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厦门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计划,是一个总名称,规划、方案、安排、打算等也包括在计划的范围内。

    B. 作介绍要求抓住特性、突出重点、符合事实、理清顺序、神态自然大方,对语言的要求用词华丽,讲究多用修辞手法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 自荐信和求职信的格式一般都包括标题、称呼、正文、附件和落款五部分。

    D. 简报的报头一般包括简报名称、期数、编发单位、编发日期等内容,有时还写明提醒事项。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 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草稿未定             属:缀辑,撰写

    B.则反本                 穷:贫穷、贫困

    C.上官大夫见而欲         夺:更改

    D.厚币委事楚               质:人质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B. 交通部门指出,今年“春运”形势相当严峻,各运输单位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春运”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C. 近年来,故宫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呈现和利用。

    D. 许多人都知道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拨打报警电话11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利用微信报警呢?日前山东警方已把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 5、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  

    A.韩愈

    B.孙复

    C.孔颖达

    D.程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醉石

    墨中白

    泗州人玩玉风盛,黄山一人独好石头。泗州城外九座梅花山上多怪石,黄山常去山上寻觅石头。每有所获,便醉酒相庆。   

    收金藏玉是常事,黄山独爱石,众玩家不解:“为何获石如得宝?”黄山笑道:“金银玉器固然可贵,玩的是快乐,可石头天然似世间万物,如幻如真,不可更其质,不可改其硬,应自然的变化而有度,守住原本的性质而坚硬如初,不愧长天之浩浩,不负沃土之泱泱,玩石又何止是快乐?”   

    大家听了,也不搭腔,各自举杯饮酒。   

    黄山见众人不以为然,便从怀中掏出一包,打开红布,只见一白石线如切,曲如刻,弧如雕,圆如搓,随太白之醉而醉,醉意浓浓,呼而不醒,其神态令人拍案叫绝。   

    众玩家纷纷称奇,然仍有人不屑:“醉石虽奇,仍是石头,怎能与美玉相比?”黄山淡然一笑:“玉初也如石,因人雕琢而成玉,而石头天然如万物,其形神奇,非人力所能。”

    “说得好!”旁边一个讲着生硬中国话的人拍起手来。

    众玩家一看,是个日本人。他盯着黄山手中的石头,高兴地说:“中国不仅金银玉器值得收藏,石头也有无价之宝,您这醉石,卖吗?”   

    黄山摇头。

    “我出五十两黄金。”日本人伸出左手。黄山心里一紧,仍是摇头。“这个数呢?”日本人又亮出右手的五个指头。“一百两黄金?”众玩家不敢相信。   

    黄山还是摇头:“玩石玩的是心情,藏石藏的是快乐,快乐无价,心情如何卖?”日本人抚摩一下醉石,失望离去。看着众玩家羡慕的眼神,黄山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玩瓷器的吕震提醒说:“此人可能是桃太郎,他有收藏癖,而且与官府勾结,就是此人强买钱国生的铁五铢钱,害得他连夜逃离泗州城的。”   

    黄山顿时酒醒,后悔不该当众炫耀醉石。   

    当日下午,桃太郎果然再次找到黄山,非要买他的醉石。没想黄山抬价,最后以二百五十两黄金成交。

    众玩家都笑:“醉石虽奇,也有价,黄山你也是爱金银的人哪!”   

    黄山神秘一笑:“醉石实有两个,另一个大如真人,更酷似太白,醉立于九座梅花山上。”不几日,桃太郎又找到黄山,询问真人醉石的去处。

    “醉石扎根于大山,岂是人所能动?”黄山轻蔑一笑。

    “一睹而三生有幸。”桃太郎回答。   

    “既然先生有如此雅兴,不妨带您一观,不过,山路险峭,十分难走……”黄山沉吟道。

    “我常攀中国的名山大川,再险的山路也走过。”桃太郎不为所惧。   

    第二天天还没亮,桃太郎如约登山。山路果然险峻,到了命悬崖,黄山指着通往对面腊梅峰的那块窄细石头说:“这就是有名的心平石,过此石须心无杂念、气静心平才可。”   

    望着窄石下深深的山崖,桃太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要不,还是原路返回?”黄山微笑道。“到了,怎能回去?”桃太郎愣愣地看着窄石,“这石条能走人吗?”   

    黄山看他一脸惊疑,就屏气抬脚,顺着心平石慢慢挪步,不一会儿就到了对面,直看得桃太郎心惊肉跳。稍息片刻,桃太郎也学着黄山的样子挪步上了心平石,走到中间,他却不敢抬脚了,对面的黄山提醒他不要往下看,可桃太郎只觉头一晕……

    就在这时,一根树枝伸到面前,桃太郎犹豫了一下,还是牵着树枝慢慢地挪到了对面。   

    腊梅峰是众山巅峰。望着远处细如飘带的黄河,遥看美丽的泗州城,桃太郎感慨:“好醉人的风景啊!”黄山说:“地是山之母,石是山之魂……”“先生无须多说,刚才情形,你只需轻轻一碰,我便跌入命悬崖。先生君子我小人,惭愧啊。”桃太郎面露羞色。   

    返回时,桃太郎在前,黄山随后。这次桃太郎挪步心平石不再胆怯,小心过了命悬崖。桃太郎下山,把醉石还给黄山,从此撤离泗州城,再没回来。   

    众玩家问:“命悬崖那边的腊梅峰真有太白醉石吗?”   

