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文艺评论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立的视角、深厚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解读文艺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现在起,文艺评论应进一步加强与网络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为创造健康的文化生态助力。
①并以其评价机制和引导力量建构社会价值观
②进而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启迪艺术家,引导受众
③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④挖掘作品中适宜传播的重要元素
⑤潜移默化地提升社会公众的审美品位
⑥文艺评论的社会效果不明显
A. ④①②⑥⑤③ B. ④⑤①②③⑥ C. ⑤①②④⑥③ D. ⑤②③⑥④①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载体 刊载 千载难逢
B.处理 惩处 处心积虑
C.间隔 田间 挑拨离间
D.差池 差遣 差强人意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构建“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__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_。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______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众所周知,这项学术活动被称为环境史研究。它 ① 在美国史学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② 在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中呈现出兴盛的局面, ③ 在国际学术界,以环境史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遍地开花。以环境史为基础的学术组织层出不穷。 ④ 随着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⑤ 这一历史学新领域到底为学界和社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⑥ 成为国际学术界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不但 | 还 | / | 所以 | 继而 | 也 |
B | 不仅 | 而且 | 以至 | 而 | / | 也 |
C | 不是 | 可是 | 以至 | / | 因此 | 还 |
D | 不但 | 而且 | 甚至 | 所以 | 而且 | /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门卫柯大爷用捡来的废品做成的二胡,外形不仅有模有样,还能够进行演奏,受到了网友的关注。
B.杜特尔特表示,如果菲律宾反政府抗议活动中出现大规模危及国家安全,总统有权在全国实施军事管制。
C.由9月份的上报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是没有问题的。
D.特朗普政府已经通过外交渠道,传达了美方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与巴基斯坦争议问题的意愿,以期改善双边关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他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②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所利用的关键形式。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类在信息传播互动中产生的某个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讯息元素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的传播互动被许多人迅速认同、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③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也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能深度阐释文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它会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来源;我们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④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 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诙谐幽默的风格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影视作品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力、同化力,先进且具有优势的文化会凭借流行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强有力的侵占和改变,从而使落后地区的流行文化出现异化、扭曲。
⑤大众传媒对人性的重新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可以促进流行文化的合理发展,因此,把握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影响的整体脉络,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共荣,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刘馨政《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传播影响探析》,人民网2018年5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行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面向社会大众,可以产生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B.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交往互动的结果,但它们的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有所不同。
C.流行文化的产生、扩散和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没有大众传媒高度介入的文化往往难以成为流行文化。
D.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将大众传媒当成娱乐消遣对象,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点明了流行文化的本质,第②段则进一步论述了流行文化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B.第③段“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句,在行文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
C.第④段借好莱坞大片等受中国观众追捧的事实,强调西方大众传媒的先进引领作用。
D.大众传媒促使了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带来消极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客观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属于流行文化范畴。
B.某个文化现象常常通过传播互动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被许多人迅速认同和模仿,成为人们唯—不变的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便应运而生。
C.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特点导致其对文化的阐释过于浅显,因此我们为印证某观点和想法的来源而通过手机网络查到的信息不足为据。
D.大众传媒对人性重新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促进流行文化合理发展,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使其最终演变成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示当时之人若不引以为鉴,将重蹈前人覆辙。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美女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显了他的潇洒风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刻画了周瑜的儒将风采。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被王
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以月亮有盈亏来展现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5)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0、默写《书愤》。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为喻,以表现君子自古以来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情操。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同一座宫殿竟然“气候不同”,在台上歌唱时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在殿中起舞时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眼前转为对未来的设想,表达了有机会再游山西村的愿望。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满庭芳•樵
赵显宏
腰间斧柯,观棋曾朽①,修月曾磨②。不将连理③枝梢锉,无缺钢多。
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
【注】①据《述异记》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樵,见二童子弈棋。待到局终,他才发现腰间的斧柯已经朽烂。②《酉阳杂俎》称月亮由七宝合成,为使月面平滑,天帝安排了八万二千户的工户进行修磨。③连理:花木异株而枝干通连,常作为爱情和吉祥的象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借用王质这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
B.曲子四、五两句暗含樵夫形象,同时也为下文对其直接描写作了过渡。
C.曲子六、七两句对仗工整,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樵夫的日常活动场所。
D.这首小令虽多用叙述语言,但语平意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颇具特色。
【2】诗歌中的樵夫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时政疏
王安石
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已穷困,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母,使其比屋死亡,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
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浇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
(选自《王安石集》,崇文书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B.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C.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D.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号:是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始于秦代,唐代时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可做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如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中“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中的“宗庙”即指后者。
C.逸豫:这里的“逸豫”是指大臣们胆怯、无所事事,与“逸豫可以亡身”中的意思不同。
D.书:指《尚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儒家六经之一,故又称《书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君主进言,不乏溢美之词。作者先赞颂“陛下”谦恭节俭、聪明智慧,民风淳朴,但接着指出国家财力不足,因而才急需改革。
B.文章引用《书》中的句子,形象地说明变法会引起短时间的不适,劝谏皇帝不要因为遇到一些阻碍就停止改革。
C.这是一篇议论“时政”的奏章,但作者先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紧紧抓住影响时政的关键人物——“人主”的态度展开论述。
D.正文的一、二段先论古,意在为直言进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第三段开始,笔锋一转,由古而今,切入正题,议论时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2)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
【5】王安石急于向皇帝“上时政疏”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4、阅读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