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青铜会说话了,他说的话是(     

    A.爷爷

    B.葵花

    C.哥哥

    D.秋妮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静态描写)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动静结合)

    D.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动态描写)

  • 3、下面作品、出处和作者有误的一项是(       

    A.《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萧红

    B.《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罗贯中

    C.《景阳冈》——《水浒传》——吴承恩

    D.《红楼春趣》——《红楼梦》——曹雪芹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sǎo zi_____ shèng fàn_____ pū chuáng_____ qĪn mì_____

    pú shàn_____ jiā chǎn_____ hǎo dǎi_____ duì dài_____

    xĪ han_____ liáng shi_____ wēi ruò_____ shā yĪ_____

    qĪ_____ wǎn xiá_____ yún xiá_____ yóu yǒng_____

  • 5、默写:《过零丁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根据语境和词义,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在国产品牌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宣传上,我们的弱势形象________(没有争辩的余地)。 

    (2)从高楼上俯瞰,他看到了密如蛛网的电线和______(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的公交站台。

  • 7、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文质(  )(  ) (  )(  )动听

    (  )(  ) (  )(  )

    (  )(  )腰 (  )(  )如飞

    巧舌(  )(  ) 目(  )(  )

    1.描写人物语言的词语有                   

    2.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有                   

     

  • 8、根据课文《坚定的锡兵》内容填空

    纸船________了,锡兵向河底________去。这时候,一条大鱼一口把他________进了肚里。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见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作者建议我们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2】第3自然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6自然段,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找到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首尾呼应的两句话是(       )(两个选项)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5】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1根据释义,从选段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____:感情、力量等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2____:衰落;破败。

    2这段文字属于____描写,这样的描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

    3理解与赏析。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这句话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然后再用____的修辞手法,把置身的环境比作____,极力表现出了这里____的特点。

    4你在酷暑中会感觉到热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最好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 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③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认真读一读画“    ”的句子,分别用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作者的心情。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个句子中的“全年”说明了桂花香的_________________,桂花的香不受季节的束缚,不仅_________的时候香,而且_____________都香。

    【3】对句子③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B.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树长得不茂盛,也没有家乡水的浇灌和滋润,所以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C.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4】请描述一下生活中你迫不及待地想做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 )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 )一样。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 )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 )漫了半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要动手要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好像是味儿不同吧!”

    “是的。”

    “这是为什么??!”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2】“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空。”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3】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

    A.让“我”知道野生兰草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B.让“我”知道他前几次挖野兰草的艰辛

    C.让“我”认识野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

    D.让“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人活在世上,不可失去“本质“,不要献媚迎合,拍马逢迎,要保持自己的节操,否则就会失去人格,这样也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所作为。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重点写“我”和父亲花了半天时间才到空谷兰草之地,崎岖的山路、直下的瀑布、轰轰隆隆的水声,即表明“访兰”之艰辛,又体现了兰草生活环境之恶劣。

    B.文章开篇设置悬念,既激起了读者急切的期待心情,又使行文跌宕起伏,并为下文“访兰”蓄势。

    C.短文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D.作者通过对兰草的描写,赋予兰草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对象兰草一样真性之人的赞美,对像家兰一样没素质人的唾弃。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欣赏——_____ 特色——_____

    反义词:失去——_____ 低俗——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了解到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味儿不同”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市的□买卖街□,也有象体着___________的出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_______________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 )有民族建筑,(   )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_______________,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补充完整,并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请在“□”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选文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是( )。

    A.分总 B.总一分 C.总—分—总

    4用“__”画出选文中的过渡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

    【2】抄出文中集中体现读书人创作的艰辛和锤炼语言的难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4】郭沫若认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于读书,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摔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听众简直惊呆了。为了看一看这高贵的(lè yuè)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他们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yōng yīng)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都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chā chà chāi)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引人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技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填空。

    (1)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都是清楚的。

    音乐家之所以要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

    的关键;教育人们:作为听众,_______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

    (2)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那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A. 刚才演奏用的是______________这把琴;悠然而起的乐音是用___________这把琴演奏的。

    B、这句话中,________这个词表现了演奏的效果;________这个词表明了用这两把琴演奏效果的比较。

     

  • 16、   (节选)(12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温和 暖和 温暖)。它们搭窝的时候,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结实 坚硬)。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服 舒适 闲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遮挡 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在括号里的正确词语后面打“”。(2分)

    2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错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勉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文中____句子中的加点字,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介绍了松鼠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说明了松鼠的_____ ________,进一步突出了它________的特点。(3分)

    5“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一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四季之美(节选)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_________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_________________和这_________________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按课文原文填空。

    【2】选文第1自然段按____________顺序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画面。

    【3】关于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抓住“归鸦”“大雁”“风声”“虫鸣”来写秋天美丽的黄昏,“点点归鸦朝窠里飞去”“大雁比翼而飞”是动态描写。

    B.这两个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四季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C.冬季最美是早晨,美的景物有“雪”“霜”“火盆”“遍地铺满霜的早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属于静态描写。

    D.作者说“多么和谐啊”是因为火盆的暖和驱走了寒冷。

    【4】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á huà)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而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画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是现代文学家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

    “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表现我感到应接不暇的语句。

    4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指的是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

    指的是   。(填序号)

    A. 对大榕树的称呼 B. 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  )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手,一边走,一边问我:“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mā mǒ)着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怎么回事?”妈妈急切地问我。

    “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又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主角了!”我呜咽着,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着好戴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 )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使它会走,并且走的准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 )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我听后( )。

    1给加点字选一个正确的读音。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伤心 温和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喝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已用“||”将文章分成三段,请写出二、三段的意思。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读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句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你认为是“无人喝彩的工作”,却又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至少写出三件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训练营。

    (1)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我( )遇到了( )诱惑。

    我( )读着( )书。

    (2) 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  我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加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对托德说,,那好极了,我向他道歉。   (改为直接引语)

    2.小溪哗哗地流向远方。(用上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 22、师傅的这手绝活的诀窍,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泪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喜悦,或激动,或悲伤,或委屈……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我们走过的历程。请拿起手中的笔,选择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流泪经历写下来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

    2.二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有机器人给我们上课,可能有无人驾驶汽车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可能有宇宙飞船带我们去太空……请你发挥想象,以“二十年后的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想象丰富、大胆;②内容清楚、具体;③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