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图左为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示意图,图右为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铺设砂石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有( )
A.增加降水
B.增加下渗
C.增加蒸发
D.增加径流
【2】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砂田的平均蒸发量小于裸田 ②夏季,砂田和裸田蒸发量差异均大于冬季 ③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 ④深度增加,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变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下图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其中乙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的水温由高到低排序为( )
A.甲>丙>乙>丁
B.乙>丁>丙>甲
C.丁>甲>丙>乙
D.丁>乙>丙>甲
【2】比较图中M地和N地盐度( )
A.M>N
B.M<N
C.M=N
D.无法判断
3、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形成于地质历史时期,主岛属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南部海岸有倒石堆分布。下图为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钓鱼岛所属海域及岛屿类型分别是( )
A.东海珊瑚岛
B.南海冲积岛
C.南海火山岛
D.东海大陆岛
【2】下列能说明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南海大陆架
B.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C.在冲绳专属经济区外
D.属于我国的内海区域
4、读我国某山地北坡植被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该山地最可能是( )
A.阴山
B.祁连山
C.天山
D.秦岭
5、从山麓到山顶,乔木—灌木—草甸是常见的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的情况。该地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却生长着高大乔木,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横断山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完成问题。
【1】该地谷底自然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湿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山草甸
【2】该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海拔范围是( )
A.东岸3 100~4 700米
B.东岸2 100~2 700米
C.西岸2 700~4 700米
D.西岸2 100~4 100米
【3】横断山区金沙江河谷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纬度较低,蒸发较强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D.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6、在雨洪过程图中,形心为相应图形的几何中心,可用洪峰时刻和流量形心时刻相对降雨形心的滞后来衡量流域的调节功能。某喀斯特小流域岩层多裂隙,在流域下游发育由泥岩组成的不透水层。一次雨洪过程中,该小流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量过程差别较大。下图示意该小流域本次雨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地下径流到形成地表径流期间( )
①地表保持干燥 ②土壤蓄水量增大 ③降水量增大 ④下渗速率恒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地下径流洪水消退缓慢,主要因为( )
A.裂隙促进地表径流下渗
B.裂隙内部水分运移缓慢
C.不透水层上方下渗缓慢
D.不透水层上游蓄水量大
7、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2】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8、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沿图中虚线进行地貌考察。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考察线路没有经过的地貌是( )
A.山脊
B.山顶
C.山谷
D.鞍部
【2】图中无法看到甲村的观测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北临地中海,西邻大西洋。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21时10分,在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下图为距震中5千米缓冲范围内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搜救难度较大的原因是( )
A.震中距城市较近,人口密集
B.高层建筑倒塌严重
C.震中附近,地形坡度较大
D.浅源地震,破坏程度大
【2】地震发生时,对摩洛哥沿海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炎热难耐
B.河流流量大
C.植物叶片坚硬有锯齿
D.地表沙漠广布
10、陕西省气象台2021年12月23日09时30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3日晚上至26日,陕西省有一次大范围降温、吹风天气过程。在此过程中日平均气温陕北、关中西部、秦岭山区、陕南东部下降8~10℃,局地可达10~12℃,关中东部、陕南西部下降6~8℃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寒潮的发源地可能是( )
A.我国东北地区
B.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C.日本海
D.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
【2】寒潮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诱发台风、洪涝灾害,造成交通受阻、农作物受损②寒潮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差③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可减轻病虫害④雨雪天气,可缓解旱情,增加土壤水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则
A.当①②表示内力作用时,G为岩浆岩
B.当H为岩浆时,G是沉积岩
C.过程①和②能够引起地形变动,过程③和④不会引起地形变动
D.该循环时间较短时,多发生地质灾害
【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12、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和海岸地貌能相对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沿海地区,当海浪向岸运动时,推动泥沙移动,加之洋流的影响,泥沙沿着海岸堆积,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坝,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坝出露海面,包围了一部分海域,沙坝内侧形成半封闭或封闭的狭长状湖泊即潟湖,潟湖一般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近1万年来形成的某国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和西海岸地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该沙坝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如果此后河流流量显著增大,则图中( )
A.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B.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C.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D.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13、法国人类学家施特劳斯回忆1935-1939年的假期旅行,将旅程与人生穿插写就一本心路历程。该书中有一段描述:“在这里,船纹丝不动……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推测在这里“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甲气候区
B.乙气候区
C.丙气候区
D.丁气候区
【2】上图中与濮阳市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2023年3月15日至16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影响面积达到46.6万平方千米,这也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这次沙尘暴的出现与蒙古高原的气候异常和强大的蒙古气旋有关。下图为2023年3月15日20时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
A.甲地的气压值是1042.5hpa
B.乙地可能正在经历沙尘暴
C.丙地此时狂风暴雨
D.此时戊地盛行东南风
【2】关于蒙古高原气候异常的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异常偏高
B.受暖锋影响
C.前冬降雪偏少
D.冷暖空气活动频繁
【3】推测此时蒙古气旋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改编)如图为2023年8月某时段赤道附近海域海水温度距平的深度-经度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的可能影响是( )
A.澳大利亚下沉气流减弱
B.太平洋东西水温温差减小
C.沃克环流增强
D.秘鲁渔业可能增产
【2】与乙处相比,甲处( )
A.吸收太阳辐射少
B.温度变幅小
C.水温较高
D.有结冰期
16、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下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2】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②气温低③湿度大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下图示意某日6:00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区域气压形势(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低压槽线处可能出现的锋面及移动方向是( )
A.冷锋东北
B.暖锋东北
C.冷锋西南
D.暖锋西南
【2】此时的珀斯沿岸( )
A.风力强劲
B.洋流增温
C.高温少雨
D.吹东北风
18、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过渡带的主体,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弱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气温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的理由是( )
A.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B.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C.气温高,矿物质风化快
