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伯牙和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音”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词语填写完整。
例:白茫茫
软_____ | 湿_____ | 活_____ |
3、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完成练习。
硕大无______ 顾影自______ ______然大悟 翠______欲流
一______千里 _______驰神往 孤芳自______ 参______不齐
1.以上词语中描写颜色的有:_______ 、_______ ,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
2.以上词语中形容自我欣赏的有:______ 、_____ ,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 、________ 。
3.以上词语中形容突然明白的是_____ ,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 、______ 。
4、比一比, 组词。
卷( ) 俊( ) 堵( ) cān( )
眷( ) 峻( ) 赌( ) 参 cēn( )
券( ) 骏( ) 睹( ) shēn(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_______ 周围——_______ 兴奋——_______
担心——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
6、阅读与欣赏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一词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通过下面阅读和练习体会写好这篇习作的方法。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愿孤身飞遍天涯海角 我要飞得和天一样高
歌唱或者流泪 告诉顽皮的雨点
为真理也为这片朴实的土地 轻轻地不要打湿树上温暖的巢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愿和云儿流浪 不会在乎自己有多么小
采撷四季的每一片美丽 因为我有自己的骄傲
托付给微风 那就是在我有生的日子里
捎给我曾栖息过的柳枝 每一分每一秒
曾亲吻过的湖面 始终飞翔在天空的怀抱
【1】如果把上面的诗歌改编成一篇文章,文中的“我”变成了小鸟后都做了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和白云去流浪,你会看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变成了一只小鸟,你觉得回到家时爸爸妈妈还认识你吗?你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跟爸爸妈妈交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飞得和天一样高,你会是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①铺②水中,
半③江瑟瑟④半江红。
可怜⑤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⑥月似弓。
注释:①[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②[铺]太阳的斜射。③[半]一半江水。④[瑟瑟]碧绿色。⑤[怜]爱。⑥[真珠]即珍珠。
通过阅读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想一想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1)文段中加点字“裹”: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这个字的结构是____。
(2)解释词语。
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里引号的用法是 ( )。
A.引用 B.强调 C.特定的称谓 D.表否定
(4)文段中画“~~”的句子从修辞上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地球比作( )和( )。
(5)文段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梦里的爱国主义和清醒的爱国主义
“亘古男儿一放翁”,已是对于爱国诗人陆游(放翁)的定评。论诗,他该不算古今第一,但就诗里体现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至少前无古人。只是他生不逢时,遇着那个老是挨打受气丧师失地的宋王朝和老是治国无术腐败有方的历任皇帝老子,“辜负胸中百万兵”了。所以他的一腔热血,全部灌进诗里,还灌进梦里,连做梦也想着恢复中原。他的《剑南诗稿》里记梦的甚至梦中作的诗凡十几首,而其中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过半。“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用古代关于。“因梦”、“想梦”的分析,此梦既有窗外风声雨声的“因”又有日夜期望恢复故土的。“想”,真是对于梦的极完整的诠释。
在陆氏记梦的诗里,有一篇的题目很长:“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会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及足成之。”(标点为我擅加)而它的特点还不在于其长,却在于透露了古来的“爱国主义”里面不大为人注意的一个消息。
陆游梦见他跟着皇帝西征,不止打回中原,而且打到“西凉府”诗里说“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五百年间置不问”。云云,指出唐初所设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之地,于安史之乱以后就陷地。“胡”事实上是指土蕃回鹘二族,到南宋则该地属西夏和西辽。以南宋的版图而论,要打到属于西夏的西凉,首先得越过金国所占京兆府即今西安,所以收复西凉府也标志着收复自唐以后汉族政权失去的大片领土,所以说“尽复汉唐故地”那该是比今日收回香港更辉煌的胜利。陆游有幸梦到这个景象,真够他高兴一夜的。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高兴于收复失地,而且高兴于“见城邑人物繁丽”。如果五百年间置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城邑人物”荒芜败落,那倒不怎么值得意外,并且一定为“城邑人物”现在之脱离苦海,获得解放而高兴。所以日夜梦想恢复故土,除了复我“汉官威仪”以外,应当还有拯救苦海同胞的意思;依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主要应是后一层意思。可是当夜陆游发现那些被拯救的同胞并未受苦,城池也很繁荣兴旺,那么他的“喜甚”就只能落实到“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即国家疆域政令的恢复上了。我以为,这样的喜,即使至甚,体积也不会极大,一个清醒的爱国头脑该有更大的容量去思考它更多的意义。就陆游的时代来说。那个江南小朝廷的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政治,东南一隅“耕夫无一勺之食。织妇无一缕之丝”的残破的经济,真当令人想想“五百年间”我们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为何积弱至此。居然比不上大漠之中“化外”的一个小城!
