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三明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书名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

    B.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C.《读<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探讨、鉴赏的文学评论。

    D.本文节选自201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国际锐评《背靠祖国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

  •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 3、下列各组句子中,“负”的意思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②⑤/⑥⑦ D.////⑤⑥/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条船很大,前舱现在大概已拆通了,________一大间,五六十个人开个会一点不嫌拥挤。

    ②对那些低级庸俗、________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③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但主持人________,使嘉宾们不知如何回答。

    ④有些人________地读了一些名著,就以为知道文学了,实际上差得远呢。

    A.堂而皇之   哗众取宠   故弄玄虚   生吞活剥

    B.堂而皇之   夸大其词   故弄玄虚   食古不化

    C.冠冕堂皇   哗众取宠   深藏若虚   食古不化

    D.冠冕堂皇   夸大其词   深藏若虚   生吞活剥

  • 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诸葛亮死前,嘱咐姜维不要发丧,若司马懿来追,就将载有自己尸身的车子推至军前。司马懿引兵前来,见到端坐车上的孔明,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B.王利发既有生意人的精明圆滑、劳动者的勤劳本分,同时也有对局势的不满。在报童向他兜售报纸时,他借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发泄了这种不满。

    C.单四嫂子和九斤老太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作者“哀其不幸”,充满了同情;同时,作者也批判了她们的“不争”,即缺乏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D.冯乐山趁高老太爷生日时向其提亲,将侄孙女许配给觉民。觉民求救于觉新,但觉新劝他听从安排,觉民愤而指责其为“无抵抗主义”与“作揖主义”。

    E.公证人以利害关系劝葛朗台和女儿讲和,因为如果葛朗台的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凭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遗产。葛朗台害怕了,这才把女儿放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人南渡与“江南”的形成

    黄雯兰

    ①江南是宋元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南宋时期,有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当时江南的农业已非常发达。分析“江南”的形成和发展原因,我们发现北人南渡对“江南”的影响非常深远。

    ②南迁人群的阶层分布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皇室、世家大族和官吏为主体的上 层社会,称为衣冠士族,他们将中原地区的精英文化传入江南地区;另一类为工匠、农民、士兵等普通 百姓,是社会的中下层,他们将中原传统的市民文化传入江南地区。在北人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江南”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衍。

    ③首先,由于江南位于太湖东部平原湖泊低洼地带这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历次人口南迁都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和水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原本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唐中后期,在江南大部分荒地被开垦后,人们集中开辟大批围田、圩田、梯田等。至北宋末年“圩田”开始普遍流行,“塘浦圩田”系统和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④其次,南迁移民为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手工业产品的增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江南市镇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南宋时期迎来了市镇发展的高潮,黎里古镇便是在这一时期由村庄扩大为市镇的,其建镇直接受到了南宋人口激增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空前繁荣,数量急速增加,并形成专业化市镇网络体系,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国内外贸易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最后,在北人南迁的过程中,北方文化不断传入江南地区,本地文化与北方外来文化不断融合繁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文化”。东晋时期,北方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江南,赋予了江南城市诸多文化品格,例如礼乐文化、士人精神、山水品格、朝隐生活、声色之风等。唐长孺曾指出吴亡之后,江南士人羡慕中原风尚的心理:“一到晋室东迁,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便移到了建康,改变了江南所固有的较保守的文化、风俗等等。”唐末时期,大量的士大夫等非生产性人口进入江南地区,他们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古文运动、诗坛、绘画技法、儒学革新、文士入幕等活动的主要倡导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周昉、吴筠等人。南宋时期,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在诗歌、绘画等方面都对江南产生了影响,有以李唐为代表的画家、以陈与义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在战乱中南迁,还有中原一些北方士大夫在到达江南后,开始兴学重教,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跟随士人的学生数量越 来越多,如河南洛阳人郭维于建炎年间前往江南地区,“以北学教授诸生,从者如云”。此外,汴京移民还将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传统小吃、说唱艺术等带入了临安,丰富了江南的市民文化生活。

    ⑥江南文化既体现了精英和市民层面的文化,又体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生活志趣。“江 ”一词不仅代表着一个经济发达和文化先进地区,而且也逐渐超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

    (摘编自《文史知识》016年第3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南迁人群的阶层分布广泛,上层社会由皇室、世家大族和官吏组成,他们将中原地区的精英文化传入江南地区。

    B.在历次南迁过程中,人们在江南都因地制宜地对土地和“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将“蛮荒之地” 变成了 “鱼米之乡”。

    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地区市镇的兴盛,明清时期市镇数量急速增加促使江南地区成为贸易体系中心。

    D.东晋时期,北方的中原文化随着南迁而融入到了江南城市诸多文化品格之中,例如礼乐文化、 士人精神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说明在南宋时期北人南渡给江南带来了巨大的 影响,北人南渡是江南地区迅猛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B.文章在首段提出“北人南渡对'江南,的影响非常深远”的观点,然后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观点。

