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该企业职工不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经济补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要求过高,拒绝了许多不情之请,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进展缓慢。
②在座的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③学术交流活动中,即使是权威专家的话,我们也要用怀疑的态度去审视,不宜人云亦云,更何况学术活动本来就倡导百家争鸣。
④对于商家而言,假日消费无疑是块“大蛋糕”,面对“节假黄金月”里纷至沓来的长假短假,商家应加快转型,才能长久俘获消费者的心。
⑤装修工小王见到一位电影明星后,激动地说:“你今天能到这里来,我非常高兴,改日我到你家,也会蓬筚生辉的。”
⑥本公司的招聘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待遇高、工作环境好、条件优越,16个职位虚左以待,本公司期待你的加入!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徒,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对内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
B.《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进行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作者生活的汉武帝时期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赋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特殊文体,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并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B. “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乐事谁家院。”元旦佳节,南京梅花山上游人如织,人们兴致勃勃,陶醉在梅花朵朵的美景中。
C.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弱肉强食有违时代潮流,穷兵黩武缔造不了和平,互谅互让才能带来稳定,坚定道义才能赢得持久安全。
D.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诸葛亮《戒子格言》《颜氏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董家口重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粮油与冷链储运加工、航运物流等产业,初步构建起行业内部、产业间、区域间和公用设施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B. 面对突发灾难,地方应急处理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九寨沟地震救灾及时到位,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
C. 研究礼仪,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仪、日常仪式中的器物服饰与规范准则,阐明古典礼仪的具体仪节与思想宗旨。
D. 当前,一些大城市出现共享单车坟墓主要原因是由于共享单车泛滥,投放量已经超过了当地的承载量,再加上共享单车企业私自投放新车 、使用者乱停乱放所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风流去》一书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甲】此书辑录了鲍鹏山用情最深的文章,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他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乙】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他所做的,不是无聊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暖,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照见自己的生活,预见自己的命运。【丙】是的,风流去了,但是,咒语尚未解除,风流人物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龙银圆
练建安
“报告,打土豪时,我们藏了银圆。”
“在哪里?”
“汀江边的一个树洞里。”
“多少?”
“800块。”
“好!迅速取回来!”
说话的是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张主席和小排长。小排长姓王,原是上杭县大队的,队伍被打散后,辗转找到了红九团。
主力红军长征后,敌军集中了9个师的兵力“清剿”闽西地方红军。“中央军”外,数粤军最为狡诈。其兵员,多为当地人,吃苦耐劳,擅爬山,一旦被咬住,就穷追不止,很难甩脱。前月,红九团遭遇粤军主力,遂边打边撤,隐入莽莽苍苍的金丰大山里。
部队断粮快半个月了,靠山吃山,野菜野果冬笋,没油没盐的,眼睛都吃花啦。
小排长和侦察队的李禄贵立即出发,历经艰险,到达目的地,精确地取出了银圆。
半夜,他们在李家村土地庙前接头户家搞饭吃。油灯下,他们将麻袋中的800块银圆平均分装两个布袋。这样,他们就可以走得轻快一些。
“咦,都有两条龙啊!”小排长读过几年私塾,识字。他看到,这些银圆,清一色。正面铸满汉文“光绪元宝”,两旁饰蝙蝠纹,上书“广东省造”,下书“库平重壹两”。背面正中有圆状篆书“寿”字,外围饰双龙戏珠纹。他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龙银圆”啊。
村口犬吠大作。“有情况!”禄贵吹灭油灯。两人各自一手提起布袋,一手持驳壳枪,前后钻入了后龙山。
第二天傍晚,他们回来了。张主席很高兴,拥抱着小排长,说:“好同志啊,好同志!”
叫来司务长,张主席将布袋交给了他,命令道,800块银圆,入账,立即组织人员下山采购。
张主席留下小排长和禄贵吃水煮冬笋。山上有木炭,不发烟。小铁锅里,噗噜噜地冒着热气。
“张主席!张主席!”司务长匆匆赶来,欲言又止。
张主席问,什么事?大呼小叫的!
司务长说,银圆少了一块,是799块!
张主席双眉上扬即收,笑了,说,就按799块入账。又问,冬笋,同志们都有吧?
司务长说,都有,都有。
张主席说,有点盐巴就香啰。司务长同志,下山后,记得多搞点盐巴。要抓紧办,去吧。
司务长走后,小排长和禄贵一样,急红了脸,都数了三遍啊,明明是800块啊,咋就少了一块呢?
张主席说,丢了就算啦,不要再提了。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西安事变”后,红八、九团等部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江南战场上,新四军越战越强,小王排长成为独立团团长。
在一次掩护友军阻击鬼子的战斗中,王团长负重伤。友军中将副军长来野战医院慰问,送了一批营养品和“两筒”银圆。
养伤很无聊。这天上午,阳光懒洋洋地洒入窗口。王团长瞄到床边的“两条”银圆,来了雅兴,拆开,一块块看,吹气,凑在耳边听嗡嗡声。突然,他眼睛一亮,他瞧见了一块银圆上的“双龙戏珠”。巧了,一堆银圆,尽是“袁大头”,就这块特别。
他兴奋地高声叫,警卫员!警卫员!