D.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19、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洋流深刻地影响着附近的地理环境。读世界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N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降温减湿
D.增温增湿
【2】图中①②③④海域最易形成茫茫海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23年6月,我国在深圳西南约200千米的原油钻采平台上,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加压、回注至平台附近800多米深的海床下,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封存二氧化碳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能源资源
B.生物资源
C.空间资源
D.化学资源
【2】下列人类活动,与二氧化碳封存海底效果相似的是( )
A.垃圾分类
B.保护耕地
C.植树造林
D.净化水质
21、红柳是我国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之一。新疆传统烤肉以红柳枝为肉串钎子,现削的红柳枝受热时会散发出特殊的香气,烤出来的肉串略带植物香。但如今新疆多地禁止砍伐红柳,所以烤肉店里的红柳钎子都是经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传统烤肉使用红柳枝作肉串钎子的主要优势是( )
A.节省烤肉时间
B.便于烤肉操作
C.便于烤肉销售
D.提升烤肉品质
【2】新疆多地禁止砍伐红柳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红柳灭绝
B.吸引大量游客
C.防止水土流失
D.缓解土地沙化
22、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大气水
B.沼泽水
C.河水
D.生物水
【2】下列关于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
B.土壤水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淡水广
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
D.地下水不能补给地表水
23、土壤地带性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图是“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植被
C.降水
D.气温
【2】“黑土—栗钙土—荒漠土壤”的地域分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4、如图是2020年国庆节前后110°E-120°E近地面天气状况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图中45°N附近区域国庆节前后天气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准静止锋影响
D.单一暖气团控制
25、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南方________,北方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东部________,西部________。
(2)图中A是________工程,轮南所在地区近几十年来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3)图中B是________工程,它将形成南部、中部、北部三大输送通道;其北部通道是将________的水电和________、________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4)图中工程C是________。
26、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____。
(2)形成基础:____。
(3)典型地区:____地区。
(4)分异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____带、____带、荒漠带。
27、自然旅游资源可分为______类、______类、______类、______类和______类。
28、读四大地理圈层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①圈层是____(圈层名称),试描述①圈层的特点____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____。
(2)____圈层(填数码)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总称,生物从环境中获取____,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的转化,改变____ 圈层(填数码)和____ 圈层(填数码)组成、改造____ 起着重要作用。
29、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动力、______、市场、_______、水源、______、政策、_______等。
30、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
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物质组成。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
32、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至19日出席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4国进行国事访问。
(1)在图中①位置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画在答题卡的图中)
(2)习主席出访四国期间,地球公转至图中的______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方向)移动;南极附近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逐渐______(增大、减小);在此时段内,北半球的昼渐______。
(3)太阳直射点从④向①位置移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将______(加快、减慢)。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_____(早、晚),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______(长、短)。
(4)图17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杜尚别、新德里、科伦坡、马累四个城市自转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平原曾经是一个海湾。最初,黄河、永定河、滹沱河、漳河等河流在入海口处形成了冲积扇。在此基础上,华北平原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淮河水系、海河水系。淮、海河水系对华北平原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华北平原的发育过程。
(1)分别指出在7400年之前和7400年之后黄河古冲积扇的主要发育方向,并说明主要发育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
(2)说明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形成与华北平原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破碎的特点相比较,分析华北平原比较完整的原因。
34、【环境保护】
材料 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1200万吨粮食“报废”,经检测发现,含大量的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它们随水进入土壤可以持续几个世纪,并通过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1)上述有毒物质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________?
(2)提出相应的具体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
3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左图)和M、N两地气温统计图(右图)。
材料二:巴库为阿塞拜疆(1922年加入前苏联,1991年独立)的首都,该市居民有多个民族,主要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俄罗斯和犹太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在19世纪末约为4万人,到1939年达35万,目前降至约10万左右。20世纪初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
(1)从形态和流向角度简述虚框内区域河流的水系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M、N两地气温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3)简析巴库俄罗斯族人口数量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4)简述油田开发对巴库产业结构的影响。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沿江城市力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针对长江经济带洪涝灾害多发,各地区积极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二: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图)。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材料三: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简图
(1)四川省内以AB一线为界,____(填“东”或“西”)部人口较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贵州省实施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请分析其原因。
(3)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建设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的意义。
材料四:近30年来,材料三中某城市(下图)的城市化水平迅速从15%提高到52.6%。
(4)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5)从环境因素考虑,指出图中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费尔干纳盆地地处中亚腹地,群山环抱,以中亚1%的土地面积养活了该地22%的人口。锡尔河沿盆地北缘由东向西横贯整个盆地(见下图),西部有一个狭窄的缺口。盆地内有若干个彼此分割的绿洲,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盆地内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葡萄、苜蓿和蔬菜等,有“中亚果蔬盆”之称。
(1)说明图中山地对盆地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当地农民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苜蓿(一种草本饲料植物)相比单纯的葡萄种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试说明原因。
(3)简述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