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商丘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8分)

    (1)王东、李林、邓成、郭红按音序排列,排第一的是( ),排在最后的是(   )。

    (2《自相矛盾》中,表现那个人说话前后矛盾的句子是( ,( )。

    (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是(   )(国名)作家( )的作品,他被称为( ) ,我们读过他的作品有( )  等。

    (4)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稻草人,(   )的尼尔斯,还欣赏了( )的山海关,( )的开国大典。(填四字词)

    (5)《新三字经》中讲到的关于孝与悌的两个故事是(   ),( )。

    (6)斩荆棘,破巨浪。中包含的两个成语是(   ),(   )。

     

  • 2、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退休后,爷爷在家里用zhà   lán( )围了一个小院,种上蔬菜,每天浇水;爷爷喜欢用小米áo   zhōu( )喝,遇到集市会到tān   fàn( )那儿买板栗、核桃等坚果;每周奶奶会包一次jiǎo   zi( ),爷爷喜欢配着là      suàn( )吃;感到jì   ( )时,他会和一帮老人下棋、liáo   tiān( )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解释选词填空。

    (   )山河   居高(   )   横七(   )   (   )首挺胸

    斩钉(   )   全神(   )   (   )天动地   粉身(   )

    1.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所处地势有利。(   )

    2.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一点儿也不犹豫。(   )

    3.有横着的,有竖着的,没有规律,乱七八糟。(   )

  • 4、读拼音,写词语。

    tái xiǎn   táo zuì   líng lì   shù fù   zhàng peng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qín xián   chí chěng   xiū sè   pù shài   wēi xié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翠色( )( )   ( )( )   ( )( )一筹

    ( )( )气壮   轻歌( )( )   ( )( )

    (1)上面画“______”的词语是与戏曲有关的,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等。

    (2)这次辩论比赛,经过一节课的辩论,我们两队势均力敌,可最后还是我方______,拿下了冠军。(选词填空)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_____        逶迤—— _____ 

    磅礴——  _____      云崖——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       三军:_______________

    【3】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军在长征中表现了那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它是一首以_____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蚂蚁和蜗牛

    ①一只蜗牛在河岸边慢腾腾地爬动。

    ②爱管闲事的蚂蚁看见了,他们很有兴趣地围绕着蜗牛看,还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评头品足呢!一只蚂蚁自以为很有学问,他说:“我知道,这是田螺,常年生活在河滨里,这会儿,准是爬到河岸上来溜溜达达哩!”

    ③一只蚂蚁朝蜗牛看了半天,反驳他朋友的观点,说:“不对,不对!这是骆驼!你看他的背脊上有一个驼峰,是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的呀!”蜗牛听了他们的言论,忍不住发笑地说:“你们别胡说啦!我不是田螺,也不是骆驼。我的名字叫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两只蚂蚁听了,接嘴说:“对,对!是蜗牛,是蜗牛!一点不错。你是牛的种族,所以,你的头部长了一对犄角,跟牛一模一样!”蜗牛不再理睬它们,叹了口气,顾自朝前爬去。

    ④非但少见多怪,还要不懂装懂,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常常会闹笑话、出洋相。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蚂蚁对蜗牛的特点相当了解。( )

    (2)从第②自然段可以知道蚂蚁很有学问。( )

    (3)从第③自然段蜗牛的言行可知,蜗牛对蚂蚁的言论觉得好笑,对他们的自以为是无语了。( )

    【2】选择题,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1)这篇短文的文体属于( )

    A.寓言       B.小说     C.散文     D.说明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评头品足”的意思是( )

    A.蚂蚁取笑蜗牛。   B.蚂蚁口才很好。

    C.蚂蚁对蜗牛进行评论。   D.蚂蚁评价蜗牛的头和品尝蜗牛的脚。

    (3)一只蚂蚁认为蜗牛是骆驼的原因是( )

