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送别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听了大家的发言,他一时间莫衷一是,不知采纳谁的建议好。
②有的人觉得很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但他表现得安之若素。
③是你们给我新的生命,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罄竹难书。
④这篇作文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结构安排上尚能差强人意。
⑤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子,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⑥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落叶/落枕 芳菲/菲薄 春帷/运筹帷幄
B. 模样/楷模 蝉联/鸣蝉 跫音/飞蛩满野
C. 柳絮/絮烦 荫庇/庇护 创伤/创巨痛深
D. 难题/责难 看护/看待 晕车/晕头转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必须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它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 ①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 ②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历史的烟尘里引退, ③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 ④ 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 ⑤ 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⑥ 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的结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因为 而 / 未免 于是
B. 但是 因为 所以 如果 不免 所以
C. 然而 / 还是 如果 未免 所以
D. 但是 / 还是 / 不免 于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潼关之夜
杨朔
经过整天劳顿的旅程,这是我第一次吃饭。一碗汤面,夹杂着泥沙的汤里加进多量的酱油,我的因饥饿而烧热的肠胃舒畅地膨胀起来。“来一碗鸡蛋炒饭。”第二个客人跨进来,走向小饭馆里独一无二的食桌前,坐在我的对面。短时间,我们的目光交织成一条直线。他的年轻而健康的脸膛曾给我留下一点新鲜的记忆。
就是今天下午,他身上穿的也是这件军用的黄色棉大衣,头上也是这顶灰色军帽。他坐在黄河渡船的舷板上,前后左右挤满人群。旅客们十分嘈杂,但这不能够淹没一个婴儿的哭声,婴儿的母亲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
他——年轻的军人——站起来,把座位让出来,又摸出一块干硬的馒头,用类似女人的柔声说:“孩子饿了。嚼点馒头给他吃吧。”
现在,他的声音仍带着女性的气味,这和他矫健的举动似乎不大调配。
我们这是第二次见面,但彼此全把脸埋在食器上,保持着静默。
刚吃完面,隔壁客店送我来吃饭的茶房招呼我说:
“警察来查店了。请您回去看看。”
巡警盘问得很详细。不到一刻钟,我听见警察也从对面房间出来,皮鞋的声响渐渐地消失下去。谁在敲我的门?
“请进。”
板门轻快地推开,他站在我眼前。一种熟悉的柔软的话语滚动在我耳边:
“请别见怪,同志也是从八路军前方来的么?我住在对面房间,警察的话,我全听见了。”
原来我们是同时离开前线,同时坐上火车,同时渡过黄河,现在更住到同一个客店。我们热烈地握着手,五分钟以后,便成了很熟的朋友。
“杨同志……”。
“黄同志……”
我提议去散散步,他高声叫道:
“茶房,锁门。”
这家旅店坐落在潼关城外,接近陇海路车站。马路两旁的店铺已经早早关上门,潼关的城墙和城楼衬映在星空之下,画出深黑色的轮廓,比较白天似乎更加突兀、雄伟。
我们横穿过一条小巷,停留在黄河岸上。这其间,黄同志不停地哼着各种救亡歌曲。他手里拿着一只电筒,四下照射着,忽然,我听见他兴奋地喊道:
“喂,你看,这里全是战壕。”
他敏捷地跳下去,我跟随在他后面。他把身子俯在战壕边上,电筒一扳,做了一个射击的姿势,继而懊恼地咕哝着:
“你不知道,杨同志,我们两个从广东跑到山西,本来都想加入游击队,谁知只准他加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学习。”
“他是谁?”我一点不明白他的话。
“我的丈夫呀!”
“怎么,你是位女同志?”意外的惊讶使我不自觉地把语音特别提高。
黄同志用电筒向我脸上一扫,也许我的表情太惊奇,遏制不住的笑声从她的嘴里迸发出来,仿佛黄河的浪花,四处飞溅着。末了,她喘息着说:
“算了吧,男女有什么关系,值得这样大惊小怪。”
“你们结婚多久了?”
