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含糊 模糊 花影 叶影
(1)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 );但是香气却毫不( ),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 )参差,( )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果然 仍然 居然
(2)他( )不顾大家劝阻,哭着跑了出去。
(3)陈明已筋疲力尽,但他( )坚持跑到终点。
(4)爸爸说午后会下雨,( )中午刚过,空中就下起了小雨。
2、课文回顾。
1. 从《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和《新来的王老师》中感受到老师对我们付出得太多,当我看到他们双鬓上的银发时,不由得想起两句赞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中,语文老师常用杜甫的一句“_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勉励我们要博览群书;数学老师经常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不能骄傲。是啊!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我们怎么报答得了老师的恩情呢?我不禁感叹道:“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忘不了的笑声》让我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多么深厚呀!这真是“_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饱览——(________) 朴素——(________) 诵读——(________) 晃悠——(_________)
喧闹——(_________) 洁白——(_______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石灰吟》中,诗人以_______自喻,表达了自己________,即使粉身碎骨,也要___的决心。
2.《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 _________,是为悼念________烈士而写的演讲词。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5、辨字组词
峡( ) 绕( ) 拖( )
挟( ) 挠( ) 施( )
陕( ) 饶( ) 迤( )
6、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你在诗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为何不写人?是没有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如梦令》,完成练习。
1.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记/溪亭/日暮 B.沉醉/不知/归路 C.兴尽晚/回舟 D.误入/藕花/深处
2.词中的 一词表明该作品是回忆性作品。
3.词中的“误”字将一个游兴已尽,陶醉晚归的少女 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以及 之情。
5.《如梦令》是 (作者)的一首词,从词中的“日暮”可以看出 ,诗人因为 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 。又因为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欢愉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一句是 。
8、趣味语文。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不简练,你能试着把它改写得简练一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爱阅读。
别
“嗒嗒嗒……嗒嗒嗒……”无名高地敌军暗堡里的机枪不停地舔着猩红的火舌,就像个张着血口的魔鬼。一个将要登上高地的身影踉跄了一下,旋转着扑倒了。
看得真切的尖刀排排长朱铁痛苦地垂下头,眼光又落在手腕上。再过20分钟,部队就要发起总攻,可这颗钉子硬是拔不掉,刚才上去的战友又牺牲了。他扭头望望从各连队抽来的优秀骨干组成的尖刀排——眼下只剩自己和班长孟梁、苏亮三人了。
他红着眼,抓起一捆手榴弹。“排长,你腿上有伤……我上!”苏亮死死地拽住朱铁,“只求你告诉一下俺爹妈……”爹妈?孟梁心里悸动一下,聊天的时候,他得知苏亮家里就他一个宝贝“疙瘩”,爹妈疼得不得了……
孟梁心里涌起一股热浪,不,不能让苏亮上,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瞬间便又打消了。他夺过手榴弹:“排长,还是我上,我的动作不比苏亮差……再说苏亮是独生子。”
“孟梁也是……”
朱铁沉重地点了点头。
孟梁抓住还想争执的苏亮,依恋地望着远处青山叠起的峰峦,深情地说:“苏亮,好好儿战斗,好好儿活着!”说完,转身,消失在依稀的曙光中。
不一会儿,一声震耳的巨响震破了黎明的天空。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钉子:___________________ 疙瘩: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开头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句中的“舔、猩红、魔鬼”三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敌军火力的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中“什么”指的是( )
A.苏亮动作干净利落,如果我上去炸不掉敌人的暗堡怎么办?
B.自己也是家里的独子,如果在战斗中牺牲,爹妈怎么办?
【5】“瞬间便又打消了”表现了( )
A.孟梁的动作不比苏亮差。
B.孟梁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舍我精神以及真挚深厚的战友情。
【6】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三个:_______、孟梁、_______,其中勇敢地炸掉敌人的碉堡的是_______。文章的标题是“别”,“别”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知识在于积累
早晨,我到浴室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滴嗒,滴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有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会 汇)成了满满一盆水。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 后)学习很努力,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 长)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子去看书了。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下来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 向)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我们能有小水滴的这种精神,那我们的知识不就更加丰富了吗?