警卫员闻声而至。
“这块银圆,送到张司令员那里去。就说是友军慰问我的。听清楚了没有?”
“听清楚了。”
“复述一遍!”
警卫员准确地复述了一遍。
“好。去吧。”
警卫员接过银圆,转身出门。
“回来!”
“首长,请指示。”
王团长努努嘴,说,回来后,把这些银元都送到团里,一块也不留。
说完,翻转身,困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排长成了耄耋老人。老人战功卓著,是首批授衔的开国将军。退下来后,组织上安排他住在省城半山“将军楼”内。
他习惯早起,绕院子散步,高唱革命歌曲,然后静坐在藤制太师椅上,喝茶,晒太阳。警卫员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他。
这天,王老做完系列“早课”,静坐读报。秘书悄悄过来说,一位老战友的孙子从家乡来了,见不见?王老连声说,见,见哪。
那位老战友正是李禄贵。金丰战斗中,禄贵双腿中弹,留在当地养伤,后来就入赘了,没跟上队伍。前些年落实政策,经“小排长”等老同志证明,确定为“失散老红军”。
禄贵的这个孙子叫荣发,在省军区当过兵,退伍前有来往,王老认得他。荣发一进院门,王老就叫,阿发,你来啦?
荣发很激动,说,首长好。
王老问,禄贵,身体还好吧?
荣发眼圈红了:他,他……
王老沉默片刻,摆摆手:唉,咱们红九团的神枪手噢。
荣发定定神,掏出一个红布包,打开,卧着一块“双龙银圆”。
荣发说,爷爷念叨,一定要还给组织。请首长您转交。
王老挺起身子,眼神锐利,问,怎么回事?
荣发说,上个月吧,台风刮倒了俺村土地庙前的老宅子。房东整地,石头缝里找到的。
“噢。你爷爷要回来的?”
“是的,首长。”
“好同志啊,好同志!”
要来便用笺,王老写了一张收条。接着,端详银圆很久很久,按在秘书手心,指示他一定要办好上交手续。
秘书明白,“双龙银圆”引来购买者蜂拥而至,竞价超50万元。为了却老人的最后愿望,禄贵的家人卖掉了老房子。这些,他不能对王老说。
荣发回去了,王老闭目养神。秘书看到,柔和的秋阳下,他的嘴角,有一丝甜甜的笑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详写了双龙银圆正面和背面的铸文、饰纹,暗示其价值,也体现王排长的见识。
B.银圆少了一块,张主席却没有追查,他深知这些银圆来之不易,更信任战友的人品。
C.禄贵双腿中弹,留在金丰养伤,后来就入赘了,其目的是寻找丢失的那块双龙银圆。
D.小说结尾写王将军的嘴角“有一丝甜甜的笑意”,是因为他和战友终于完成了心愿。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细节描写颇具表现力。如“端详银圆很久很久,按在秘书手心”,既流露出王老的感动,也表明他对完成战友遗愿的郑重。
B.小说善用短句,且多处单句成段,行文结构独特,不仅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推进情节发展,而且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直接。
C.小说以“双龙银圆”为线索组织材料,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双龙银圆经过半个多世纪失而复得的情节也更集中紧凑。
D.小说通过全知视角,突破时空限制,叙事自由灵活,有利于展现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方便读者了解双龙银圆故事的来龙去脉。
【3】王团长拆开友军送的两条银圆时,发现一块双龙银圆,他“眼睛一亮”,并“兴奋地高声叫”,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小说末尾交代禄贵家人卖掉老房子购回丢失的双龙银圆这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物是”与“人非”的强烈对比,把亡国之痛曲折有致地抒发出来。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和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以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对朝政的担忧。
(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音乐的感染力的经典描写,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箫声的强烈感染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崇尚美好的德行,至死也不改变。
(2)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两句,写朋友不惜金钱,备下美酒佳肴为自己饯行。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以地位和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现象。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天下有道,_______;天下有道,_______。(《论语》)
(2)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诗经·氓》)。
(3)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4)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声声慢》)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旅夜书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猿声哀怨凄惨,沙渚色彩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 ,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两句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
B.“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位虽落魄但壮心未泯的诗人形象。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吴兴”“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出凄迷伤感的气氛,寄托了词人难言的苦衷。
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日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日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日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日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日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 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 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8年5月,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发,其中一位获得者是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的“80后”青年王硕成。当身边的同学都在一线城市从事高薪工作时,他选择来到离自己的理想最近的研究所。研制海上巨舰,并迅速成长为“舰船研制国家队”的中流砥柱——国产航母总体副总设计师。他参加工作16年来,完整经历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和我国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是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
材料二:
2O18年7月,“95后”开始进入职场。他们对职业提出了新的条件:行业要能够较快地发展;工作不希望加班,单位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最好能有健身房和茶歇室……
材料三:
2O18年10月,某大学的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由本科转为专科。相关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天打游戏,谈恋爱,过浑浑噩噩的、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不行的。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劳动者的素质,事关国家建设的人才质量需求。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