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 ﹚四婶,﹙ ﹚后来雇佣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B.只是 由于 非 就 而且 因此
C.只有 因为 或 还 或者 所以
D.只是 由于 或 或 而且 因此
2、我国诗歌源远流长,包括诗、词、曲,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下面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诗经》——浪漫主义 战国——《楚辞》——现实主义
B.汉代——乐府诗——律诗、绝句 唐代——格律诗——歌、行、引、吟
C.宋代——词 ——单调、双调 元代——曲——杂剧、散曲
D.南朝——田园诗——陶渊明 东晋——山水诗——谢灵运
3、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炽热 整饬 不啻 叱咤风云
B.富庶 夙愿 塑造 追根溯源
C.小憩 迄今 亲戚 同仇敌忾
D.撩拨 瞭望 潦水 一目了然
5、下列传说中的人物哪一个不是三只眼?( )
A.杨戬 B.目连 C.闻仲 D.马王爷
6、雪夜的老人
叶骑
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一根针,刺入肌肤,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15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15块钱,再换成3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他在无声地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3个罐装啤酒瓶,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我怔怔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3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家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淡淡发笑、余钱换酒这两个细节写出了“我”面对创业失败的坦然平静,表现了“我” 旷达潇洒的性格特征。
B.“我”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是因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也因为老人丝毫没有打扰我。
C.老人与“我”素昧平生,却在雪夜中默默陪伴,让“我”感受到人间温情,产生了自我救赎的力量。
D.文末“我”拨通母亲的电话这一细节,表明“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突显了家是心灵港湾的主题。
【2】下列对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环境的描写极富主观色彩,很好地衬托出了人物的心理,也奠定了全篇伤感消沉的情感基调。
B.小说叙事别具匠心,大量篇幅都在讲述“我”的故事,同时,通过“我”的转变也突显了老人的形象。
C.小说善用对比手法,有“我”前后心理的对比,有“我”与老人的对比,还有老人的境遇与生活态度的对比。
D.小说以描写风雪始,以描写风雪终,以“我”不给父母打电话始,以拨通母亲的电话终,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请根据故事情节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中“我”对老人的身份做了种种猜测,这个情节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何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非常重视反省。比如《论语•学而》中曾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强调要经常反省自身荀子在《劝学》中还用“ _______________”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反省的重要作用。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他的儒雅风度。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
8、仓央嘉措在他的子民和心上人进退两难的境地发出怎样的感慨:
9、菩萨蛮
(1)温庭筠《菩萨蛮》写女主人公,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菩萨蛮》中写女子因丈夫没有在身边而状态懒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中写花与人面交互重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菩萨蛮》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成双的“鹧鸪图”表现人物寂寞、孤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调了苦难对 于磨砺意志的重要性,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用对比 手法说明了这个道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情绪内涵。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 陋室铭》 中写自己不受世俗、公务缠身而倍感轻松的句子是“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③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②韦应物: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著名诗人,本诗是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③世事茫茫:当时长安尚为叛军朱泚(cǐ)盘踞,皇帝逃难到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触景生情,去年花里与友分别,今年花开两地,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写诗人不仅心忧国事,还对自己的无所作为和前路茫茫感到忧心。
C.尾联闻友来访,殷切期盼,然而,友人却又迟迟未至,不免心生埋怨。
D.全诗起于思念,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情谊,感情真切动人。
【2】颈联两句甚受古人赞誉,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结合作品加以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公许,字季与,叙州宣化人。嘉定四年举进士,调温江尉,未上,丁母忧。服除,改隆州,未上。会金人犯阆中,制置使桂如渊遁,三川震动,朝廷擢李代之,辟公许通判施州,行户房公事。时诸将乘乱抄劫,事定自危,以重赂结幕府。大将和彦威怀金宝以献,公许正色却之,彦威惭而退。吴彦者,缄僧牒于书尾以进,公许卷还之而责其使,闻者畏服。
嘉熙元年,御史杜范论执政李鸣复,不行,徙右史,竟拂衣东归,鸣复坐政府自若。公许轮对,言:“志士仁人,婴逆鳞,贾众怒,不过为陛下通耳目,为朝廷立纲纪而已。今也假以职而弃其谏,幸其退而优其迁,则是自裂其纲纪,自蔽其耳目,遂使居是职者虽被亲擢,言不得行,始焉固辞而弗从,终焉强留而饮愧。臣恐自此同类沮失,各起遐心,来者相戒,以为容默,陛下愈孤立无助矣。”
权礼部侍郎,差充执绥官。郑清之以少保奉祠,侍讲幄中,批复其子士昌官职,且许侍养行在所。盖士昌尝以诏狱追逮或云诈以死闻清之造阙泣请于帝故有是命。公许缴奏:“士昌罪重,京都浩穰,奸宄杂糅,恐其积习沉痼,重为清之累;莫若且与甄复,少慰清之,内祠侍养之命宜与收寝。”帝密遣中贵人以公许疏示清之。公许自缴士昌之命,清之日夜于经筵短公许。清之再相,公许屏居湖州者四年。
后清之授稿殿中侍御史陈垓以劾公许,参知政事吴潜奏留之,帝夜半遣小黄门取垓疏入。后二日,二府奏公许不宜去,朝廷寻授宝章阁学士、知隆兴府,而公许已死矣。遗表上,帝嗟悼,进龙图阁学士致仕,赠宣奉大夫,官其后,赐赙如令式。
公许冲澹寡欲,晚年惟一僮侍,食无重味,一裘至十数年不易。家无羡储,敬爱亲戚备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盖士昌尝以诏狱追逮/或云诈/以死闻/清之造阙泣/请于帝/故有是命
B. 盖士昌尝以诏/狱追逮/或云诈以死/闻清之造阙泣/请于帝/故有是命
C. 盖士昌尝以诏狱追逮/或云诈以死闻/清之造阙/泣请于帝/故有是命。
D. 盖士昌尝以诏/狱追逮/或云诈以死/闻清之造阙/泣请于帝/故有是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母忧:又称“丁母艰”“丁外艰”,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B. 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C. 致仕: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公许为官廉洁自律。他将吴彦藏在书信后面的僧侣度牒卷起来还给他而且责骂了送信的人。
B. 程公许敢于直言。他在御史杜范弹劾宰相李鸣复时为李鸣复打抱不平,还直接向皇帝进言。
C. 程公许不畏强权。他向皇帝上呈驳斥郑清之的奏疏,后来郑清之整天在经筵上说他的坏话。
D. 程公许淡泊俭朴。他吃饭没有吃过两样菜肴,一件皮衣用十几年不换,家没有多余储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诸将乘乱抄劫,事定自危,以重赂结幕府。
(2)臣恐自此同类沮失,各起遐心,来者相戒,以为容默,陛下愈孤立无助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②1981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③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④2003年,杨立伟实现飞天梦;⑤2008年,北京奥运,大国崛起;⑥201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⑦2017年,国产航母下水;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问世;⑧2017年,一带一路;⑨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
要求结合个人体验,选择两三则材料进行组合,使之形成有机联系,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认识、感悟或思考。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