“两年,还有一个男孩。”她突然静默下来。她的革命意志虽然坚强,但她的心始终有血有肉。她一时沉入寂静的回忆中,更用简单的语音把我领进她那回忆的门限。
她的小孩刚一周岁,又白又胖。她的热情高扬在民族革命的怒潮里,时时吸引她走向战场,然而小孩总牵掣她。地的丈夫几次激励地说:
“勇敢点吧,你该做大众的母亲,不要做一个小孩的母亲。”
她当然是勇敢的。因此,一天早晨,她同丈夫离开家庭。抛在身后的是他们的小孩和一封留给父母的信……。
“动摇了吗?”时常,他们彼此故意讥笑着。
然而,当他们看见前方的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怎样在吃苦,他们感到羞惭,渺小。
“我一定打游击去,决不后退!”丈夫坚决地说。
“我一定追随你。”妻子也不曾动摇。
“去吧,革命不一定在前线。”丈夫极力安慰地。
“我真焦急,只想立刻飞到延安。”她张开两臂,做一个飞翔的姿态。
谈话愉快地进行着,没有人留心到渐渐逼近的轻细的脚步声。突然,我的眼睛受到强烈电光的照射,同时听见有人在壕沟上骂道:
“什么人?滚上来!”
这意外的袭击使我们暂时失去镇静,但不久就恢复了神智。我们爬出战壕,黄同志亮一亮电筒,发觉对方是一位武装的士兵,右手拿着手枪,左手是一只正在放光的电筒。
“你们是什么人?”兵士喝道。但当他知道我们是来散步,而且验过我们的护照,就十分客气地说:“对不起。我刚在城门口放哨,看见这边一亮一亮的,当是有汉奸了。”
他走开几步,停住脚,又叮咛我们说:
“近来这里很严,同志们顶好早早回栈房去。”
这是一个多么富有传奇意味的夜晚——在潼关。
一九三八年
(有删改)
文本二:
在当代散文发展的历程中,杨朔对散文的开拓和贡献是得到公认的。杨朔曾说:“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吗?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寻求诗的意境。”他所讲究的“诗意”,包括谋篇布局的精巧、锤炼字句的用心,以及“诗的意境”的营造,其实是“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特征”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式。在此基础上,杨朔散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化散文模式”。
(摘编自唐歆瑜《当代文学主潮中的散文颂歌典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篇叙述巧妙,以倒叙的方式设置了悬念,而一段具有传奇意味的故事就从两个人一顿简单的晚饭展开。
B.文本一中“跳”“俯”“扳”“做”等一系列动词的集中使用,使语言极富感染力,体现了革命青年的战斗热情。
C.文本一对潼关夜晚环境的描写给人以优美雄浑之感,而巡警的盘问和哨兵的叮嘱又将人时时带入动荡时代之中。
D.文本二肯定了杨朔“诗化散文模式”对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他将诗与散文结合起来,提升了散文的美学价值。
【2】关于文中黄同志回忆投身革命及奔赴延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扮男装”给黄同志增添了木兰从军般的传奇色彩,也使叙事具有戏剧性。
B.黄同志离开家庭,由“一个小孩的母亲”成为“大众的母亲”,形象得以升华。
C.黄同志既有革命青年勇敢、豪爽的性格,也有作为普通女子怨恨、不满的情绪。
D.黄同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整个抗战时代的一个侧影。
【3】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文本一结构紧凑?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杨朔认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好诗”。论者称,文本一有着“朴中怀诗”的创作风格,亦即质朴的叙述话语中彰显了诗意的萌芽。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阐明了亡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2)《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秦人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诗词中有不少表达自信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穿不同样式和颜色的衣服,这在刘禹锡《陋室铭》的“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的“__________”有体现。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运》中明确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并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梦”字入词,表达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3)在古诗词中,诗人既以“日月”实指太阳和月亮,如“_________________”;也以之借指时光岁月,如“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复众人之所过,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4)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直接点明展翅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朋友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行路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将内心的愁闷寄托给明月随风飘到朋友到达的地方。