    黄山醉笑:“不贪,不妒,不弃,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写人精到,一开头就交代“泗州人玩玉风盛,黄山一人独好石头”,简简单单一句话,黄山在一大堆“玩家”中显得别具一格。

    B. 文章围绕爱石、炫石、卖石、寻石等情节展开,以“醉石”为题,线索清晰,情节集中、紧凑。

    C. 桃太郎不怕山路艰险,一定要去看真人醉石,甚至到了危险的心平石边也没有退缩,既表现了他对奇石的贪婪,也表现出他喜欢收藏、热爱艺术的特点。

    D. 返回时,桃太郎能够顺利走过平心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已经知道黄山不会趁人之危,加害于他。

    2小说以“不贪,不妒,不弃,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来回答众玩家的疑问,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这篇小说中的黄山有着过人的机智,有人说“黄山的智慧,是建立在其思想境界之上”。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简要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指出秦王朝在大肆搜刮与任意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默写

    (1)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宋·苏轼《水调歌头》)

    (2) 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______。(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 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唐·韩愈《师说》)

    (4) 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宋·柳永《八声甘州》)

    (5) 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6) ________________ ,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 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

    (8)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尚书》)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②屈原在《离骚》中描写君主荒唐糊涂,不能明察老百姓心声的句子是:“   。”

    ③《师说》中作者说明自己写作此文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认为仁人志士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要有“________”的决断;如果禁不住物质诱惑,就容易导致“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歌咏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夸饰了山峰之高,凸显了绝壁之险。

    (3)古代人常借“孙仲谋”表达对英雄的感叹,如苏轼曾经发出“生子还如孙仲谋”的赞叹,而辛弃疾也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花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最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还大量运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察割,字欧辛,明王安端之子。善骑射。貌恭而心狡,人以为懦。太祖曰:“此凶顽,非懦也。”其父安端尝使奏事,太祖谓近侍曰:“此子目若风驼,面有反相。朕若独居,无令入门。”世宗即位于镇阳,安端闻之,欲持两端。察割曰:“太弟忌刻,若果立,岂容我辈!永康王宽厚,且与刘哥相善,宜往与计。”安端即与刘哥谋归世宗。及和议成,以功封泰宁王。会安端为西南面大详稳,察割佯为父恶阴遣人白于帝即召之既至上前泣诉不胜哀帝悯之使领女石烈军出入禁中数被恩遇屡以家之细事闻于上,上以为诚。右皮室详稳耶律屋质察其奸邪,表列其状:帝不信,以表示察割。察割称屋质疾己,哽咽流涕。他日屋质又请于帝,帝曰:“察割舍父事我,可保无他。”屋质曰:“察割于父既不孝,于君安能忠!”帝不纳。帝伐周,至详古山,太后与帝祭文献皇帝于行宫,群臣皆醉。察割率兵入太后及帝,因位号。百官不从者,执其家属。至夜,阅内府物,见玛瑙碗,曰:“此希世宝,今为我有!”妻曰:“寿安王、屋质在,吾属无噍类,此物何益!”察割曰:“寿安年幼,屋质不过引数奴,诘旦来朝,固不足忧。”其党矧斯报寿安、屋质以兵因于外,察割寻遣人弑皇后於柩前,仓惶出阵。察割知其不济,乃系群官家属,执弓矢胁曰:“无过杀此曹尔!”时林牙耶律敌猎亦在系中,进曰:“不有所废,寿安王何以兴?籍此为辞,犹可以免。”察割曰:“诚如公言,谁当使者?”敌猎请与罨撒葛同往说之,察割从其计。寿安王复令敌猎诱察割,脔杀之。诸子皆伏诛。

    (节选自《辽史·卷百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注释】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指活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察割佯为/父恶/阴遣人白于帝/即召之/既至/上前泣诉不胜/哀帝悯之/使领女石烈军/出入禁中/数被恩遇/

    B. 察割佯为父恶/阴遣人白于帝/即召之/既至上前/泣诉不胜哀/帝悯之/使领女石烈军/出入禁中/数被恩遇/

    C. 察割佯为父恶/阴遣人白于帝/即召之/既至/上前泣诉不胜哀/帝悯之/使领女石烈军/出入禁中/数被恩遇/

    D. 察割佯为/父恶/阴遣人白于帝/即召之/既至上前/泣诉不胜哀/帝悯之/使领女石烈军/出入禁中/数被恩遇/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弟,与皇太子等均为储君,是皇位正式继承人的封号,通常是皇帝的亲弟。

    B. 弑,古代称辈分低、地位低的人杀辈分高、地位高的人,如子杀父、臣杀君。

    C. 僭,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等或超越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行事。

    D. 诘旦,相当于寅时。按古代律例规定,皇帝卯时上朝,大臣寅时即在外等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察割善于伪装,蒙骗了很多人。他表面恭敬顺从,但是内心狡诈,很多人都误以为他很懦弱,只有辽太祖通过观察其言行识破了他的真面目。

    B. 察割私心过重,见风使舵。世宗即位后,其父安端持观望态度,察割通过分析形势,助其父做出选择,后背父投靠世宗,又杀死世宗自立。

    C. 察割贪于财货,利令智昏。他弑君僭位后到内府搜罗财宝,拿稀世珍宝玛瑙碗在妻子面前炫耀,妻子指出目前的危险处境,也不能让他放弃。

    D. 察割心狠手辣,明知失败还要垂死挣扎。他被寿安、屋质包围后,仍不思悔改,杀死皇后,还把群官家属作为人质,最终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信,以表示察割。察割称屋质疾己,哽咽流涕。

    (2)时林牙耶律敌猎亦在系中,进曰:“不有所废,寿安王何以兴?籍此为辞,犹可以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富尔格姆《信条》

    材料二:当我睁开眼时,我看见一个世界;当我闭上眼时,我看见自己。

    ——《闭上眼,看见自己》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