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每天都让我重复做同一件事,好无聊啊。(______)
2.好好想一想,其实这道题目很简单。(______)
3.天快要下雨了,我匆忙跑回了家。(______)
2、生字扩词
整( )( ) 抽( )( )
纺( )( ) 织( )( )
编( )( ) 怎( )( )
布( )( ) 消( )( )
3、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出自____________代诗人高鼎写的《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鞭炮。
春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贴春联、吃团圆饭 B、赏月、吃月饼 C、吃粽子、赛龙舟 )
3、神州大地,风景如画,我知道的最著名的两条江河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1)自言自语(ABAC式)_________ _________
(2)结结实实(A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3)微笑(表示“笑”的词语)_________ _________
5、猜字谜
1.夕阳在林中落山。 谜底:( )
2.三根木头凑一起。 谜底:( )
6、看拼音,写词语。
quàn gào sǐ wáng yuàn yì yīng gāi
tú huà tū rán diū diào shēng mìng
7、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背”的第二笔不是横,是点。(____)
【2】“暖”的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是“爱”。(____)
【3】“味”的右边是“未”,不是“末”。(____)
【4】“具”字里面是三横,是文具的具。(____)
【5】“匹”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____)
【6】“恋”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心”,是斜钩。(____)
8、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乌”字是独体字,共四笔。 ____
【2】“穷”“室”两个字都是上中下结构。 ____
【3】“满”字的偏旁是“氵”。 ____
【4】“惊慌”和“慌张”是一组近义词。 ____
【5】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 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中,用春风来比喻剪刀。(________)
2.大象最后听取了小动物们的话,把耳朵竖了起来。 (________)
3.蜘蛛给河马织了一个口罩后,决定改卖围巾。 (________)
4.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花籽。 (________)
5.妹妹走不动了,是爸爸抱她回家的。 (________)
10、判断对错。
【1】《蜘蛛开店》里,蜘蛛老板经常换商品是因为他的编织水平不高。( )
【2】“遇”的第八画是竖。( )
【3】《青蛙卖泥塘》里,青蛙不再卖池塘是因为他把烂泥塘改造成了美丽家园。( )
【4】《小毛虫》的作者就是世界著名的画家达·芬奇。(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停水之后
今天上午,我打开水龙头想洗手,可一滴水都没有,奶奶告诉我,今天停水。幸好我家有一口井,奶奶淘米、洗菜方便多了。
一会儿,来了一位阿姨,她是马路对面商店的。她拎着一个大桶,来我家打水。奶奶把吊桶递给阿姨,热情地说:“用吧,水多着呢!”阿姨打好水,说了谢谢就走了。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伯伯,他是马路对面菜市场的。他也拎着个大桶,笑眯眯地问我:“小朋友,我来提桶水,行吗?”我学着奶奶的样子,笑着说:“当然行,尽管提吧!”伯伯摸摸我的头说:“谢谢你,小朋友,你可真懂事!”
今天到我家来打水的有好多好多人,我可真开心!因为,我们给别人带来了方便。
【1】当别人来打水的时候,我和奶奶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画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我”过得开心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文章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结果让我A[大声疾呼 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B[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成语最合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3】用心读读第一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文中第六自然段横线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zhǐ zhī)需一元钱。”
顾客来了, 只(zhǐ zhī)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zhǐ zhī)长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把文中描写长劲鹿的脖子很长的句子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从“才”字可以体会到( )。
A. 蜘蛛用的时间很少。
B. 蜘蛛用的时间很多。
【4】选文语段主要写了( )。
A. 蜘蛛给蜈蚣只袜子。
B. 蜘蛛给长颈鹿织围巾。
14、读短文,完成练习。
垂柳
堤边,垂柳吐芽了,披一身绿,发出淡淡的清香,在春风里飘扬。
溪水给映绿了,让丝丝柳条一点一个笑窝。
几阵春雨,给柳丝穿上珍珠,像一挂透明的帘子,悬挂在堤边。帘外青山绿水融融。
折一把柳条,编成一根翠绿的鞭子,催促春耕的牛儿,把步子放快些。
在翠绿的鞭影里,黑油油的泥土露出胸膛,迎接甜丝丝的春雨,等待饱满的种子。
带一根柳条回去吧,把它插在门环上,让春天走遍家家户户,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文中画线的句子,把春雨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帘子。
【3】“溪水给映绿了”一句的意思是( )。
A.溪水把柳树映绿了。
B.柳树把溪水映绿了。
【4】“把它插在门环上”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年糕
我打开相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我们全家一起吃年糕的照片。这让我想起每逢过年,爷爷用大木槌打石凿里的年糕的情形。
打年糕那一天,爷爷先把一些糯米放在锅里蒸熟,再把蒸熟的糯米放进石凿里,用大木槌均匀地打成糊状。不一会儿,黏稠的年糕就打好了。虽然,这个过程很累,但是一份勤劳,就会有一份收获。
在我们的家乡,流传着一首儿歌“: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教我打年糕,糖蘸蘸,多吃块;盐蘸蘸,少吃块;酱油蘸蘸没吃头。”到了除夕夜,我们会把白砂糖倒入碗里,然后全家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唱着歌儿,吃着年糕。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喜欢家乡的年糕,它不仅是我们家乡的特产,而且象征着全家幸福和谐的生活。我望着手里的相册,感动极了!
【1】文章共有______ 个自然段。
【2】“我”的家乡流传着一首关于年糕的儿歌, 用“__”画出来。
【3】“我”为什么喜欢家乡的年糕?
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词语或者句子。
1.收拾(两个字的意思接近)_______、_______
2.摘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小明_________极了,__________地跑进了教室。
4.春天像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17、把句子补充完整,加上标点。(没学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1.青蛙__________
2.我的彩色铅笔_______
3.我喜欢夏天,因为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句子。
(1)例:他转来转去。 他焦急地转来转去。
①妈妈看着窗外。 妈妈__________看着窗外。
②小刚跑回了家。 小刚__________跑回了家。
(2)例:这么浅的河,我怎么会过不去?这么浅的河,我过得去。
羊被狼叼走了,我难道不着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青蛙被小动物们说服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1) 地方 好的 为什么 呢 这么 卖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泥塘 卖 可是 它的 还是 没有 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