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仿秀。
赤裸裸:
伶伶俐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________时发现的由衷赞叹,他当时可能会想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时自言自语,他当时可能会想_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跟________谈话时说的,他当时可能会想________。
(2)课文采用________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使得文章________,结构紧凑,课文表现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生活的________和________。
3、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精不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何( ) 炒( ) 伟( ) 皱( )
苛( ) 妙( ) 讳( ) 疲( )
柯( ) 抄( ) 纬( ) 玻( )
5、看拼音,写词语。
过年了,农村里家家户户rán fàng( )鞭炮,团圆吃jiǎo zi( ),正月还要到qīn qi( )家拜年。
6、阅读下边的材料,完成练习。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读了《三黑与土地》《我爱这土地》,联系生活实际,你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什么新的认识与感受呢?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题。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诗题“春夜喜雨”中,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表示描写对象的词语是“_______”,表示诗人感情的词语是“_________”。
【2】诗句中“发生”的意思是( )
A.催发植物生长。
B.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出现了。
C.出现。
【3】本诗用词贴切。“随风潜入夜”中的“潜”写出了风很_______,
“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写出了雨很____________。
9、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给文中“少年”画像——就这段话来说,“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来看,课文主要写少年闰土给“我”讲述的几件事;开头却写记忆中的“闰土”,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空
船长哈尔威______在舰桥上, 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 。人们透过 ,凝视着
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 , 。面对死亡,
的权利。
(1)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里把哈尔威船长沉入大海时的形象比作 ,这表现了他 、 、 的品质,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3)我还能用这样的成语来表现他的高贵品质: 、 、 。
(4)我知道的“做人之道”有: 、 、 、 、
、
(5)我想对哈尔威船长说:
11、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___来写的。
【2】画线句子是对“我”的___________描写。
【3】“我”一心想着穿上新雨衣,可总是因为天不下雨而不能够如愿,于是“我”就怪起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这体现出儿童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12、课外阅读拦截大将!你能否过关?
群众也在淋雨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chàn zhàn)。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zhuó zhá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雷声隆隆: _______ 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 ________
【3】把句子改写成带有“说”的句式。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的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语段中的加点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①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②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是从_____和_____两方面表达出这个观点的。
【3】第②段的“至少”可以删去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遇到挫折和失败依然乐观,即使不高兴,也不拉长了脸唉声叹气的人。(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2.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改为“被”字句)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8、 改成比喻句。
晨雾飘浮在黄海滩涂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我要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筑青藏铁路困难很多。我国成功修筑了青藏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很狡猾。狐狸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庆祝伟大祖国成立之际,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祖国六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兴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各民族空前团结。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好吧,拿起你的笔,敞开心扉,任心绪驰骋,纵情高歌吧。请以“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或“祖国啊,妈妈”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要求联想丰富,文笔流畅,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