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泼(pō bō)洒 青苔 (tái tāi) 筛(shāi shī)下
绽(dìng zhàn) 开镶嵌(kǎn qiàn) 朴素(sù shù)
2、秦兵马俑位于中国的( )省。
A. 河南 B. 甘肃 C. 陕西
3、《狮子和鹿》一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对比 B.类比
4、选词填空。
灵活 灵巧
1.谁不希望自己有一双( )的手,一个( )的头脑?这就要求我们从小爱学习、勤动手、多思考。
希望 愿望 失望
2.今年我没评上“三好”学生,觉得很( ),妈妈发现后对我说:“( )你继续努力争取,明年一定能实现你的( )。”
5、按原文填空。
(1)小娃撑小艇 , (_________________)。
(2)消得(_________________),带将儿辈(_____________)。
(3)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在春天,(__________________)在童年。
6、看拼音写词语。
qí miào chéng xiàn biàn huàn qún xīng qí j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òu rén yuán rùn gǎn tàn guāng máng bīng zh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在下面句中的“___”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___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___这是不是很有趣___
2.每次___桶底儿刚轻轻碰到泉水___泉里就会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___那声音是深沉的___遥远的___ 好像空谷传音___
3.妈妈买了很多东西___有羊肉___牛肉___鱼___苦瓜___
4.我买了一本___夏洛的网___和一些本子___
5. ___您可别忘了___裁缝提醒他说___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___
8、看拼音,写词语。
xíng chéng lú yá méi huā yuān yāng
ǒu ěr fǎng fú pò liè cháng duǎn
9、课外阅读。
偷饼贼
①一天晚上,有位妇女在机场候机,离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买了一本书和一袋甜饼后找个地方坐下,悠然地看起书来。
②她读起书来,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傍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从放在他们座位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随手赛进嘴里。
③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她读着书,使劲嚼(jiáo)着甜饼,可那个“偷饼贼”继续在减少她的甜饼。时间慢慢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心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她每拿一块,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么做。只见他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并且带着点拘谨(jū jǐn),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两半,他递给她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
⑤她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心想:“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点意思,但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⑥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她收好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看那个“偷窃而且忘思负义的人”。
⑦她登上飞机,坐好后找寻她那本快看完的书。当她把手伸进行李包,她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在她眼前的是她那一袋甜饼。
⑧“如果这是我的,”她喃(nán)喃自语,“那么那一袋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可是已经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她是那么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自己!
【1】第②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把正确的汉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2】查字典,填一填。
“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背;②负担;③享有;④背弃;⑤失败;等等。“如释重负”的“负”应选第____________种解释;“忘恩负义”的“负”应选第_________种解释。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第⑥段中“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的原因是______
A.飞机没有晚点。 B.她不再生气了。
C.甜饼终于吃完了。 D.她终于可以离开那个讨厌的男人了。
(2)第⑦段“她因意外面惊讶得目瞪口呆”中的“意外”是指______
A.她的书掉了。 B.她的甜饼还在。
C.她的邻座又是那个男人。 D.她拿了那个男人的包。
【4】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想一想。
(1)这个“偷饼贼”原来指________,最后指___________。
(2)“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自己!飞机到站了……”请想象一个场景续编故事。(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
【1】傣族的泼水节,人们要忙着( )、( )、( )还要做( )。
【2】从傣族泼水节的来历来看及发展来看,最初泼水是为了_______,后来是为了___________。
【3】从泼水节的盛况看,泼水节成了傣族人们的__________。
【4】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缓缓地爬上地平线,射出道道金光,像一只只金色的小手,推开了千家万户的窗。
小草醒了,抖落满身晶莹的露珠;小花醒了,舒展开细腻的花瓣;幼儿园醒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宝宝争先恐后地从房间里涌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像一群活泼的小鸟。
“咦,你们瞧,那是啥!”不知哪个眼尖的小孩子发现了“新大陆”,许多孩子都跟着跑过去。原来那儿出现了一排新栽的小树苗,指头粗的树干呈蛋青色,树梢还没有长叶,刚刚萌发出几个绿莹莹的小芽,依着幼儿园的围墙,像镶上了一道绿色的花边。
“哎,快来看,转椅变色了。”又一声清脆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又朝那边飞跑过去了。果真,原先那油漆剥落的旧椅焕然一新,轴心是白的,底座是绿的,小椅子是粉色的,旋转起来,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可惜油漆没干,要不然,孩子们都成为大荷花上的美丽的花蕊。吃罢饭,走进教室,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摆着一本小人书。打开扉面,上面写有“送给祖国的花朵”,话相同,笔迹不同。再往下翻,有寓言、童话、故事……每本书都展现出一个奇妙的世界。窗台上新添了一盆盆盛开的串串红,红得那样热烈,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生出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这是谁干的?孩子们去问老师,老师眨眨乌黑的眼睛,笑而不语。或许值夜班的星星知道,孩子们仰起头,蔚蓝的天空上浮着几朵白云,可惜星星已经下班了;或许起得早的太阳知道,孩子们朝太阳公公喊,太阳不回答;或许日夜飘荡的春风知道,柔和的春风拂过孩子们的脸颊,送来阵阵花香,留下一支没有歌词的歌。孩子们茫然了,互相猜测着:是离休的老爷爷?是红领巾大姐姐?是爱做好事的解放军阿姨?还是苗圃里的叔叔?……