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动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绕朝策: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②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为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这里喻报捷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书”飞至,边境形势紧急,浑将军毅然出征,表现他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
B.“宝刀昼夜鸣”与“画角三四声”对比,营造了塞外战场凄严肃穆的气氛。
C.诗中以黄云连绵、衰草遍地、旌旗朝飞、刁斗夜鸣等意象,展现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
D.诗歌多角度写人,如“甘”正面写心理,“一年”“万里”是从时空角度描写。
【2】同为送别友人,这首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虙①,字子宓,慈溪人。庆元二年进士。故事,潜邸进士升名,虙不以自陈。为浙东帅属。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主管户部架阁文字,改太学正。时新进者多逞小才,害大体,言:“立国有大经,人主当以静制天下之动。今日之治,或有邻于锲薄,而咈人心、伤国体者,宜有以革之,使祖宗之意常如一日也。”帝嘉纳焉。迁太常博士,又迁国子博士。时金垂亡,因论自治之道,谓:“城郭所以御敌也,使沟壑有转徙之民,则何敌之能御?”迁国子监丞。转对,愿力主正论,勿使迎合之人得以投吾机。迁秘书郎,预编《宁宗会要》,兼吴、益王府教授。讲《毛诗》终篇,乞以所读诸子改读《尚书》,帝曰:“吾固以《诗》《书》成麟趾之美也。”迁秘书丞,改著作郎。以疾乞外,出知南康。至郡,剖决滞讼,众皆悦服。前守陈宓以钱七千缗置济民库为筑城费,虙至,曰:“不必取赢于民,吾捐万缗为倡,继是倘不已,何患事之难成?”转运使以钱万二千缗置平籴于郡,虙复出钱万二千缗以增益之,民赖其利。将增建禁旅,营地属民者,索质剂②视元直偿之。徙知处州,移知温州,力辞,遂直秘阁、主管千秋鸿禧观。参议制置使幕中,使者尚威力,愎谏自用,虙守正不阿,每济以宽大。召为国子司业兼侍讲,以《礼记•月令》进读,至“狱讼必端平”之语,因敷畅厥旨。兼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命下而卒,诏赠四官。
(选自《宋史•张虙传》,有删改)
[注]①虙,读fú。②质剂:文中指作凭证的契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B.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C.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D.帅督新昌旧逋/虙手书谏曰/越人之瘠/宜咻噢抚摩之/今夏税当宽为之/期使田里久饥之甿少还/已耗之气血/尚可理旧逋耶/力辞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邸,指古代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古代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称为“东第”。
B.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是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下设国子监等机构。
C.博士,文中指古代教授经学的一种官职。博士也可以指古代专精某一技艺的人。
D.转对,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虙不重名利,崇尚宽容。他考中进士,按旧例,朝廷把他的名次提升,但被他拒绝;有的官员崇尚威力,刚愎自用,他则常常宽大处理事情。
B.张虙恪尽职守,力除弊政。他担任太学正时,针对官场的一些作风,认为现在一些政策近于刻薄,违背人心,应该革除。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C.张虙为人正直,推崇《尚书》。他担任国子监丞,力主不让阿谀的人有投机的机会;他请求把所读的诸子书籍改为《尚书》,跟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D.张虙心系民生,体恤百姓。他在南康任职时,纠正前任郡守的错误做法,并拿出自己的钱来充公用;政府准备建禁旅,要征百姓的地,他按原价付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郭所以御敌也,使沟壑有转徙之民,则何敌之能御?
(2)不必取赢于民,吾捐万缗为倡,继是倘不已,何患事之难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安土重迁,黎民之性。”(《汉书·元帝纪》)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
材料二:传统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土”在我们文化里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并围绕“乡土本色”主题写一篇发言稿,用于学校“时代青年讲坛”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