造句。
【2】语段【A】是对人物____的描写。语段【B】是对人物____的描写。
【3】对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多选)
A.说明了沃克医生在手术时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割了多少刀。
B.写出了手术中动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C.从侧面写出了刘伯承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
【4】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下面哪一位不在十大元帅名列里( )。
A.朱德
B.陈毅
C.彭德怀
D.董存瑞
【5】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这样的英雄让人肃然起敬。当下,在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的今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中, 钟南山、陈薇等那么一群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偶像、男神女神。下面请你为我们的这些英雄们写至少两句话,向他们致敬。
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文/佚 名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
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地说:“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但是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
回家后,他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您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出心裁。”
(摘自“新浪博客”)
【1】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袁先生让南怀瑾把《伯夷叔齐列传》读100遍时,南怀瑾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南怀瑾读到100遍时,他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与改换句式。
(1)桑娜听着波涛的怒吼和狂风卷起的积雪,感到心惊肉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那一阵热烈的掌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19、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被”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21、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展开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