    C.文章第⑤段列举南宋时期的画家李唐、诗人陈与义,是为了证明南宋时期,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在诗歌、绘画等方面都对江南产生了影响。

    D.引用“以北学教授诸生,从者如云”是为了说明一些北方士大夫在到达江南后,开始兴学重教, 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跟随士人识文求学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人南渡对“江南”的影响非常深远,衣冠士族将中原的精英文化传入江南地区,这是形成“江南文化”的主要原因。

    B.在“江南”文化不断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南迁过来的北方文化一方面与之互相交融,一方面也促进了它的繁荣与发展。

    C.人口南迁使“蛮荒之地”变成“鱼米之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为促进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D.随着北人南迁,“江南”以其发达的商品经济、先进的文化、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家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写出弹琵琶的指法和乐曲名的句子是“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

    (3)《赤壁陚》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运行规律的名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也说过类似两句:“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明自己听完琵琶曲后泪水打湿衣服的诗句是“_______。”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达将士们想家却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引发感慨万千。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国家灭亡经常有其内外因,这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表示对权势者的轻藐与鄙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想象行人在蜀道上可能见到的风物,连绵的山峰之高“________”,声音嘈杂的分布_____

    (3)《琵琶行》中,歌女在多次相邀的情况下出场的情状是“________”,而一曲演奏完,以“________”一句“红”“月”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酣畅回味的广阔空间。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因“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几句来来表现桃花源人与世隔绝时间之

    久远。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其二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注]①与可:即宋代画家兼诗人文同,字与可,苏轼表兄,善画竹。②嗒然:心境虚静的样子。③春蚓笔: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喻书画笔法拙劣。

    1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艺术见解。

    2第二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狐楚,字殻士,德棻之裔也。生五岁,能为辞章。逮,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时许正伦轻薄士,有名长安间,能作蜚语,楚嫌其争,让而下之。既及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材,将辟楚,惧不至,乃先奏而后聘。李说、严绶、郑儋继领太原,高其行,引在幕府,由掌书记至判官。德宗喜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儋暴死,不及占后事,军大欢,将为乱。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犹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以亲丧解,既除,召授右拾遗。宪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俄出为华州刺史。镈既相,擢楚河阳怀节度使,代乌重胤。始,重胤徙沧州,以河阳士三千从,士不乐,半道溃归,保北城,将转掠旁州。楚至中潬,以数骑自往劳之。众甲而出,见楚不疑,乃皆降。楚斩其首恶,众遂定。敬宗立,拜楚为河南尹,迁宣武节度使。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楚至,解去酷烈,以仁惠镌谕,人人悦喜,遂为善俗。入为户部尚书,俄拜东都留守,徒天平节度使。始,汴、郓帅每至,以州钱二百万入私藏,楚独辞不取。久之,徙节河东。召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楚外严重不可犯,而中宽厚,待士有礼。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疾甚,自力为奏谢天子,其大要以甘露事诛谴者众,请霁威,普见昭洗。书已,敕诸子曰:“吾生无益于时,无请谥,勿求鼓吹,以布车一乘葬,铭志无择高位。”坐与家人诀,年七十二,司空,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令狐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B.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C.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D.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表示已经长大成人。

    B.京兆尹是古代对京师所在地区行政长官的称呼,也作“京尹”“京兆”,是“三辅”之一。

    C.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题名有次第之分,故称及第,其中第二名被称为“探花”。

    D.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一般会为死去的功臣追赠官阶,用以表示褒奖和肯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楚年少聪慧,文才出众。他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在太原幕府任职时,他写的上报朝廷的奏章,每次都能被德宗辨认出来,并获得称赞。

    B.令狐楚有胆有识,沉着平乱。河阳三千士卒溃散而归,据城作乱危害四方,他仅带数名骑兵前往,以劳军之名降服士卒,斩杀首恶,安定军心。

    C.令狐楚为人宽厚,竭忠尽智。任宣武节度使时废除残暴刑罚,施以仁惠,形成良俗;病重之时,仍上书请天子为甘露之变被诛谴者昭洗冤屈。

    D.令狐楚性情谦和,立身清正。被荐进士时,把第一名让给许正伦;任天平节度使时,不将州府的二百万钱据为私有;临终时告诚诸子葬仪低调从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

    (2)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

    ②郁达夫《忆鲁迅》:“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③朱光潜《谈修养》:关于英雄崇拜,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英雄造时势,人类文化各方面的发端与进展都靠着少数伟大人物去倡导推动,多数人只在随从附和,一个民族有无伟大成就,要看他有无伟大人物,也要看他中间多数民众对于伟大人物能否倾倒敬慕,闻风兴起。一种是时势造英雄,历史的原动力是多数民众的努力造成每个时代政教文化各方面的“大势所趋”,而所谓英雄不过顺承“大势所趋”而加以尖锐化,并没有什么神奇。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将你的联想和感悟写成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