其实,何必要问呢?就当作一个美好的、色彩瑰丽的梦,留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里吧!
【1】查字典。
①瓣:查___部,再查___画。
②蕊:查___部,再查___画。
【2】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焕然一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一夜之间幼儿园出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北宋时,王安石组织变法运动,遭到守旧派的反对,运动失败,被撤了宰相职务,回到江宁。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
一日,船停泊在瓜洲小憩(qì),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将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变法运动,他相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但细细想来,朝廷内部斗争尖锐,他又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自己对家乡留恋不舍的浩荡情思。大诗人随即吟出了一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比喻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还不够生动、有力,他又改成“入”和“过”,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一个满意的。
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岸边有一片草地,是那么的青翠碧绿!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字——“绿”!于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名句。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用“绿”字前,王安石先后用了____等字,最终确定用“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4】文章由王安石修改文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堆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 ”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下列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B.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C.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D.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3】“你”指的是( )
A.阳光
B.梧桐树
C.火苗
D.落叶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 ( )
A.前后呼应
B.总分关系
C.因果关系
【5】校园里的梧桐树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朋友?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以后的日子,父亲便四处拾粪。有时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好几次都憋得我难受极了。在父亲的精心侍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已经黑得发亮了,一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1】选文中“能翻出蚯蚓”说明_______________。
【2】这块地由原来的________变成_______。为了这变化,父亲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_____句,把______比作______,写出了那块地的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的授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呢。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1】花朵怎样才能结成比较强健的果实种子?说法最准确的是( )
A.自动落粉
B.靠外界的力量传粉
C.请昆虫传粉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花朵可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帮助传粉,其中本文重点介绍的媒介是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的“大概”一词可以去掉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去掉,显得啰唆
B.不可以去掉,因为作者也不知道详情
C.不可以去掉,因为下面的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
【4】短文把昆虫比成了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花朵为了让昆虫传粉,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提示写一写。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我也能像这样写出一种小动物很生动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上的人们纷纷驻足观望。(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的语文课上,我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敢碰你。我并不是懦弱。(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淘淘________________:“这道菜太难吃了!”
2.例:“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终于放假了,可以去旅行了!”苹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
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从南方。
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列病句。
1.宋庆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娟学习成绩优秀,深受同学们的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从小养成懂礼貌,讲卫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回忆一下,在这学期你度过的节假日中,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发生,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以《难忘的假日》为题,写一篇作文。写的时候,要把假日发生的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出令你难忘的原因。
要求:字迹工整、美观,语句通顺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