这是说对于清醒的头脑的要求,陆游当夜是在做梦,当不清醒;所有的胜利和繁荣,也是梦境,当不得真。可是他在梦里的思维方式,衡诸我们清醒的同胞,却远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皇一统,汉武开边,历来被认作伟大的胜利,也的确是伟大的胜利,可是秦始皇把海内变成一座大监狱,汉武帝把游牧民族一赶千里,也是这些胜利的组成部分,关心这一部分的人倒很少了。这说明历来的“爱国主义”的“终极关怀”,不过定位在领土主权上面,至于有了领土如何治理,有了主权如何享用,以及爱国主义如何同“爱民主义”相统一等等,基本不在考虑之内。这算古人的“历史局限性”吧。
陆游的梦境,今天倒真实现了一个,就是香港回归,一百五十年间“置不问”的领土回到祖国怀抱。办法当然极不相同,不是“大驾亲征”,而是化干戈为玉帛。和抢走了香港的英国谈判,并且实行“一国两制”。当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包括“干戈”作后盾,谈是难谈回来的。所以它也证明了祖国的强大,值得“喜甚”。现在我们是清醒的人,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收回了一个“城邑人物繁丽”的香港,所以我们该在“喜甚”之余,比做梦的陆游想得更多一些,例如一百五十年间香港人民办到的事,我们办到了多少,为什么?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出自陆游的( )一诗。
A.《示儿》
B.《书愤》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D.《游山西村》
【2】第2段中“而它的特点还不在于其长,却在于透露了古来的‘爱国主义’里面不大为人注意的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论证的方法来看,第3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这算古人的‘历史局限性’吧”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在组织语言时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6】作者倡导的“爱国主义”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②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肓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③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选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都写了盲姑娘说的话,你从每一处各体会到什么呢?请写下来。
① ② ③
【2】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曲子?一曲弹完,贝多芬为什么准备给盲姑娘再弹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盲姑娘肯定弹曲子的是贝多芬时,贝多芬并没有回答,此时贝多芬心里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父亲的自行车
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片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父亲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还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④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来信,信里有一句似乎漫不经心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怅然若失:_____________________
炯炯有神: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写出全文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的几件具体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文字所选用的材料都没有围绕父亲的自行车来写,这是否脱离了全文中心?请探究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①19 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②1830 年 11 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 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③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④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⑤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 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⑥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 39 岁。
【资料袋】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 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1】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下面哪个描述错误?( )
A.列强瓜分,国土沦丧
B.人民被欺凌被压迫
C.目睹惨景,满怀悲愤
D.年轻富有音乐才华
【2】肖邦的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
A.祖国的泥土特别芳香。
B.要肖邦牢记自己的祖国,不要忘记生他养它的故土。
C.让肖邦记住老师和同学。
D.临时找不到送给肖邦的礼物,只好用“泥土”送别。
【3】肖邦谱写《革命练习曲》的目的是什么?( )
A.倾诉心中的苦闷
B.激发国人奋起抗争
C.打发无奈的时光
D.控诉侵略者的罪行
【4】肖邦在弥留之际,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
A.他的心脏很值钱,带回去可以卖给患了心脏病的人。
B.肖邦的心脏还是新的,带回祖国可以捐赠给需要的人。
C.肖邦遵照老师的叮嘱,要把心脏带回祖国献给他的老师。
D.表明肖邦虽然身在他乡,却时刻想念的自己的祖国,他的爱国之心至死不变。
【5】结合文章及资料袋,在读第⑤小节肖邦临终前对姐姐的话语时,我们应该采用( )的语气来朗读。(1 分)
A.无奈
B.害羞
C.坚定
D.哀求
【6】结合资料袋的内容,你可以感受到肖邦怎样的丰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话采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刻画了人物形象,语段第__________句总体概括五位战士是如何应敌的,属于“________”的描写;第__________句具体介绍五位战士的做法,属于“________”的描写。
【2】五位战士分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照样子,摘录描写战士们动作、神态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说说你从这样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下命令狠狠地打。
葛振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学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德林、胡福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改为肯定句)
3.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17、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18、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转述句。
汤姆•索亚叹了一口气,对妈妈说:“妈妈,您可以帮我把门关上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有条理,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字数在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