    A.蜗牛长着驼峰。            B.蚂蚁对蜗牛毫无认识。

    C.蜗牛的壳专门贮藏水份和脂肪。 D.蜗牛的样子与骆驼相似。

    (4)“这种喜欢瞎起哄的人”指的是( )

    A.像蚂蚁一样喜欢笑的人。 B.像蚂蚁一样喜欢聊天的人。

    C.像蚂蚁一样喜欢评论的人。 D.像蚂蚁一样说话、做事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人。

    【3】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划线的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描写。

    【2】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3】读③、④、⑤段概括出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的三件事。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 “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间即生命(梁实秋)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的好多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批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本钱。

    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触目惊心:①chù  zhù  (   )

    反省:①shěng  xǐng  (   ) 

    塞满:①sè  sāi  (   ) 

    强迫:① qiǎng  qiáng  (   )

    2为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痛自反省(   )

    A.探望 

    B.醒悟 

    C.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

    ②课余之暇(   )

    A.空闲

    B.长久 

    C.玉上的斑点

    ③悔之晚矣(   )

    A.晚上

    B.时间靠后的 

    C.后来的

    ④时做时辍(   )

    A.休息

    B.停止

    C.继续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__的意思。这两句出自____________,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这句话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5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个浪费时间的人,他举了几个事例?请概括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自己的时间应该用在哪些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结尾却写到健康的重要,这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黑森林的猫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地区的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地区的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旁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旁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大开着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十多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有改动)

    【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

    A.中国地大物博。

    B.节能已刻不容缓。

    C.黑森林地区的人做法极端。

    D.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2】“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下列对“抠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分小气

    B.节约意识很强

    C.做法极端残忍

    D.对待猫很吝啬

    【3】下列哪些不是浪费资源的现象?(  )

    A.换上节能灯

    B.剩菜剩饭不打包

    C.在餐馆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

    D.空调的温度开得很低

    【4】第③自然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针对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想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早上,寒冷的北风裹着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我穿好了雨衣正要出门去,爷爷拿过一把雨伞,硬要送我一起去学校。

      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汇聚到河里的水,把河道都挤满了。

      我望着那急流的河水,呆愣了好一会儿,正要弯腰脱鞋,准备趟水,却见爷爷早已将鞋脱下,高高地卷起裤腿,抬脚就踏入了冰凉的河里。

      趴在我背上。爷爷用那慈祥、疼爱的目光看着我,亲切地对我说。

      啊!我再一次愣住了。我已经长大了,个头也快赶上您了,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翁,却要背我过河?这刺骨的河水啊!您老人家硬要来送我,已使十分内疚,现在,又要背我过河,这怎么可以呢?

      我看了一眼爷爷那微驼的背,那被岁月染白的银发,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对乡村那自在的生活充满依恋,也使我对您老人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

      可是爷爷,今天,我不能......我要自己趟过河去。

      无意中,我又瞧了爷爷一眼,啊,我触到了爷爷那慈祥中透着严厉而坚定的目光,我明白了,爷爷是决不会轻易改变他的决定的。

      我终于无言地,顺从地趴在爷爷那庞大的背上,我无法,也挡不住这深沉的爱。

    (1)根据题目要求填空。(2分)

    近义词:  严厉(     慈祥(

    反义词:  疼爱(     坚定(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分)

    无微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年里,从一日三餐到我读书写字的姿势,您哪一样不放在心上?(改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七自然段中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在括号里打(1分)

    表示说话未完或语意未尽(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表示列举省略(

    (5)在文中划出描写爷爷外貌的句子。(1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刘清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褪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个道理:______

    ⑨人活在世界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描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各不超过40个字)

    “我”: ______,母亲: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 16、句子广场。

    (1)2013年联合会杯足球赛上,巴西队击败了西班牙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有机会,你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用加点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老华侨十分酷爱音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请写一句话,用上一个或者两个分号。

    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请以“让我 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叙事清楚,写出真情实感,注意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学校和班级,书写规范、整洁,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