【1】把文章中括号里用错的字划掉。
【2】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啧啧称赞______ 婆口苦心______
【3】为什么周总理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节目简介】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朗读者,“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材料二:【节目列表】
播出时间 | 期数 | 主题词 | 朗读者 | 朗读书目 |
20170218 | 第1期 | 遇 见 | 濮存昕 | 老舍《宗月大师》 |
蒋 励 | 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 | |||
柳传志 | 柳传志《写给儿子的信》 | |||
…… | …… | |||
20170225 | 第2期 | 陪 伴 | 郑渊洁 | 郑渊洁《父与子》 |
蒋雯丽 | 林清玄《百合花开》 | |||
杨乃斌 | 冰心《不为什么》[ | |||
…… | …… |
材料三:【新闻现场】
本报讯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摘自《每周文摘》)
材料四:【各方声音】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看来,中华经典诗文能提升审美品位,并对抵制日渐粗鄙的网络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文化类节目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开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诗词大会”可以激发人们对诗词的兴趣。但要真正深入人心、影响人的气质,光靠几台节目热闹热闹,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亚军彭敏谈道:如果用功利主义心态看,背诵诗词是无用的,但诗词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网友评论:有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诗词能提升人的气质的;有认为背诵诗词,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做榜样的;也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只要动手查一查就知道了,不必为此费时费脑,有背诵诗词的那个时间还不如去赚钱。
(综合《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以及互联网上新闻信息)
【1】判断下列信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
(2)《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证明了文化类节目未必会“冷”。( )
(3)朗读的技巧是《朗读者》节目最想展现的。( )
(4)冯骥才和彭敏认为背诵诗词是无用的。( )
(5)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希望文化类节目不只是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更重要是开掘文化内涵,并联系现实的生活。( )
【2】请给“材料三”拟一个新闻标题。(请注意交代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请你说说朗读者这个节目受到欢迎的原因,至少两点。
_______
【4】材料四中,关于“成年人是否需要背诵古诗词”,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你怎么看?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以上材料或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盖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 挠)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绸 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 嚷)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用“/”画掉括号里错误的字。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片段中描写八儿迫切焦急心理的词语。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八儿到底饿不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雨季有时长,有时短,主要决定于风向。当然,这不过是我大致的观察罢了。生活经验告诉我,淋雨会生病,我就在雨季到来之前贮备好足够的粮食,这样我就不必冒雨外出觅食。在雨季,我尽可能呆在家里。
每到雨季,我做些适于在家做的工作。我知道,我生活中还缺少不少东西,只有用劳动耐心去做才能制造出来,呆在家里正好做这些事。特别是,我曾想过许多办法,想编一个箩筐,但我弄来的枝条太脆,没有用。小时候,我喜欢站在城里藤皮店的门口看工匠们编箩筐或篮子什么的。像大部分孩子一样,我也爱管闲事;我不仅仔细观察,有时还帮上一手,因此学会了打箩筐。现在,这技术可以派上用场了。
【1】通过观察,“我”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一下,“我”是怎样获得这些经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小时候,我喜欢站在城里藤皮店的门口看工匠们编箩筐或篮子什么的。像大部分孩子一样,我也爱管闲事;我不仅仔细观察,有时还帮上一手,因此学会了打箩筐。现在,这技术可以派上用场了。”对此,你有何感觉或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平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事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万里无云,太阳无情地烤着大地,柏油马路似乎被晒化了,不时地粘着行人的鞋。路边的柳树没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只有树上的知了在不停地吵着。
上午的数学测验,我只得了70分,课间不认真做操,又给班级扣掉一分,这让我这个班长哪有脸面来管别人呢?想到这些,我的心就更烦闷了。
“大哥哥,请问中心医院在哪里?”突然,从我身边传出一个幼稚的声音。
心烦的我不想回答,就没吱声。
“大哥哥,你知道中心医院吗?”
我不由得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的火,转过身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我是聋子,是个哑巴,你还问什么?”
此刻,声音没有了。我猛地一抬头,却发现了一张纯真苍白的小脸,脸上滚动着一串串豆大的汗珠。
我心里一阵后悔,刚想说些什么,却见那个小孩,转身默默地向前跑去,一会儿工夫便跑得无影无踪了。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永远也忘不了那瘦小而匆忙的身影。我真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帮助那个小弟弟,他也许正赶着去探望生病的妈妈,也许正赶着去安慰住院的同学……我永远忘不了这件事,那位一面之交的小弟弟,你还记得我吗?你能原谅我吗?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幼稚”读作“yòu zhì”。 (_____)
(2)“似乎”读作“shì hū”。 (_______)
(3)“纯真”是纯洁真诚的意思。 (_______)
(4)“没精打采”的“精”是形容不高兴,不振作的样子。 (________)
(5)“探望”与“探视”是近义词。 (_____)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按音序查字法,“瘦”应查大写字母_____,音节_____,半包围__结构,组词______。
(2)按部首查字法,“默”应查部首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画,总笔画是______画,组词_______。
【3】按原文填动词,然后反复读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采用了_____的手法来写,这段景物描写与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无情地_____着大地,柏油马路似乎被晒化了,不时地___着行人的鞋。路边的柳树没精打采地_____着脑袋,只有树上的知了在不停地____着。
【4】用“ ”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
【5】用“﹏﹏﹏﹏﹏”画出描写小作者心情烦闷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6】用“ ”画出人物对话的句子。
【7】根据短文填空。
正值小作者烦闷之时,出现问路小孩,(_____)了小作者的烦躁。然后,当小作者(________)地回答后,随即便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了反省,(________),歉意一直难以抹去……这就是小作者的(____)。
【8】找出文中的反问句写在下面,再把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17、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着 堵塞 断 自己 的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想活下去。鲁滨逊得想办法。(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仿句)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21、作文。
我手写我心。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着不一样的发现,有时我们在生活现象中发现了自然的奥秘,有时我们在亲身经历中发现了做人的道理,有时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的存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写出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语句通顺,详略得当;③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